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依法治理預付式消費亂象

發布時間:2024-03-15 16:10:00來源: 法治日報

  □ 馬樹娟

  在“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到來之際,中國消費者協會(hui) 發布了《2023年預付式消費領域消費者權益保護報告》。《報告》顯示,經營者違規辦卡、服務承諾兌(dui) 現差及變相漲價(jia) 、消費者辦卡容易退費難等,仍是預付式消費領域侵害消費者權益的主要問題。

  預付式消費是廣泛運用於(yu) 商業(ye) 領域的一種模式,對消費者而言,支付更加便捷,且能獲得價(jia) 格優(you) 惠;對商家來說,則可以快速回籠資金、穩定客源,可以說是一種雙贏的消費模式。但在現實生活中,一些商家在使用這一模式時卻逐漸走了形、變了樣:有的商家在銷售時極盡營銷之能事,但到了兌(dui) 現承諾環節,不是商品質量縮水,就是服務質量大打折扣,有的幹脆卷款跑路,玩起了失蹤,讓消費者隻能吃“閉門羹”。從(cong) 《報告》來看,過去一年預付式消費仍是消費投訴的熱點領域之一。

  對於(yu) 上述問題,相關(guan) 方麵也在不斷探尋應對之策:河北、山西等地在修訂地方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時,特別就預付式消費作出細化規定;北京、上海等地針對預付式消費進行了專(zhuan) 項立法。這些積極探索,都將為(wei) 國家層麵相關(guan) 法律的製定或完善奠定良好基礎。

  消費者權益能否得到有效保障,直接關(guan) 係到消費者是否敢消費、願消費。因此,依法加強對預付式消費領域的規範,督促商家恪守誠信經營準則,是優(you) 化消費環境,讓預付式消費亂(luan) 象無所遁形的必答題。畢竟,消費者一旦對預付式消費模式喪(sang) 失信心,那麽(me) 對商家乃至整個(ge) 消費市場而言,都將是不小的損失。(來源:法治日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