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鄉村行·看振興)“石頭村”的綠色轉型路:“撂荒地”變“致富田”

發布時間:2024-03-15 16:16: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福建長泰3月15日電 (林子越 林阿芬 林雪鑫)春回大地,農(nong) 事漸起。走進福建省漳州市長泰區林墩辦事處石橫村的一處家庭農(nong) 場,新農(nong) 人張基模正在田間與(yu) 農(nong) 戶一同為(wei) 耕種做準備工作,鬆土、覆膜、播種,靜待新苗破土而出。

  誰能想到,這片富含有機質的“黑土地”在一年多以前還是一塊雜草叢(cong) 生的撂荒地。“有時候在田裏耕種的時候,還能撿到一些零碎的石料嘞。”行走在新田上,偶然間還能瞥見石板材產(chan) 業(ye) 給這片土地留下的斑駁痕跡,肥沃土層之下掩埋著的是一座座廢棄的石材加工廠舊址。

  去年8月,張基模承包了這片36畝(mu) 的撂荒地進行複墾,用於(yu) 耕種燒烤茄、玉米、四季豆等農(nong) 作物。

  “之前聽說北方的冬天不適合耕種,但北方人又對蔬果有很高的需求,所以我就想著種一些反季節蔬果運到北方售賣,想不到還產(chan) 生不錯的效益。”張基模說,這些田地經過政府的改良和調理後,和普通的農(nong) 田並無二樣,更是因為(wei) 這幾年林墩的生態環境日漸向好,種植出來的蔬果品質也越來越高。

  事實上,張基模在成為(wei) 新農(nong) 人之前,也曾在這裏經營了數十年的石板材生意。對於(yu) 林墩這些年的綠色轉型之路,他也是見證者之一。

  “我來這的‘第一桶金’就是做石材生意賺到的。”他笑著回憶起20多年前第一次來到石橫村的時候,彼時的山村土地上“填”滿了大大小小上千家石板材加工廠。

  “石材廠無節製的擴張,不斷擠兌(dui) 著村民用於(yu) 農(nong) 耕和居住的空間,對環境造成了嚴(yan) 重的破壞。”張基模回憶著當時的各種場景說,從(cong) 清晨到深夜,各種切割石塊、貨車轟鳴的噪聲不斷,漫天都是白色粉塵,隨意傾(qing) 倒的廢石渣讓原本清澈的溪流變得像“牛奶”一樣渾濁。

  這種高度依賴資源的“粗放”發展之路終將難以為(wei) 繼,2019年的一紙禁令使得林墩的1098家石板材廠全部關(guan) 停整治。“石材廠關(guan) 停之後要做什麽(me) ,我也思考了很久,最終決(jue) 定把早年間在農(nong) 業(ye) 方麵積累的經驗,重新撿起來‘複習(xi) ’一下。”張基模說。

  而在林墩,像這樣的“撂荒地”變“致富田”的例子還有很多。自石材整治、產(chan) 業(ye) 轉型以來,林墩辦事處引導各村集中流轉土地,因地製宜進行複墾複耕,引進優(you) 新品種,喚醒“沉睡”的土地資源。

  2022年以來,林墩辦事處各村通過村企合作等模式,帶動撂荒地整治麵積近300畝(mu) ,先後引種金觀音、甜查理草莓、無核沃柑等14個(ge) 優(you) 新品種,發展壯大千畝(mu) 蘆柑園、沉香園等示範項目,種植麵積達1400多畝(mu) 。

  林墩辦事處黨(dang) 委副書(shu) 記鄭兆琦說,轉型後的林墩在農(nong) 業(ye) 發展方麵有著後發的強勁優(you) 勢,同時,產(chan) 業(ye) 轉型也顯著改善了鄉(xiang) 村剩餘(yu) 勞動力的就業(ye) 情況。

  林墩,這個(ge) 曾經靠山吃山的“石頭村”,通過不斷尋求與(yu) 生態環境之間的最大公約數,有力推動了特色高效農(nong) 業(ye) 高質量發展,在希望的田野上不斷描繪鄉(xiang) 村振興(xing) 好“豐(feng) ”景。(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