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健康丨玩手機、愛熬夜 專家科普大學生如何“睡好覺”
中新網杭州3月20日電 (王逸飛)當下,睡眠問題已是越來越多人的現實困擾。其中,熬夜更為(wei) 嚴(yan) 重的大學生,成為(wei) 更需重視睡眠健康的群體(ti) 之一。
3月20日,在世界睡眠日(3月21日)即將到來之際,2024“每天早睡一小時”公益活動在浙江大學正式啟動。活動通過走進高校、聚焦大學生群體(ti) ,科普睡眠與(yu) 身心健康的重要關(guan) 係。當日,醫學專(zhuan) 家圍繞高校學子常遇到的睡眠問題,介紹了保障睡眠健康的多種方法途徑。
於(yu) 社會(hui) 和大眾(zhong) 而言,睡眠問題是普遍性問題。中國睡眠研究會(hui) 等在3月16日發布的《2024中國居民睡眠健康白皮書(shu) 》顯示,中國居民平均在0點後入睡,夜間睡眠時長普遍偏短。被調查對象中,失眠問題不容樂(le) 觀,59%的人存在失眠症狀,完全無睡眠障礙的人群僅(jin) 占19%。另外,28%的人群夜間睡眠時長不超過6小時,64%的人睡眠質量欠佳(<80分),其中睡眠質量較差(<70分)的人群占比22%。
對於(yu) 大學生群體(ti) ,白皮書(shu) 指出,56%的大學生每天使用手機超過8小時,且有51%的人在0點後入睡,更有19%的人入睡時間超過淩晨2點。同時,大學生非工作日的入睡、覺醒時間會(hui) 比上班族更晚,該群體(ti) 工作日與(yu) 非工作日的睡眠時長相差(16分鍾)不大。
圍繞如何科學提升睡眠質量,不讓“熬夜”偷走年輕人的健康,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精神衛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副院長郭萬(wan) 軍(jun) 向在場學子科普了“睡好覺”的方式方法。
他認為(wei) ,保障睡眠健康需從(cong) 規律性、入睡/覺醒時間、效率、持續時間、覺醒性/清醒、滿意度六個(ge) 方麵來促進,這需要良好的睡眠習(xi) 慣和生活習(xi) 慣予以支撐。例如要盡量做到每天同一時間上床睡覺、起床,讓身體(ti) 被訓練出條件反射的效果;謹慎食用含咖啡因的食物,建議16時或17時後避免攝入咖啡因;注意飲食習(xi) 慣,避免太晚吃飯等。
針對遇到失眠症狀的情況,郭萬(wan) 軍(jun) 從(cong) 思想層麵介紹,“我們(men) 要糾正或降低睡眠期望,不要因為(wei) 偶爾睡不好就產(chan) 生挫敗感;糾正災難化想法,偶爾失眠並不會(hui) 有太大影響;糾正錯誤歸因,偶爾狀態不好、表現不好不一定是睡眠影響,還有很多其他因素;糾正睡眠擔憂,昨晚睡不好和今晚睡眠並沒有必然的聯係。”
在行動層麵,其建議,當感到困倦時再躺到床上;當意識到睡眠可能不會(hui) 很快發生時(如清醒時間超過15分鍾)離開臥室;無論前一天睡眠如何,盡量保持每天同一時間起床(包括周末)。
在2024“每天早睡一小時”公益活動中,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精神衛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在浙江大學校園內(nei) 設置了線下助眠體(ti) 驗專(zhuan) 區,開展心理健康小測試、虛擬教室(專(zhuan) 注力測試)、針灸推拿、耳穴壓豆等服務,吸引學生參與(yu) 體(ti) 驗,以生動的形式進行科普宣傳(chuan) 。
在現場接受學生谘詢的該院物理聯合診療中心主治醫師薛闖介紹,日常在中心接受物理治療的患者中,15歲到25歲這一年齡階段的睡眠問題就診患者不在少數。“對大學生群體(ti) 來說,睡眠節律紊亂(luan) 是睡眠健康問題中的主要問題,簡而言之就是該睡時不睡、該起時不起。也有一些大學生可能會(hui) 因為(wei) 情緒問題伴發睡眠問題。”
薛闖給大學生提出了兩(liang) 點睡眠建議:一是個(ge) 人要充分認識到保障睡眠作息的重要性,雖然偶爾熬夜整體(ti) 影響不大,但從(cong) 長期角度看也會(hui) 危及身心健康;二是許多大學生喜歡玩手機、打遊戲等,要給自己做好合理的時間安排,例如在每天睡前半小時結束遊戲時間,給身體(ti) 和情緒留出一定的過渡時間。
此外,“睡好覺”也可嚐試傳(chuan) 統中醫手段。當日活動現場,杭州孫泰和國醫國藥館專(zhuan) 家徐塏向現場大學生教授了中醫助眠操,該助眠操融合部分助眠穴位和放鬆手法,以中醫奧妙助大學生養(yang) 成“易睡體(ti) 質”。
活動主辦方代表,中國新聞社浙江分社黨(dang) 委書(shu) 記、社長柴燕菲表示,本次活動希望能夠幫助大學生建立起科學的睡眠習(xi) 慣,為(wei) 他們(men) 帶來更具實效的幫助和指導,同時中國新聞社浙江分社也將充分發揮國際傳(chuan) 播、融合報道優(you) 勢,向海內(nei) 外宣傳(chuan) 普及健康睡眠知識和理念。
據悉,2024“每天早睡一小時”公益活動由中國新聞社浙江分社、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精神衛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浙江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yu) 谘詢中心、農(nong) 工黨(dang) 浙江省委會(hui) 發起主辦,浙江省醫學會(hui) 特別支持,中新社國際傳(chuan) 播集團浙江分公司承辦,中國新聞社浙江分社醫心醫議欄目、杭州孫泰和國醫國藥館、《生活與(yu) 健康》報、知乎浙江平台支持。(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