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山東啟動“春耕”專項行動 用“智匯”護航春耕生產

發布時間:2024-03-22 15:12: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濟南3月22日電 (呂妍)“旱生蟲澇生病,要對小麥進行分類管理,壯苗進行鎮壓,弱苗及早施肥。”在菏澤魯西新區嶽程街道,農(nong) 技專(zhuan) 家深入田間為(wei) 農(nong) 民提供指導,用“智匯”護航春耕生產(chan) 。“去年冬天雨水較多,雜草都長出來了,這次專(zhuan) 家來了,從(cong) 土地管理到病蟲害防治都說得很詳細。”種植大戶楊建印說。

  在嶽程街道的郝莊社區蔬菜種植大棚內(nei) ,專(zhuan) 家同樣為(wei) 種植戶現場傳(chuan) 授先進技術和經驗,指導他們(men) 做好西紅柿的病蟲害防治等生產(chan) 關(guan) 鍵環節。除實地指導外,嶽程街道還邀請農(nong) 機專(zhuan) 家現場授課,解決(jue) 農(nong) 戶提出的問題,促進農(nong) 業(ye) 技術創新和推廣應用,全力做好春耕備耕工作。

  為(wei) 搶抓春耕生產(chan) 黃金期,山東(dong) 省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廳、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聯合舉(ju) 辦的2024年山東(dong) 省“智匯春耕”專(zhuan) 項行動日前啟動,拉開了全省“智匯春耕”專(zhuan) 項行動的大幕。

  山東(dong) 省“智匯春耕”專(zhuan) 項行動從(cong) 今年3月初開始,持續至4月底,聚焦春耕生產(chan) 技術需求,組織農(nong) 業(ye) 領域專(zhuan) 家深入基層一線,幫助農(nong) 民解決(jue) 春耕生產(chan) 技術難題,提高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技術水平。其間,省市縣三級組建專(zhuan) 家服務團,組織5000多名專(zhuan) 家,圍繞育苗育種、水肥管理、防凍抗旱、病蟲草害防治等進行技術指導,對當地農(nong) 業(ye) 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種植大戶等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和農(nong) 村技術骨幹進行培訓,推廣應用新產(chan) 品新技術,建設試驗田、示範田,加快當地農(nong) 作物品種更新換代和農(nong) 業(ye) 技術升級。

  在菏澤市定陶區的麥田裏,農(nong) 技專(zhuan) 家服務隊隊員仔細查看小麥當前墒情、苗情,為(wei) 種植戶講解水肥管理、病蟲害防治等知識,現場把脈問診、答疑解惑,並提出具有針對性的技術指導。

  “今年種了十幾畝(mu) 地,專(zhuan) 家說要及時進行除草,現在這個(ge) 天氣冷熱不定,要注意避開低溫天,還有紋枯病等病蟲害怎樣去防治,都講得非常仔細。”農(nong) 技人員零距離提供服務和種植管理新技術,讓杜堂鎮陸灣村農(nong) 戶賈國輝吃下了“定心丸”,“咱就按這些科學的方法加強管理,相信能實現增產(chan) 增收”。賈國輝說。

  據了解,自山東(dong) 省“智匯春耕”專(zhuan) 項行動開展以來,菏澤市定陶區充分發揮農(nong) 業(ye) 技術優(you) 勢,組織農(nong) 業(ye) 專(zhuan) 家深入各鄉(xiang) 鎮田間地頭,指導農(nong) 戶解決(jue) 防凍抗旱、病蟲害防治等春耕備耕難題,開展農(nong) 業(ye) 技術培訓等服務,為(wei) 全區66萬(wan) 畝(mu) 冬小麥穩產(chan) 豐(feng) 收提供技術支撐。

  在濰坊市安丘市景芝鎮前屯村,農(nong) 技人員正仔細查看小麥長勢和土壤墒情,“鎮壓劃鋤,要保證土壤和根係充分接觸,保墒提墒。長勢好的麥田肥水延後一些,長得不好的麥田要趁著返青及時追肥。”農(nong) 技人員說。

  連日來,為(wei) 切實保障好鎮域的13.16萬(wan) 畝(mu) 小麥生長,景芝鎮農(nong) 綜中心成立5個(ge) 農(nong) 技服務小組,因地製宜對農(nong) 戶展開技術指導服務,根據小麥苗情和土壤墒情,結合當前氣候特點和短期氣候趨勢對春季麥田管理提出針對性建議。截至目前,該中心動員農(nong) 業(ye) 技術人員下鄉(xiang) 服務40餘(yu) 人次,累計發放技術材料2000餘(yu) 份,服務農(nong) 戶1200餘(yu) 戶。

  在春耕生產(chan) 關(guan) 鍵時期,聊城市臨(lin) 清市鬆林鎮結合產(chan) 業(ye) 發展實際以及生產(chan) 需求,搶抓農(nong) 時開展“翻耕搶農(nong) 時”活動。“牛蒡的果實和根都具有藥用價(jia) 值,每年在3月份播種,11月份收獲,每畝(mu) 地銷售額達12000元(人民幣,下同)至13000元不等,田莊村景生種植專(zhuan) 業(ye) 合作社,通過流轉土地300畝(mu) ,共產(chan) 出效益達300萬(wan) 元左右,目前種植效益良好,產(chan) 量可觀,確實是小牛蒡孕育出大產(chan) 業(ye) 。”該鎮田莊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田慶行表示。

  “將北鬥係統和耕種機器綁定在一起,就可以實現‘無人化’種植,現在全部是高科技、機械化耕種,大大提高了牛蒡種植的速度。”具有多年牛蒡種植經驗的農(nong) 戶說。經過多年發展,牛蒡種植已成為(wei) 鬆林鎮特色產(chan) 業(ye) 之一,為(wei) 村民開辟出一條增收路徑。

  “吡蟲啉兩(liang) 袋,這個(ge) 主要是防紅蜘蛛和蚜蟲,這次給你配的這四樣,用的時候先化這個(ge) 最難化的,然後再化粉劑……”在臨(lin) 沂市費縣胡陽鎮,農(nong) 技站站長楊勇正忙著給農(nong) 戶進行春耕配藥。據楊勇介紹,這種科學配比的藥劑重點防範小麥赤黴病、紅蜘蛛等病蟲害,促進小麥分蘖多成穗,為(wei) 小麥高產(chan) 打下基礎。

  同時,胡陽鎮組織10餘(yu) 名農(nong) 技人員下沉田間生產(chan) 一線,全力做好春耕備耕技術指導和服務工作。“農(nong) 技人員到田間地頭查苗情、查墒情、查病情,科學指導農(nong) 戶規範播種、作物病蟲害防治、肥水管理、花期防凍等春季田管知識,為(wei) 全年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開好頭、起好步。”胡陽鎮農(nong) 業(ye) 綜合服務中心主任姬鵬說。

  據悉,2024年山東(dong) 省“智匯春耕”專(zhuan) 項行動期間,專(zhuan) 家分赴山東(dong) 各地開展技術服務活動,共查看麥田8300餘(yu) 畝(mu) ,蔬菜大棚76個(ge) ,幫助民眾(zhong) 解決(jue) 實際問題120餘(yu) 個(ge) ,培訓技術骨幹900餘(yu) 人,直接受益民眾(zhong) 11000餘(yu) 人。(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