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微觀察丨未來之城見未來
雄安新區雄安站候車廳,一座青銅輪盤吸引著往來旅客的目光。輪盤底座上,鐫刻著它的名字——“千年輪”。
“千年輪”以千年為(wei) 刻度,起始日期定在2017年4月1日,那是中共中央、國務院決(jue) 定設立雄安新區消息發布的日子。
如今,雄安已走過整整七年。
於(yu) 千年而言,七年十分短暫;於(yu) 雄安而言,七年發生了從(cong) “一塊地”到“一張圖”再到“一座城”的曆史性轉變。
設立河北雄安新區,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親(qin) 自決(jue) 策、親(qin) 自部署、親(qin) 自推動,並三赴雄安,謀劃發展。
2023年5月10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河北雄安新區考察。
第一次,2017年2月,雪後初霽,總書(shu) 記從(cong) 中南海坐汽車出發,到河北安新縣實地察看規劃新區核心區概貌。
彼時,“雄安新區”還是中央內(nei) 部文件裏的新詞。在隨後召開的座談會(hui) 上,總書(shu) 記強調,規劃建設雄安新區是具有重大曆史意義(yi) 的戰略選擇,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曆史性工程。
第二次,2019年1月,總書(shu) 記來到雄安新區規劃展示中心,仔細端詳展板上的《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
“建設雄安新區是千年大計。”總書(shu) 記說,“這兩(liang) 年,幾乎沒有動一磚一瓦。現在有了藍圖,雄安從(cong) 頂層設計階段轉向實質性建設階段,可能今年就是一派熱火朝天的局麵了。”
第三次,2023年5月,複興(xing) 號50多分鍾風馳電掣,總書(shu) 記深入雄安新區考察高鐵站、社區、建設工地等,並主持召開高標準高質量推進雄安新區建設座談會(hui) 。
總書(shu) 記指出:“要堅定信心,保持定力,穩紮穩打,善作善成,推動各項工作不斷取得新進展。”“著力打造一個(ge) 沒有‘城市病’的未來之城,真正把高標準的城市規劃藍圖變為(wei) 高質量的城市發展現實畫卷。”
三赴雄安,“千年大計”的定力與(yu) “隻爭(zheng) 朝夕”的幹勁,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一直強調的重點。
對雄安建設者,總書(shu) 記語重心長地說:“這是百年不遇的曆史機遇,你們(men) 承擔著重要的曆史任務,要努力啊!”麵對雄安幹部群眾(zhong) ,總書(shu) 記囑咐道:“雄安新區建設是千年大計,要久久為(wei) 功,既不能心浮氣躁,也不能等靠要,必須踏實努力、艱苦努力。”
七年腳踏實地,夢想照進現實——
起步區“四橫十縱”骨幹路網全麵開工,四家央企總部、四所高校、兩(liang) 家醫院陸續落地建設,地下之城加快成型,“雲(yun) 上雄安”初步建成……城市雛形已經顯現,雄安新區進入到大規模建設和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並重的階段。
3月27日,首批疏解央企之一的中國中化總部大樓——中國中化大廈主體(ti) 結構封頂,預計明年6月建成投用。大廈建成後將成為(wei) 雄安新區最高的地標建築,可滿足一千多名員工的辦公需求。越來越多的央企總部和二三級子公司在雄安新區落戶,開始拉動這裏的產(chan) 業(ye) 持續向高向新。
雄安新區高鐵站樞紐片區的中交未來科創城,總建築麵積達140萬(wan) 平方米,主要功能是承接北京疏解的大中型企業(ye) 和研究院。
容東(dong) 片區體(ti) 育公園內(nei) ,劇村變電站一頭連接著張雄特高壓,一頭連接著容東(dong) 安置區,實現了用張北的風點亮雄安的燈、用壩上的光照亮新區的房,為(wei) 雄安新區大規模開發建設提供用電保障,不斷向外界傳(chuan) 遞著綠色發展理念。
“千年秀林”已累計造林47萬(wan) 多畝(mu) ,森林覆蓋率由新區設立前的11%大幅提高到34.7%,“300米進公園、1公裏進林帶、3公裏進森林”正逐漸成為(wei) 現實。華北明珠白洋澱,經曆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係統性生態治理,水質從(cong) 劣V類大幅提升至Ⅲ類標準,步入全國良好湖泊行列。
這是一座高質量發展的樣板之城,也是一座宜業(ye) 宜居的“人民之城”。
大學畢業(ye) 後就加入新區的年輕社區工作者,在社區食堂享受可口飯菜的老年人,從(cong) 農(nong) 民變成享有社保福利的“新市民”……在新區首個(ge) 集中建成區容東(dong) 片區,居民們(men) 用心感受著美好生活。
2023年5月10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容東(dong) 片區南文營社區,看望回遷群眾(zhong) :“我一直牽掛著回遷群眾(zhong) ,看到大家生活好,我很欣慰。建設好雄安新區,重要的是銜接好安居和樂(le) 業(ye) ,讓群眾(zhong) 住得穩、過得安、有奔頭。”
2023年5月10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河北省雄安新區容東(dong) 片區南文營社區回遷居民李敬和家中看望。
回遷居民李敬和的女兒(er) 李紫涵當時在上高二。她告訴總書(shu) 記,雄安新區成立後,北京的中學校長來了、老師來了,如今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you) 質的教育資源。“大學畢業(ye) 後,一定要回到新區為(wei) 家鄉(xiang) 做貢獻。”
“好啊!”總書(shu) 記投以讚許的目光,“你們(men) 這一代是我們(men) 國家進入現代化、進而實現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寄予希望的一代。雄安這個(ge) 地方將來是全中國的一個(ge) 樣板地,千年之城,久久為(wei) 功,一開始的起點就是最高的。年輕人有激情、有鄉(xiang) 情,學成歸來、造福桑梓,一定會(hui) 幹出一番大事業(ye) !”
這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雄安場景”,讓群眾(zhong) 生活更舒適這一理念融入了城市規劃建設的血脈裏、體(ti) 現在每一個(ge) 細節中。
“我們(men) 可不是為(wei) 了一個(ge) 漂亮新城,而恰恰建新城是為(wei) 了老百姓過上更好生活。”
“解決(jue) 好雄安新區幹部群眾(zhong) 關(guan) 心的切身利益問題,讓人民群眾(zhong) 從(cong) 新區建設發展中感受到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
話語諄諄,情懷不變。就像雄安新區建設伊始,總書(shu) 記說的那樣:“這也是我們(men) 這一代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留給子孫後代的曆史遺產(chan) 。”
不負總書(shu) 記囑托,燕趙大地不等不拖、緊張快幹,一座新城拔節生長,日新月異。
未來之城看見未來,千年大計不負千年。
“我們(men) 對於(yu) 時間的理解,不是以十年、百年為(wei) 計,而是以百年、千年為(wei) 計。”
在雄安,更能讀懂總書(shu) 記這句話的深意。
監製丨耿誌民
製片人丨興(xing) 來
主編丨寧黎黎
執筆丨楊彩雲(yun)
視覺丨江雨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