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勇談齊邦媛:“她是我的模範”
中新社台北3月31日電 題:白先勇談齊邦媛:“她是我的模範”
中新社記者 楊程晨
作為(wei) 同時代的台灣知名作家,白先勇與(yu) 齊邦媛相識於(yu) 20世紀80年代。二人在另一作家林海音組織的家庭文藝沙龍上一見如故,之後開始了長達近40年的友誼。
近日,齊邦媛故去的消息傳(chuan) 遍華人世界,兩(liang) 岸文化界人士用各種方式紀念這位百歲老人。正忙碌於(yu) 昆曲青春版《牡丹亭》20周年台灣慶演的白先勇3月31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zhuan) 訪,對於(yu) 亦師亦友的齊邦媛的離去,他不免感喟。
白先勇說:“我和她的連結很緊密,一來是因為(wei) 文學上的來往,二來是一樣懷著憂國之心。尤其是第二個(ge) 連結,我們(men) 是很(有)共同(感)的。”
令白先勇印象深刻的一次共同經曆是在2015年,二人在台灣世新大學出席有關(guan) 紀念抗日戰爭(zheng) 勝利的講座。“那時正值抗日戰爭(zheng) 勝利70周年,齊先生的一番演講後,好多人都掉了眼淚,我也沒忍住。她演講結束,我走過去擁抱了她。她的愛國之心,太令人動容。”
齊邦媛最為(wei) 人所知的作品是用中文寫(xie) 就的自傳(chuan) 《巨流河》,在兩(liang) 岸收獲好評無數。這本記述父輩及家族在動蕩年代從(cong) 遼寧遷徙至台灣的回憶錄,與(yu) 白先勇為(wei) 父親(qin) 白崇禧整理的三部傳(chuan) 記,擁有相近的大時代背景。
齊邦媛的父親(qin) 齊世英是民國政要,他攜家人輾轉來台後,因與(yu) 當局領導人意見不合而受到打壓。“這一點和我父親(qin) (經曆)的曆史是相關(guan) 的,而且他們(men) 兩(liang) 人(白崇禧與(yu) 齊世英)本來也認識,且有往來。”白先勇說,到了他們(men) 這一輩,寫(xie) 父輩的曆史,是一種對於(yu) 曆史的“相互支援、支持”。
白先勇小齊邦媛13歲。對於(yu) 齊邦媛在80多歲的年紀寫(xie) 出《巨流河》(2009年出版),他認為(wei) ,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我寫(xie) 父親(qin) 傳(chuan) 記的速度還趕不過她。那個(ge) 時候,她常常鼓勵我。在我心裏,她就是我的Model,是我的模範。”
2012年至2020年,白先勇先後推出三部與(yu) 白崇禧有關(guan) 的傳(chuan) 記,合為(wei) “父親(qin) 三部曲”。齊邦媛本有意為(wei) 老友執筆撰寫(xie) 書(shu) 評,但意外於(yu) 家中摔倒受傷(shang) ,寫(xie) 作無法繼續。白先勇說:“沒寫(xie) 完的稿子應該還在她家中”。
過去40年,兩(liang) 人在不同場合都高度評價(jia) 過對方的文學作品,齊邦媛曾說,白先勇的《台北人》有著“早慧的冷靜”,每次讀都有新感受;對於(yu) 齊邦媛的著作《中國現代文學選集》,白先勇則評價(jia) ,這是“延續文學的香火”。二人都認為(wei) ,“教人看見上一代知識分子所關(guan) 心的、行動的(事),是比寫(xie) 自己更大、更重要的事。”
直至今日,齊邦媛和白先勇的文學作品依然感動兩(liang) 岸讀者。白先勇認為(wei) ,兩(liang) 岸讀書(shu) 人是在感懷那一段曆史歲月,齊邦媛通過文字幫助大陸讀者看見她的親(qin) 身經曆。
齊邦媛晚年選擇位於(yu) 桃園龜山的養(yang) 老住宅獨居,白先勇曾驅車探望。但近年,齊邦媛與(yu) 老朋友們(men) 相聚機會(hui) 變少。“加上新冠疫情的因素,她幾乎不見人了,我都是托請朋友向她打電話問候。”白先勇介紹。
年近87歲的白先勇時常感念齊邦媛多年來對自己的肯定,“她一直很器重我,對我的《孽子》《台北人》等小說都很欣賞,也常給予鼓勵。”
在他看來,台灣的文化界、教育界後輩都十分尊敬齊先生,尊敬她的人格以及所做出的事業(ye) ,“她的身上有一股子正氣,我覺得,她就是‘正氣歌’。”(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