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潮濕發黴環境,小心吸入黴菌
近日,“男子掃墓後發燒竟因吸入黴菌”登上熱搜,專(zhuan) 家提醒:
身處潮濕發黴環境,小心吸入黴菌
這幾天,“男子掃墓後發燒竟因吸入黴菌”“掃墓時吸入塵土小心黴菌性肺炎”登上熱搜,引發網友極大關(guan) 注。什麽(me) 是黴菌性肺炎?黴菌怎麽(me) 會(hui) 長進肺裏?哪些人群要特別注意?怎麽(me) 預防?對此,湖南省人民醫院呼吸三病區(RICU)主任、主任醫師李建民進行了詳細解答。
稍不留意,他們(men) 患上黴菌性肺炎
據報道,浙江寧波60歲的王先生3月30日掃墓之後,竟然住進了醫院,罪魁禍首就是掃墓時吸入的雜質、塵土。原來,由於(yu) 墳頭一年沒有打掃,堆積了不少枯枝腐葉,還有大片的雜草,王先生弓著腰爬上墳頭,埋頭清理上麵腐朽的植株。在這個(ge) 過程中,他吸入了不少隨之揚起的雜質、塵土,但並沒有放在心上。回到家後,他就幹咳不止,晚上也睡不安穩。隨後他發現自己不僅(jin) 咳嗽不止,還出現了胸痛、發燒症狀,於(yu) 是到醫院就診。
接診醫生細致查看病情,從(cong) CT片中發現患者的肺部像長出了一個(ge) 個(ge) 小樹芽,很有特異性,懷疑是黴菌性肺炎。而感染已經影響其呼吸功能,血氧飽和度掉到了90%。為(wei) 了確診病情,醫生為(wei) 其做了氣管鏡,果然發現氣道壁上綴著大量白色菌斑,一化驗是曲黴菌,這是黴菌中的一種。經過霧化吸入和抗真菌治療,患者體(ti) 內(nei) 的黴菌被逐步殺滅,胸痛症狀緩解,血氧飽和度也恢複正常。
無獨有偶,湖南省人民醫院前段時間也接診了一例黴菌性肺炎的病患。來自常德桃源縣的60歲姚大爺,有長期大量吸煙史,居住環境潮濕,不少地方都發黴了。這一天,姚大爺在通風不良、潮濕的房間裏整理、清洗發黴衣物後出現咳嗽、咳痰症狀,當時沒有在意。沒想到一周後,姚大爺咳嗽、咳痰症狀逐漸加重,並出現發燒、呼吸困難等症狀,這才到當地醫院就診。然而輾轉多家醫院,他的病情未得到很好的控製,反而逐漸加重。為(wei) 尋求進一步治療,他轉至湖南省人民醫院呼吸三病區(RICU)。
“將病患收治入院後,我們(men) 組織疑難病例討論,經過仔細詢問病史及分析病情,並經肺泡灌洗液的病原學檢查,在其肺內(nei) 發現了煙曲黴菌(真菌的一種)、肺炎鏈球菌(社區獲得性肺炎的常見細菌)等病原體(ti) 混合感染。”李建民介紹,姚大爺因長期大量吸煙,支氣管黏膜反複炎症,導致免疫功能下降,又在通風不良、環境潮濕的空間中整理發黴衣物,吸入含有黴菌的空氣,從(cong) 而導致了黴菌性肺炎的發生。通過積極的抗真菌、抗細菌、抗炎症反應、俯臥位等綜合治療,姚大爺轉危為(wei) 安。
好好的,怎麽(me) 會(hui) 有黴菌長進肺裏?
“黴菌是能夠引起黴變反應的一種特殊真菌,平時生活中常見,進入人體(ti) 可能表現為(wei) 慢性中毒、致癌、致畸、致突變作用、吸入性肺炎等。”李建民說。黴菌在人體(ti) 內(nei) 可引發感染,如王先生、姚大爺就是吸入了含有黴菌的塵土、空氣引起肺部感染。黴菌可以生長在食物以及花粉、土壤、植物、家居等環境中,在人體(ti) 免疫係統受到打擊或者免疫係統較弱的情況下,黴菌就可能進入肺部,引起黴菌性肺炎。
黴菌性肺炎的典型症狀主要包括持續咳嗽、咳痰、發熱、胸痛和呼吸困難。這些症狀在初期可能與(yu) 普通感冒或流感相似,因此容易被忽視。重要的是,需警惕症狀的持續性及加重。
黴菌進入人體(ti) 還有可能引發口腔、皮膚、泌尿係統、胃腸道等感染,甚至引發全身感染。有過敏體(ti) 質的人群,將黴菌吸入體(ti) 內(nei) 後可引發過敏反應。
除了黴菌感染引發黴菌性肺炎外,藥物反應、化學物質等原因也有可能引起黴菌性肺炎。例如,長期使用免疫抑製劑或者化療藥物的癌症患者,由於(yu) 藥物對免疫係統的抑製作用,有可能引起肺部的炎症反應,進而引起黴菌性肺炎。某些化學物質有可能引起肺部損傷(shang) ,進而導致肺部感染。例如,接觸大量塵土、煙霧、汙染空氣等汙染源的人,易引起肺部病變,從(cong) 而引發黴菌性肺炎。
除以上原因外,還有其他一些原因,如免疫缺陷病、過敏反應、器官移植等。不同的原因可能引起不同的症狀及嚴(yan) 重程度,應積極進行治療和預防。
打掃衛生時,最好戴上口罩和手套
黴菌喜歡潮濕、溫暖的環境。當下,正是氣溫回暖的時候,也是黴菌滋生的季節。比如墳地常年無人清理,大量落葉覆蓋土壤,氣溫回暖成了黴菌生長的溫床;通風不良、潮濕的房間裏,容易滋生黴菌;尤其是牆角、窗台,廚房的水池、灶台,廚具餐具、膠圈,冰箱內(nei) 部,洗手間、浴室,洗衣機內(nei) 部,空調等容易滋生黴菌,長時間不用的書(shu) 籍、地毯也容易滋生黴菌。
“對於(yu) 黴菌,免疫力正常的人群大多不容易感染致病,有基礎疾病或免疫力較低的人群,或者長期在平房、地下室等潮濕環境中居住的人群,或者長期在農(nong) 田、牛欄、豬圈等潮濕環境中勞作的人群,或者經常接觸野生動物及家禽、飛鳥皮毛的人群,則較普通人容易患病。”李建民表示。
研究顯示,血液腫瘤、器官移植、腫瘤化療、長期使用免疫抑製劑、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重症監護病房患者,老年患者以及重症的病毒或細菌感染患者等,患病風險高,應該盡量減少黴菌暴露。同時,要加強營養(yang) 、適當鍛煉,增強免疫力。
老年人、幼兒(er) 、有基礎疾病或免疫力較低的人群,盡量遠離塵土,盡量少接觸潮濕腐敗的泥土;翻箱倒櫃打掃衛生,在整理舊衣物或者在日常生活中處理黴味重的物品,或者置身於(yu) 環境陰暗潮濕的平房、地下室等場所時,要戴好口罩和手套,穿好長衣長褲,避免直接吸入含有黴菌的氣體(ti) 。“即便是不穿、不用的衣服、被褥也要經常暴曬,不要把衣物存放在潮濕的房間裏,以免產(chan) 生黴菌。”李建民提醒。
此外,可用消毒水,比如3%的過氧化氫、蘇打水,或者1比1調配的水和白醋進行清潔,也可以對書(shu) 籍、地毯等進行陽光晾曬,清除黴菌的時候要注意戴口罩、戴手套,以免誤吸。
長沙晚報全媒體(ti) 記者 楊雲(yun) 龍 通訊員 吳靖 曾娟利 謝燕芝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