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南山介紹廣州國家實驗室的建設情況和主要成果 已研發出兩款流感特效藥
“我們(men) 一直為(wei) 應對國內(nei) 最急的需求,開發疫苗和藥物。”日前,“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廣州國家實驗室主任鍾南山接受采訪,介紹廣州國家實驗室的建設情況和主要成果。鍾南山介紹了廣州國家實驗室推進新型舉(ju) 國體(ti) 製下的科技攻關(guan) ,以及踐行“雙轉化、雙推廣”全鏈條科技研發理念等方麵的典型做法,並談及了對X疾病、呼吸道疾病等熱點問題的看法。
鍾南山介紹,新冠病毒的主要流行株為(wei) JN.1,傳(chuan) 播力依然比較強,而致病力已經很弱,他仍建議體(ti) 弱者和老人接種疫苗。
廣州國家實驗室目前主攻三大方向
身為(wei) 廣州國家實驗室主任,鍾南山介紹,實驗室目前主要有三個(ge) 重點方向。
第一是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鍾南山表示,從(cong) SARS、MERS到新冠,短短20多年,人類社會(hui) 已經遭遇3次冠狀病毒引發的公共衛生事件,每次都是遭遇戰,沒有藥也沒有疫苗,給世界各國留下深刻的教訓,“再過七八年,如果又有冠狀病毒引發的公共衛生事件,我們(men) 能不能在藥物和疫苗上有所準備?這十分關(guan) 鍵。”
實驗室的第二個(ge) 工作方向是及早篩查、幹預肺癌、慢阻肺等疾病,保護老百姓的身體(ti) 健康。鍾南山提到,肺癌在我國目前每年造成80萬(wan) 人死亡,位列所有癌種第一。針對肺癌,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幹預非常有必要。
慢阻肺也需要及早幹預。鍾南山表示,國外權威機構曾認為(wei) ,慢阻肺要有症狀才治療,但其實患者出現症狀時,肺功能已下降50%。目前,老百姓對慢阻肺的重視程度遠低於(yu) 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這是需要重視的問題,及早幹預可以讓絕大多數輕型慢阻肺患者不轉化為(wei) 3、4級慢阻肺。
實驗室的第三個(ge) 重點方向是自主研發醫療器械和藥物。鍾南山在回答廣州日報記者提問時表示,實驗室首先要做出並推廣基層用得上的醫療器械產(chan) 品,“我們(men) 要把急需的填平補齊,之後再進行高精尖的創新。”
正組織突發性傳(chuan) 染病預測預警合作機製
要聚焦呼吸係統傳(chuan) 染病、重大呼吸慢病及呼吸疾病高端醫療設備等方向,產(chan) 出高質量創新成果,關(guan) 鍵是成果轉化。鍾南山強調,廣州國家實驗室對研究人員明確了要求,成果不能隻停留在實驗室裏,必須推動從(cong) 樣品到產(chan) 品再到商品轉化,讓社會(hui) 得益。
“有句話說,科技創新是成果轉化基礎,成果轉化是科技創新目標,我不同意。”鍾南山認為(wei) ,科技發明發現才是成果轉化的基礎,成果轉化是科技發明發現的目標。“發現一個(ge) 東(dong) 西不是創新,必須有成果才叫創新。”這也是廣東(dong) 、廣州發展生物醫藥產(chan) 業(ye) 關(guan) 鍵所在。在鍾南山看來,廣州醫療資源非常豐(feng) 富,高校基礎研究實力強勁,這些都是生物醫藥產(chan) 業(ye) 發展的優(you) 勢,但是長期以來存在科研與(yu) 產(chan) 業(ye) “兩(liang) 張皮”現象,“研究的管研究,轉化的管轉化,科研機構沒有把轉化作為(wei) 任務,很多科研活動的目標是發論文”。
近年來,從(cong) 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相關(guan) 政策,支持科技成果轉化。鍾南山在大力推動的過程中,發現新的問題:一是人才缺乏,很少有科研工作者懂科學技術的同時也懂管理經營和轉化;二是利益分配,成果轉化後產(chan) 生的效益,如果達到千萬(wan) 元乃至數億(yi) 元,怎麽(me) 分配?他期待看到激勵政策進一步細化落地。
據悉,廣州國家實驗室建立了成果轉化委員會(hui) ,著力優(you) 化成果轉化激勵體(ti) 係,持續探索科技成果與(yu) 知識產(chan) 權深入嵌合路徑,提升實驗室成果轉化能級。“我們(men) 明文規定,85%的收益歸研究團隊。”鍾南山認為(wei) ,激勵政策要貫徹好落實好,關(guan) 鍵在要真正尊重研究團隊的勞動,才能真正調動起積極性。
“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連續4年獲得全球創新指數第二名。廣州國家實驗室如何加強與(yu) 港澳合作,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實現突破發展?
鍾南山表示,其團隊早在新冠疫情發生以前,便與(yu) 港澳高校建立起聯係,例如,與(yu) 澳門科技大學合作推進中醫藥科研,與(yu) 香港中文大學推進疫苗評價(jia) 。正是在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雙方共同研究發現,滅活疫苗與(yu) mRNA疫苗在新冠患者重症和死亡率的保護上效果相當,以及第三針接種異種疫苗可獲得更好的保護效果。
鍾南山透露,廣州國家實驗室正在組織一個(ge) 針對未來突發性傳(chuan) 染病預測預警的合作機製,涵蓋美國、澳大利亞(ya) 、新加坡和中國4個(ge) 國家6個(ge) 機構。
建議
老人或體(ti) 弱者應及時接種疫苗
針對目前的呼吸道疾病流行狀況,鍾南山介紹,今年2月份國內(nei) 共報告了5000多例新冠確診病例,其中358個(ge) 重症,死亡22人,患者實際都死於(yu) 其他疾病。得了新冠後,導致基礎病加重後死亡。2月底,甲流的感染數據也慢慢下來。他建議,家裏如有老人或有嚴(yan) 重基礎病的人,應鼓勵其及時接種疫苗。
他同時建議,凡是有心腦血管疾病病人的家庭、腎髒病病人的家庭、腫瘤患者的家庭,一旦發現新冠陽性發燒,應及時服藥。
“我們(men) 一直為(wei) 應對國內(nei) 最急的需求,開發疫苗和藥物。”鍾南山表示,目前實驗室已經研發出了兩(liang) 款針對流感的特效藥,不那麽(me) 容易產(chan) 生副作用,“其中一個(ge) 已經到了臨(lin) 床3期階段,專(zhuan) 門針對甲流;還有一個(ge) 臨(lin) 床3期已做完,馬上要到國家藥監局送審了。”
“此外,呼吸道合胞病毒容易引起兒(er) 童肺炎,我們(men) 也正在研發疫苗。”鍾南山說。
據外媒報道,世界衛生組織(WHO)總幹事譚德塞呼籲各國在今年5月以前簽署“大流行病條約”,為(wei) 應對“X疾病”這一共同的敵人作準備。
鍾南山表示,過多講X病原體(ti) 並不合適,“目前研究發現前50種可能從(cong) 動物傳(chuan) 播到人身上的病原體(ti) ,其中有21種是冠狀病毒。隻要發現新的冠狀病毒,都需要高度警惕。但我不認為(wei) X病原體(ti) 是近在咫尺的問題,也不需要大量的渲染。”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ti) 記者武威、方晴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