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全國兩會、地方省會多次提及,這件事為何如此重要?

劉歡 發布時間:2023-03-20 09:37: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3月20日電(劉歡)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期間,一位名叫“張飛”的醫生火了。全國政協委員、國家傳(chuan) 染病醫學中心華山醫院教授張文宏口中的這位“名字勇猛”的醫生,其實就是眾(zhong) 多基層醫生的代表。

  疫情防控平穩轉段之後,今年以來,無論是全國兩(liang) 會(hui) ,還是省級兩(liang) 會(hui) 都特別提到了推進基層醫療建設。基層醫療為(wei) 何如此重要?當前社區醫療發展的難點困境在哪裏?

  “家門口的醫院”,都能幹啥?

  社區醫療衛生服務是集預防、保健、康複、健康教育等為(wei) 一體(ti) 的基層衛生服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被認為(wei) 是“家門口的醫院”,主要滿足周邊居民就近就醫、配藥等需求。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衛生健康管理政策學院執行院長、衛生政策與(yu) 管理學長聘教授劉遠立向中新網介紹說,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的專(zhuan) 業(ye) 基礎是“全科醫學”。

  “這個(ge) ‘全’表現在三個(ge) 方麵:即對服務對象全麵情況的掌握、全麵健康的管理、全程服務的協調。相對於(yu) 醫院而言,這也是社區醫療的特點和比較優(you) 勢所在。”劉遠立說。

  李晶今年34歲,是天津市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一名醫生。她告訴中新網,來社區就診的多為(wei) 老年人和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等病人,醫生主要負責門診、開藥和部分社區活動的醫療保障。

  “資曆深的大夫,一天能看50到100個(ge) 病人。醫生和病人之間的關(guan) 係也很緊密,一些醫生會(hui) 有自己固定的病人,或者病人就認定這一位大夫給他看。”李晶說,經常會(hui) 有病人帶著水果和小吃來看她。平常診室不忙的時候,有些老年患者也會(hui) 來坐坐。

  “可能一些老年人覺得社區醫生比較親(qin) 切,問診時間富裕,對於(yu) 自己的病情、身體(ti) 還有家庭情況說得比較多。”李晶雖然年輕,但是她卻很願意和這些病人多聊聊,“我會(hui) 經常多囑咐他們(men) 幾句怎麽(me) 吃藥,或者幫他們(men) 看看哪些藥性價(jia) 比高效果又好”。

  李晶回憶道,從(cong) 前遇到的有一位病人不僅(jin) 很信任她,經常找她問診,還曾專(zhuan) 門做了一大碗涼粉等著她下班。李晶本想推辭,但病人連忙說:“沒事,我就在你下班經過的路口等著你呢,你不來我就不走了。”

  “這就是將心比心吧。”李晶說。

  代表為(wei) 何建議改名“社區醫院”?

  2023年上海兩(liang) 會(hui) 上,上海市人大代表、黃浦區打浦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金迎建議,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更名為(wei) “社區醫院”。

  金迎曾對媒體(ti) 表示,雖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能力不斷增強,但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長期以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承擔了較多的慢病管理、孕產(chan) 婦、兒(er) 童管理、預防接種等服務,醫療功能較弱。由於(yu) 各方麵原因,基層衛生人才隊伍較為(wei) 薄弱,居民在基層首診的意向也較低。

  對此,江蘇省衛生法學會(hui) 副會(hui) 長胡曉翔向中新網解釋說,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多為(wei) 原來的鄉(xiang) 鎮衛生院、區縣醫院轉型而來,基層醫療能力很強。“此前的一些基層醫療機構可以承擔部分手術等醫療項目。後來,為(wei) 響應醫藥衛生體(ti) 製改革,促進‘基本公共衛生均等化’,基層醫療將重點放在了公共衛生服務。”

  據悉,2009年,我國啟動了新一輪醫藥衛生體(ti) 製綜合改革,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是此輪醫改中五項重點政策之一。

  基本公共衛生項目是由國家界定為(wei) 必須向全體(ti) 居民提供的最基本服務包,此服務包不覆蓋醫療服務,隻包括預防性和健康管理類服務。

  劉遠立向中新網表示,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針對的是慢病發病率快速上升、疾病預防工作長期沒有得到重視等問題,因此重點是“強預防”“強基層”。

  金迎認為(wei) ,現如今建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更名為(wei) 社區醫院,並不隻是為(wei) 簡單地增加一塊牌子,而是以增強醫療服務能力為(wei) 抓手,強化綜合健康管理,最終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

  藥品、設備、人才……

  加強社區醫療建設,具體(ti) 怎麽(me) 做?

  如今,居民對便捷的醫療服務有需求,社區有提升醫療技術的動力。胡曉翔指出,應進一步推動社區基層醫療的改革,實行一些地域性財政補償(chang) 政策,扶持基層醫療隊伍在人才、病房、設備等方麵的發展。

  “在人才隊伍建設上,還要注意地區虹吸現象,避免出現‘孔雀東(dong) 南飛’,要采取多種措施,不斷吸引、充實基層醫療醫學人才。”胡曉翔說。

  劉遠立認為(wei) ,加強社區醫療建設,實現以人為(wei) 本的社區醫療發展,目前有兩(liang) 項主要任務:一是補短板、強弱項,二是盤資源、活市場。

  他指出,我國邊遠的農(nong) 村地區、城鄉(xiang) 結合部、新興(xing) 的城市功能社區相對缺乏基層衛生保健服務網絡的有效覆蓋,老年人、殘障人、亞(ya) 健康和患病人群需要重點關(guan) 注。

  所以,他認為(wei) ,可以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補短板強弱項,政府可以向需要幫助但缺乏購買(mai) 能力的人群直接提供其所需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並且創新服務方式,例如:用“移動診療中心”和遠程醫療等手段有效覆蓋邊遠山區和城鄉(xiang) 結合部。

  李晶則表示,目前社區居民取藥、用藥需求較大,需要增加藥品種類和多樣化醫療器械設備,“這樣就能讓患者在家門口就接受到很好的治療,真正讓基層醫療壯大,把社區醫療服務做起來”。(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部分人名為(wei) 化名)(完)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