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3月24日電 (中新財經 彭婧如)日前,“矽穀銀行和瑞信‘暴雷’後,曝大量華人資產(chan) 從(cong) 瑞士美國撤離,中國香港是首選目的地”的消息引發關(guan) 注。隨後,“香港銀行員工不放假”、“匯豐(feng) 分行7天連續營業(ye) ”等消息同時發酵,富豪們(men) 真的在轉移資產(chan) 嗎?這些消息的真實性如何?
消息來源“華商財團”查無此團
消息較早的來源是一則被大量轉載的圖片,內(nei) 容包括:“據華商財團內(nei) 部人士消息,一月內(nei) ,僅(jin) 華人資產(chan) 從(cong) 美國和瑞士分別轉出760億(yi) 美元和1650億(yi) 美元。世界富豪紛紛拋棄瑞士銀行,尤其中國客戶,已有幾百萬(wan) 中國富豪拋棄了瑞士某銀行賬號。超過2400億(yi) 美元規模的華人資產(chan) 搬遷至香港和新加坡。據香港一家銀行員工消息,因為(wei) 近期業(ye) 務太繁忙,存款的人太多,他們(men) 已停止休假。”
網傳(chuan) 圖片內(nei) 容截圖。
針對消息源頭“華商財團內(nei) 部人士”,中新財經通過搜索引擎搜索此機構,跳出的結果多為(wei) 非法集資、詐騙、傳(chuan) 銷相關(guan) 內(nei) 容。
中新財經還以“華商財團”為(wei) 關(guan) 鍵詞通過企查查APP進行搜索,出現“中匯華商財團投資管理(北京)有限公司”、“中信華商財團國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兩(liang) 項最為(wei) 相關(guan) 的結果。前者為(wei) 注冊(ce) 資本1000萬(wan) 元人民幣的小微企業(ye) ,後者則被標注“已告解散”。
企查查APP搜索內(nei) 容截圖。
企查查APP搜索內(nei) 容截圖。
匯豐(feng) 營業(ye) 7天是為(wei) 應對通關(guan) 後開戶需求
對於(yu) “資產(chan) 流入香港”“匯豐(feng) 分行7天連續營業(ye) ”等消息,中新財經致電匯豐(feng) 香港客戶服務主任谘詢得知,匯豐(feng) 香港的幾家支行試行一星期營業(ye) 7天,主要是因為(wei) 通關(guan) 後海外及內(nei) 地旅客入境出現高峰,客戶對銀行需求增加,匯豐(feng) 銀行希望通過這一措施為(wei) 所有客戶提供最大方便。
“匯豐(feng) 香港目前僅(jin) 有3家分行率先試行一周7天營業(ye) ,包括尖沙咀廣東(dong) 道海洋中心匯豐(feng) 尚玉及卓越理財中心、銅鑼灣柏寧卓越理財中心、觀塘開源道分行。3家分行將於(yu) 3月25日起在星期六延長服務至下午5時,並於(yu) 星期日下午2時至5時營業(ye) 。”匯豐(feng) 香港客戶服務主任說。
匯豐(feng) 銀行官網截圖。
據《新京報》報道,匯豐(feng) 香港表示,香港自2月初全麵撤銷新冠疫情相關(guan) 入境防控措施後,訪港旅客人數持續上升,使用匯豐(feng) 分行服務的海外港人或非本地居民都顯著增加,2月份匯豐(feng) 香港錄得的新增非本地居民客戶人數,已恢複至2019年上半年的每月平均數。
另據《證券時報》報道,對於(yu) 是否有大量資金遷移香港,香港金管局對該報回應稱,作為(wei) 國際金融中心,香港經常處理不同商業(ye) 活動所引申的資金流入和流出,金管局會(hui) 與(yu) 金融業(ye) 界和其他持份者保持緊密聯係,推動香港金融市場持續發展。
專(zhuan) 家:“資金從(cong) 美國、瑞士流向香港”有可能
“富豪從(cong) 美國、瑞士取錢存香港”這一關(guan) 鍵信息是真的嗎?
“從(cong) 邏輯上看,有一定道理。”中國國際貿易學會(hui) 專(zhuan) 家委員會(hui) 副主任李永表示,金融動蕩必然導致金融資產(chan) 所有者尋求安全避風港,導致資金流向較安全目的地,這符合避險心理。同時,大量資金流動,又會(hui) 導致新的金融不穩定性,這屬於(yu) 瑞信危機的滯後效應之一。
某中資銀行一不願具名的高級研究員也認為(wei) 存在這種可能性,一方麵最近包括矽穀銀行在內(nei) 的銀行業(ye) 危機,讓很多銀行的負債(zhai) 和資管受到影響;另一方麵,之前瑞士是中立國家,很多人認為(wei) 把資產(chan) 放在瑞士比較安全,如今發現瑞士也會(hui) 參與(yu) 政治博弈,凍結資產(chan) ,故而進行資產(chan) 轉移。
“但資產(chan) 轉移過程是逐步進行的,畢竟瑞信的問題已經存在一段時間,包括評級被下調,外部持續的負麵報道,投資者的擔心是有理由的。”上述研究員表示。(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