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黑龍江哈爾濱:綠色低碳祭掃成主流

孫漢侖 發布時間:2023-04-03 09:24: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解說】4月1日,哈爾濱市迎來今年清明祭掃高峰,市民手捧鮮花前往殯儀(yi) 館和公墓緬懷親(qin) 人、寄托哀思。近年來,供奉鮮花、水果等綠色低碳祭掃方式已蔚然成風。

  【同期】哈爾濱市哈平路殯儀(yi) 館館長 單路

  文明祭掃對於(yu) 環境有極大的幫助,以前進行焚燒冥紙、冥幣對環境產(chan) 生了一定的影響,存在安全隱患,但是現在大家看到了,墓園裏是沒有進行冥紙冥幣的焚燒現象,取代的全是鮮花等一些文明的祭品來祭掃,這種文明行為(wei) 越來越普遍,越來越多了。

  【解說】記者在現場看到,張張寄思卡片和條條黃絲(si) 帶上寫(xie) 滿了對逝者的思念,多樣的祭掃活動也為(wei) 市民提供了多種緬懷親(qin) 人的方式。

  【同期】哈爾濱哈平路殯儀(yi) 館館長 單路

  這邊也是文明祭掃的方式,我後麵第一個(ge) 就是一“歌”,一“歌”是前來祭掃的群眾(zhong) ,為(wei) 故去親(qin) 人點上一首自己喜愛的歌曲來進行緬懷。中間是“一卡”和“一絲(si) 帶”,也是用這種文明方式來寄托一下哀思,旁邊還有“天堂信箱”,也是給故去的親(qin) 人寄去緬懷的話語。最後一個(ge) 展板是“一花”,“一花”是前來的群眾(zhong) 用鮮花來祭掃,所以把鮮花供奉在此來用於(yu) 緬懷親(qin) 人。

  【解說】除了線下掃墓,無法到達現場的市民也可通過“雲(yun) 祭掃”和“代祭掃”的方式,遠程為(wei) 逝去的親(qin) 人點燭送燈、敬獻鮮花,以寄哀思。

  【同期】哈爾濱市皇山公墓服務科辦公室主任 苗佰君

  我們(men) 今年繼續開通了“雲(yun) 祭掃”服務,市民可以通過“哈爾濱殯葬”的微信公眾(zhong) 號,進入到網上祭掃的平台,同時是有“雲(yun) 祭掃”和“祈福館”,通過留言包括對逝者的一些思念,可以通過雲(yun) 祭掃進行留言。

  【同期】代祭掃工作人員 單韻

  我們(men) 接到代祭單之後,然後到墓的位置,按照家屬的要求擺放祭品,我們(men) 會(hui) 給家屬回饋三張照片,有很多家屬不能到現場來,我們(men) 就是代替他們(men) 來表達一份對逝者的哀思。

  【解說】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當日哈爾濱市約有1.6萬(wan) 多人次前往市屬7個(ge) 殯儀(yi) 場館、墓區祭掃。市民也表示十分接受綠色文明的祭掃方式,既能保護環境,又能表達對親(qin) 人的思念。

  【同期】哈爾濱市民 孟女士

  清明就是一個(ge) 掃墓,就過來給我愛人擦拭擦拭他的那個(ge) 骨灰盒什麽(me) 的,一進這個(ge) 墓園,就感覺這個(ge) 場景整得非常好,不是燒紙挺髒的,影響環境。就是為(wei) 了祭奠家人們(men) ,有秩序的不是那麽(me) 亂(luan) ,整得挺好。

  【同期】哈爾濱市民 邵女士

  我給我媽帶的香蕉,帶的蘋果,帶的我媽願意吃的點心,就這些東(dong) 西,就是老人活著的時候喜歡吃的東(dong) 西,我們(men) 帶點祭奠一下。我這響應國家號召,現在文明祭祀,買(mai) 一個(ge) 鮮花還是好的,對這個(ge) 社會(hui) 也好。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