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4月6日電 題:和平飯店:看盡外灘百年風雲(yun) 見證上海日新月異
中新社記者 許婧
到上海,南京路步行街和外灘是必去之處。站在蘇州河口百年經典鋼結構的外白渡橋上向外灘望去,外灘萬(wan) 國建築博覽群雄偉(wei) 壯觀。與(yu) 外灘隔江相望的,是浦東(dong) 瑰麗(li) 的陸家嘴。外灘與(yu) 南京東(dong) 路的交匯處,便是世人心中的外灘地標——和平飯店。
和平飯店外景。(和平飯店供圖)
和平飯店由南北兩(liang) 棟曆史建築構成,北樓高達19米的墨綠色金字塔型銅頂,突破了外灘天際線,讓它在一眾(zhong) 厚重雄偉(wei) 的外灘建築中脫穎而出。
2020年南京路步行街延伸至外灘,和平飯店門前變成了步行道。昔日車水馬龍的景象消逝了,卻讓與(yu) 和平飯店門頭合影的中外遊客連讚“取景拍照隨手就是大片”。
“很多電影裏都有和平飯店的場景,我早就想來看看。”遊客李小姐說。
上海作家陳丹燕曾這樣描述和平飯店:“維也納來的咖啡,紐約來的黑色絲(si) 襪,巴黎來的香水,彼得堡來的白俄公主,德國來的照相機,葡萄牙來的雪利酒,全部來陪襯一個(ge) 歐洲人在上海發跡的故事。還有那個(ge) 時代的名人,美國的馬歇爾將軍(jun) ,美國的司徒雷登大使,法國的蕭伯納,美國的卓別林,中國的宋慶齡,中國的魯迅,他們(men) 從(cong) 黃銅的旋轉門外轉了進來,走在吸去了所有聲音的紅色地毯上。”
自1929年開業(ye) 伊始,和平飯店就是無數上海曆史故事的發生地。1911年,孫中山赴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lin) 時大總統,途經上海出席歡迎大會(hui) ,在此提出了“革命尚未成功,同誌仍需努力”的著名口號。1927年,蔣介石、宋美齡在和平飯店美廬廳舉(ju) 行訂婚典禮。如陳丹燕所說,“沒有一座紀念碑,能比和平飯店更勝任來做上海的紀念碑。以一種大飯店開放的,單純的,見多識廣的方式,勾連與(yu) 證明一個(ge) 個(ge) 滄海桑田的舊時代。”
和平飯店的前身是沙遜大廈,原名華懋飯店,1956年,為(wei) 紀念亞(ya) 洲太平洋和平大會(hui) 更名為(wei) 和平飯店,2007年關(guan) 閉翻新。
經過3年修複,2010年和平飯店重新開門迎客。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此次修繕努力還原建築架構的完整性,裝飾藝術設計保留完整。
銅雕花的大門、旋轉式廳門、大理石地麵和牆麵拚花……推開和平飯店四扇旋轉門中的任意一扇走進大堂,仿佛置身上世紀30年代的老上海,前台辦理入住和結賬的中外賓客不斷。一位工作人員說,現在訂房率很高,餐飲生意也同步增長,都需要提前預約,一座難求。
大廳中央擺放著用1580片琉璃製成的藝術玻璃雕塑“和平鴿”,上方是標誌性的八角形彩色玻璃天頂。雕塑四麵是四幅描述老上海生活氣息和城市環境的銀色浮雕。大廳裏,合影拍照的人絡繹不絕。
和平飯店標誌性的八角形大廳,大廳中央擺放著藝術玻璃雕塑“和平鴿”,雕塑四麵是四幅描述舊上海生活氣息和城市環境的銀色浮雕。(和平飯店供圖)
穿過大廳,來到位於(yu) 夾層的和平博物館。不大的館內(nei) 陳列著和平飯店的各式銀質器皿、瓷器、水晶擺件和古董,與(yu) 上海及飯店相關(guan) 的舊報紙和書(shu) 籍,曾經在此下榻的名人政要照片等。工作人員會(hui) 在固定時間介紹這棟大樓的風雨歲月。
酒店客房以淺黃色和藍色為(wei) 基調。修繕後,著名的九國套房也保留了下來。這些178平方米的套房,按中國、英國、美國等9個(ge) 不同國家的文化風格區分。幾十年來,這些套房迎來了無數的貴賓、外交政要和名人。
就餐及娛樂(le) 環境也延續了過往。幾經整修的8樓原中餐廳龍鳳廳仍保留著當初風貌——中國傳(chuan) 統的紅柱綠壁,契丹金紋和龍鳳頂,繼續提供地道的上海本幫菜。
“龍鳳廳從(cong) 來就是這樣,臨(lin) 窗用餐時,既可俯瞰黃浦江,又能看到繁華的南京路。”中餐行政主廚馬浩成說,龍鳳廳的菜單保留了傳(chuan) 統經典,也有融合新式風尚的創新菜。這個(ge) 春天,龍鳳廳推出了明前茶香脆皮雞、馬蘭(lan) 頭香幹青團等季節時令菜,“經典和創新並不矛盾。”
自上世紀30年代開始,聞名遐邇的和平廳便接待過諸多國際政要、名人、名流。(和平飯店供圖)
離開龍鳳廳,穿過布滿拉利克水晶的走廊,便是聞名遐邇的宴會(hui) 廳和平廳。自上世紀30年代開始,國際政要、名人、名流聚集於(yu) 此。1998年10月,和平廳裏的長桌,見證了第二次“汪辜會(hui) 談”這一兩(liang) 岸關(guan) 係的重要時刻。
疫情後,成立於(yu) 1980年的老年爵士樂(le) 隊恢複了每晚的演奏。樂(le) 手鄭德仁說,“人們(men) 都說,看到我們(men) ,宛如看到舊上海的繁華。其實不是,我們(men) 見證的,是一個(ge) 全新的上海。”
外灘萬(wan) 國建築博覽群獨具魅力,繁華背後,也見證了中華民族與(yu) 世界接軌的滄桑曆程。“五色交輝,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終和且平。”在近一個(ge) 世紀裏,和平飯店始終佇(zhu) 立在外灘,上海的故事也在繼續書(shu) 寫(xie) 。(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