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中外學者“重現”寒武紀迷宮狀生物礁時空演化

楊顏慈 發布時間:2023-04-12 08:59: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外學者“重現”寒武紀迷宮狀生物礁時空演化

  寒武係生物礁沉積模式示意圖。 南古所 供圖

  中新網南京4月11日電 (記者 楊顏慈)據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11日消息,該所與(yu) 多家海內(nei) 外科研機構合作,對河南雲(yun) 夢山剖麵與(yu) 內(nei) 蒙古蘇拜溝剖麵開展詳細的綜合研究。該研究識別出多種微生物岩與(yu) 迷宮狀生物礁,建立了華北台地迷宮狀生物礁時空分布模式。

  相關(guan) 研究成果近期發表於(yu) 國際期刊《古地理學、古氣候學、古生態學》(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寒武係生物礁沉積模式示意圖。 南古所 供圖

  寒武係生物礁沉積模式示意圖。 南古所 供圖

  寒武紀是地球係統演化曆史中的重要時期,其以多門類生物快速出現與(yu) 爆發式演化為(wei) 特征,也是顯生宙五次微生物向後生生物轉折時期之一。其中,苗嶺統-芙蓉統之交的凝塊石、樹形石等微生物礁記錄了以迷宮狀生物礁為(wei) 代表的微生物-後生動物礁的過渡生物礁類型。

  專(zhuan) 家介紹,迷宮狀生物礁以厘米至分米級迷宮狀組構為(wei) 特征,出現在勞倫(lun) 大陸與(yu) 華北台地寒武紀晚期至早奧陶世的地層中。這種特殊生物礁的成因被認為(wei) 是由局限性時間分布及內(nei) 部海綿發育所指示的生物控製,或與(yu) 灰岩和泥灰岩沉積、海洋氧化還原狀態等環境因素有關(guan) 。總之,迷宮狀微生物岩的時空分布特征及其成因機製至今尚不明確。

  近期,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辛浩在導師陳吉濤研究員的指導下,與(yu) 該所高彪博士、西南石油大學李飛教授,以及美國科羅拉多學院Paul Myrow教授等合作,對河南雲(yun) 夢山剖麵與(yu) 內(nei) 蒙古蘇拜溝剖麵開展了詳細的沉積學、生物和碳同位素地層學等綜合研究。

  研究表明,雲(yun) 夢山剖麵與(yu) 蘇拜溝剖麵均發育有壯觀的微生物岩與(yu) 迷宮狀生物礁沉積。其中,根據其組構,迷宮狀生物礁可分為(wei) 枝型與(yu) 柱型,微觀可見海綿與(yu) 鈣化微生物。

  結合此前已有認知,研究確定迷宮狀生物礁主要出現在灰岩與(yu) 泥灰岩互層中,指示其形成於(yu) 正常浪基麵之下的低能環境。此外,華北台地寒武係迷宮狀生物礁的首現時間呈現出從(cong) 西北向東(dong) 南方向逐漸變晚的時空分布特征。(完)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