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山東根雕手藝人:讓傳統技藝“枯木逢春”

呂妍 孫安琪 發布時間:2023-04-12 08:59: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4月11日電 題:山東(dong) 根雕手藝人:讓傳(chuan) 統技藝“枯木逢春”

  作者 呂妍 孫安琪

  4月11日,走進位於(yu) 山東(dong) 省菏澤魯西新區馬嶺崗鎮的唐永懷文化工作室,唐永懷正在聚精會(hui) 神地精心雕刻最新作品《國色天香》。該作品是以菏澤牡丹花碩大飽滿雍容端莊的姿態為(wei) 主題,巧借黃金藤樹根的自然形態,形象生動地刻畫出菏澤牡丹花開時花頭飽滿,花瓣繁密,迎風搖曳,綠葉舞動的繁華景象,寓意著花開富貴,吉祥好運。

  據唐永懷介紹,根雕是中國傳(chuan) 統雕刻藝術之一,是以樹根的自生形態及畸變形態為(wei) 藝術創作對象,通過構思立意、藝術加工,創作出不同種類的藝術形象作品。“做根雕最重要的是要做到有舍有得,一段天然樹根哪裏該去掉哪裏該保留,都要心中有數,有一絲(si) 的失誤都無法挽回。所以說下刀前就要熟悉想要雕刻造型的形態和特點,根據樹根的天然形象設計出最適合的造型。”

  唐永懷告訴記者,因為(wei) 跟著做木工的祖父在東(dong) 北林場長大,受成長環境的影響,他從(cong) 小便對根雕有著濃厚興(xing) 趣。目前,作為(wei) 菏澤市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曹州根雕”代表性傳(chuan) 承人,今年62歲的他,已從(cong) 事根雕40餘(yu) 載,創作了近千件根雕作品,並先後獲得國家級、省市級獎項30餘(yu) 項。

  “靈感來了以後,不把它雕刻完,就吃不好也睡不好。”唐永懷一邊雕刻一邊介紹,根雕工藝講究“三分人工、七分天成”,前期的靈感構思尤為(wei) 重要,早晨的時光最能激發人的靈感,為(wei) 此,他每天天剛蒙蒙亮,就開始創作,常常連續雕刻十幾個(ge) 小時。

  為(wei) 了讓傳(chuan) 統技藝“枯木逢春”,唐永懷幾十年如一日,一直堅持學習(xi) ,通過翻閱大量畫冊(ce) 及曆史資料,生活中觀察花鳥魚蟲的自然生活形態,結合根雕工藝特性,不斷構思雕刻題材,研究雕刻技法,提升雕刻能力,像對待孩子一樣用無數的汗水與(yu) 心血的澆灌,也讓自己的技藝愈加嫻熟、精煉,並不斷推出新作品。

  “兒(er) 子已經學習(xi) 根雕20多年了,年紀還小的孫子也表現出了對根雕的興(xing) 趣。”談起根雕在家庭中的影響,唐永懷滔滔不絕。不僅(jin) 如此,為(wei) 讓更多人了解根雕,喜歡根雕,讓這項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下去,唐永懷還嚐試通過視頻的方式記錄和保存這門技藝,然後通過短視頻等方式讓更多的人認識和了解根雕技藝,也吸引了不少工藝愛好者加入,據介紹,學習(xi) 最快的徒弟一個(ge) 月就掌握了根雕的基本手法。“學無常態,藝無止境。隻要感興(xing) 趣、願意學、肯堅持,我都願意將技藝和創作所思所感傳(chuan) 授給他們(men) ,然後一起成長,創作更多的優(you) 秀作品”唐永懷說。

  對於(yu) 今後發展,唐永懷表示,根雕不僅(jin) 是一項普通的民間傳(chuan) 統技藝,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更蘊含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jia) 值、思維方式和文化意識,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也是世界文明的瑰寶,作為(wei) 傳(chuan) 承人,他會(hui) 在傳(chuan) 承之路上堅持走下去,讓更多人了解根雕、欣賞根雕、傳(chuan) 承根雕,讓根雕能夠真正地發揚光大,在全國乃至世界的舞台上綻放光彩。

  近年來,菏澤魯西新區致力於(yu) 傳(chuan) 承非遺文化,根雕就是其中之一。該區先後打造了山東(dong) 省菏澤市非遺館、中國曹州麵人培訓基地等各類非遺文化傳(chuan) 承場所,進一步提升了民眾(zhong) 對非遺的認同感、參與(yu) 感、獲得感,讓傳(chuan) 統技藝煥發新活力,成為(wei) 實現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文化引擎。(完)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