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通訊:用奮鬥的青春為中沙合作添磚加瓦

胡冠 王海洲 發布時間:2023-05-05 08:56:00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利雅得5月4日電 通訊:用奮鬥的青春為(wei) 中沙合作添磚加瓦

  新華社記者胡冠 王海洲

  在阿拉伯語中,“沙特阿拉伯”一詞意為(wei) “幸福的沙漠”。這個(ge) 國家絕大部分國土都是沙漠,終年高溫炎熱。在沙漠裏生活本就辛苦,而來自中國企業(ye) 的建設者們(men) 還要在漫漫黃沙上建高鐵、公路、港口、樓房……他們(men) 在這裏揮灑汗水,用奮鬥的青春為(wei) 中沙友好合作添磚加瓦。

  楊誌遠現在是中國港灣中東(dong) 區域管理中心總經理。2009年,他第一次赴沙特工作。後來,公司在當地的項目數量不斷增加,越發需要像他這樣有經驗的人才繼續留在當地,帶領其他年輕人做項目。這一待,就是14年。

  楊誌遠第一次進駐的工地屬於(yu) 紮瓦爾港項目,項目後更名為(wei) 海爾港。“我們(men) 最開始的工作是推平海邊的沙丘,建立營地和預製場。當時環境艱苦的程度遠遠超出我們(men) 的預料。炎炎烈日下,平均氣溫接近50攝氏度,沙漠裏完全找不到陰涼的地方。”他回憶道。

  楊誌遠和同事們(men) 就這樣從(cong) 零開始,克服各種困難,用5年時間完成了港口的建設。如今,海爾港已成為(wei) 阿拉伯半島東(dong) 北部最重要的港口。“當我們(men) 最後離開海爾港時,這裏已是一座燈火璀璨、設施齊全的城市。與(yu) 我們(men) 剛到這裏時的情景相比,可以說是翻天覆地的變化。那種從(cong) 心裏油然而生的成就感,讓我每次回想起來都非常感動。”

  和楊誌遠相似,2010年接到赴沙特參建麥加-麥地那高鐵(麥麥高鐵)建設任務時,劉偉(wei) 剛參加工作兩(liang) 年。如今38歲的他依然奮鬥在沙特,成為(wei) 中鐵十八局集團沙特公司的一名項目執行副經理。

  劉偉(wei) 清楚地記得,在高鐵建設過程中,麥加車站特大橋是最大的難點:大橋處於(yu) 地震帶,同時麵臨(lin) 高溫、風沙頻繁等惡劣施工條件。“我們(men) 的預製箱梁模型在這樣的極端環境下出現了大麵積開裂。”劉偉(wei) 回憶說,後來他和團隊成立了攻關(guan) 小組,經過無數次試驗,最後終於(yu) 找到了解決(jue) 辦法。

  劉偉(wei) 和同事們(men) 整日與(yu) 驕陽、鋼筋為(wei) 伴,在茫茫大漠和千溝萬(wan) 壑間建成了這條世界沙漠地區設計時速最高的高鐵。全長450公裏的麥麥高鐵最高時速可達360公裏,將麥加到麥地那的通行時間由原先4個(ge) 小時縮短到2個(ge) 小時,大大緩解了當地的交通壓力,向世界展現了中國智慧和中國速度。

  39歲的武奇維是駐外14年的“老將”,在不少國家都留下了奮鬥的足跡。現在他是中國電建沙特新未來城(NEOM)樁基項目的一名項目經理。

  在NEOM投標階段,新冠疫情在沙特肆虐。武奇維不顧感染風險,多次往返於(yu) 相隔約1800公裏的駐地與(yu) 項目所在地。項目所處的荒漠中沒有食宿設施,每次吃飯都要去60公裏外的小鎮。為(wei) 節省時間,他經常隻帶麵包和水就一頭紮進荒漠裏,了解項目地質、資源供應等情況,最終獲得了施工區域的各項真實數據,為(wei) 以較合理價(jia) 格中標提供了重要參考。

  在沙特,像楊誌遠、劉偉(wei) 和武奇維這樣在海外奉獻青春的中企建設者還有很多。他們(men) 的故事各不相同,但都有同一種精神:重責任、講擔當、愛拚搏、願奉獻。正如楊誌遠所說:“看到鐵路上不斷往來的火車,寬闊的高速公路上交通井然有序,我們(men) 由衷地為(wei) 沙特取得的發展高興(xing) ,更為(wei) 自己在其中做出的貢獻而自豪。我們(men) 一定會(hui) 繼續以自身努力為(wei) 中沙合作添磚加瓦。”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