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德國:核電謝幕 爭議未休

李 山 發布時間:2023-05-10 08:58:00來源: 科技日報

  【今日視點】

  ◎本報駐德國記者 李 山

  4月15日,隨著最後一座核電站關(guan) 閉,德國終於(yu) 實現了一個(ge) 曆史性的目標——淘汰核能。然而伴隨著對能源供應安全的疑慮,德國各界關(guan) 於(yu) 核能的爭(zheng) 論並未終結。告別核能之後,核廢料最終如何處理仍然是德國一個(ge) 懸而未決(jue) 的問題。

  核電下坡路走到終點

  4月15日晚上11點45分,距離慕尼黑約88公裏的薩爾河畔,1988年投入運行的伊薩爾2號壓水堆核電機組與(yu) 電網分離,大約一刻鍾後,反應堆關(guan) 閉。核電站經理卡斯滕·穆勒向媒體(ti) 介紹說,關(guan) 閉後反應堆將“冷運行”,係統中的溫度會(hui) 在大約12小時內(nei) 降至環境溫度。停機約9小時後,冷卻塔上方就看不到蒸汽了。

  “伊薩爾2號核電站是德國建設的最後一座核電站。在慕尼黑工大讀博時,教授曾帶領我們(men) 去參觀過建設工地,那時它可是真正的高科技啊!”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德國馬格德堡應用科學大學工業(ye) 自動化教授丁永健感慨地說。丁永健曾先後在德國聯邦反應堆安全研究所、西門子核電部和意昂核電有限公司工作過17年。丁永健自嘲道:“我的職業(ye) 生涯,剛好趕上了德國核電的下坡路,一路下滑至明年退休!”

  丁永健介紹說,德國核電也曾興(xing) 盛過,在核能發電的高峰期,核電曾占德國年發電量的1/3。德國的首座核電反應堆,位於(yu) 美因河畔卡爾施泰因的卡爾實驗發電廠,1960年代投入使用,在隨後63年的核電利用過程中,德國一共建造了37座反應堆。最後一座,也是規模最大的伊薩爾2號核電站,裝機容量達到了1.4吉瓦。在35年的運行時間裏它總共生產(chan) 了近370000千兆瓦時的電力。

  現在,德國放棄核電的曲折道路終於(yu) 走到了盡頭。

  棄核影響減排和能源價(jia) 格

  放棄核電,加之地緣政治帶來的能源危機,德國不得不擴大燃煤電廠的使用。煤炭重新成為(wei) 德國最重要的發電能源。2022年德國發電並網的電力中,有1/3來自燃煤電廠。煤炭發電量同比增長了8.4%,導致約2.7億(yi) 噸的二氧化碳排放,相當於(yu) 德國溫室氣體(ti) 排放量的30%左右。這也是德國未能實現2022年的二氧化碳減排目標的主要原因之一。

  更加充滿戲劇意味的是,德國還不得不依賴從(cong) 國外進口電力,其中大部分來自法國的核電站。聯邦網絡局關(guan) 於(yu) 供應安全狀況的最新報告稱,德國“有望成為(wei) 電力淨進口國”。除法國外,出口商主要是羅馬尼亞(ya) 、波蘭(lan) 、荷蘭(lan) 和芬蘭(lan) 等其他10個(ge) 歐盟國家。他們(men) 正聯合起來組成一個(ge) 積極發展核電的聯盟。在距離德國邊境不到100公裏範圍內(nei) ,德國的鄰國有7座核電站正在運營。

  圍繞淘汰核能,德國工商總會(hui) (DIHK)就供應瓶頸和能源價(jia) 格上漲發出警告。DIHK主席彼得·阿德裏安表示,盡管天然氣價(jia) 格下跌,但德國大多數公司的能源成本仍然很高。在供應安全方麵,德國“還沒有走出困境”。

  丁永健說:“如果純理性思維,也許繼續運行這3座核電站10年左右,對德國的國民經濟更好,有利於(yu) 碳中和的長期目標,包括發展(新能源)儲(chu) 能技術,同時控製電價(jia) ,有利民生。”

  拆除核電站將是個(ge) 長期工程

  關(guan) 閉核電並不意味著問題的結束,核電運營商麵臨(lin) 拆除核電站並儲(chu) 存放射性廢物的任務。

  核電站的拆除工作可能將持續數十年。即便一切按計劃進行,拆除一座核電站大約需要10—12年。從(cong) 全球範圍來看,核電站的拆除是一大難題。據2022年10月的《世界核能狀況報告》報道,全球已有204座核電站關(guan) 閉,但是拆解真正完成的隻有10座。具體(ti) 到德國,曾經投入運行的33座核電站,現在隻有3座被完全拆除。德國反應堆退役和拆除以及廢物運輸和儲(chu) 存的總成本估計將達到488億(yi) 歐元。

  核電站拆除過程中最大的問題是處理放射性物質。許多步驟必須在完全保護的條件下小心翼翼進行:表麵去汙、各種鋼材的拆除、牆壁的銑削。還有一個(ge) 重要挑戰是,要非常幹淨地分離材料。

  後續的最大問題則是放射性廢物的處理。隻有將廢物放入儲(chu) 存庫中,核淘汰才“真正完成”。

  但目前德國仍在尋找高放射性廢物的存儲(chu) 庫。根據法律規定,到2031年,應在德國境內(nei) 找到存儲(chu) 庫的位點。薩爾茨吉特附近一個(ge) 廢棄的鐵礦,是已獲得法律許可的中低放射性廢物儲(chu) 存庫,但要到2027年才能投入運營。

  目前而言,在深層地質層中進行最終儲(chu) 存仍是最安全的解決(jue) 方案。德國聯邦政府於(yu) 2017年設立了一項基金,為(wei) 退役和最終封存提供資金。經濟部預計,臨(lin) 時和最終儲(chu) 存將耗資約1700億(yi) 歐元。在這項任務的時間限度到來之前,核能的所有短期優(you) 勢都有可能消失。德國沒有一座核電站運行超過37年。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