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東盟媒體沉浸式體驗懷化文旅 感知中華傳統文化魅力

劉曼 發布時間:2023-05-11 09:15: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懷化5月9日電(劉曼)“沉浸式體(ti) 驗有助於(yu) 讓遊客親(qin) 近文化,在對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和曆史知識的了解中,增強自身歸屬感。”“行走中國—2023東(dong) 盟國家主流媒體(ti) 懷化行”采訪活動正在湖南懷化舉(ju) 行,馬來西亞(ya) 《星洲日報》執行編輯馮(feng) 嘉麒把荊坪古村的曆史遺跡、雁鵝界古村落的非遺集市、楓香瑤寨的攔門酒、“天下辰龍第一關(guan) ”的萬(wan) 畝(mu) 茶園等都“裝”進了鏡頭。

  懷化地處湖南省西南部,森林覆蓋率達71%,被譽為(wei) “一座會(hui) 呼吸的城市”。自古以來,該市就是茶馬古道的啟程處、南方絲(si) 綢之路的中轉站,是湘商文化的重要發源地。30多處集中連片古城古鎮古村保存完好,被譽為(wei) “中國古建築博物館”。

  荊坪古村坐落在清幽的 水河畔,是曾經的且蘭(lan) 古城、漢代的 陽縣址和唐宋的漵州城址,20多處古文化遺跡錯落有致,與(yu) 周邊山水田園相融。

  “古村處處散發著古樸而又厚重的曆史氣息,文化旅遊的發展帶來創意集市等新業(ye) 態,讓它煥發出新的活力。”菲律賓《聯合日報》總編輯董拔萃被村裏的非遺工坊吸引,忍不住放慢腳步,仔細觀看了解湖南省非遺文化——中方鬥笠的製作過程。

  得知工坊每個(ge) 周末都會(hui) 舉(ju) 辦非遺體(ti) 驗活動時,董拔萃豎起了大拇指。他說,菲律賓也有這樣的村落,但在文旅融合方麵還有待提升,“我會(hui) 把這裏的經驗帶回去”。

  “遠方的客人,歡迎您到我的家鄉(xiang) 來喲……”雁鵝界古村和楓香瑤寨處在穿岩山國家森林公園景區內(nei) ,民族特色的木構建築在青山雲(yun) 霧的映襯下,好似“仙境”。當地村民身著民族服飾載歌載舞,用花瑤嗚哇山歌、攔門酒等熱情迎接媒體(ti) 記者的到來。

  “太驚喜、太熱鬧了!”印尼《國際日報》外聯主任、記者劉嬌嬌不僅(jin) 在雁鵝界“非遺”集市上品嚐了特色美食,還在文創小院內(nei) 體(ti) 驗了一把打鐵。“這樣別具一格的非遺集會(hui) 我還是第一次參加,相信我們(men) 的讀者也會(hui) 很感興(xing) 趣。”

東(dong) 盟國家媒體(ti) 記者了解雪峰山非遺出海直播。 張卓 攝

  東(dong) 盟國家媒體(ti) 記者了解雪峰山非遺出海直播。 張卓 攝

  雁鵝界古村花瑤文化體(ti) 驗館內(nei) ,兩(liang) 位花瑤姑娘用英語進行“非遺出海”網絡直播,向國內(nei) 外網友推介非遺創意產(chan) 品,吸引了東(dong) 盟國家媒體(ti) 記者們(men) 的注意。

  “用直播形式、國際化的表達,向世界展示中國非遺之美,這種模式值得我們(men) 學習(xi) 。”緬甸《金鳳凰報》執行總裁張翀說。

  菲律賓《商報》執行總編蔡友銘說,“非遺出海”不僅(jin) 把中國的非遺故事傳(chuan) 播出去,更直接帶動了周邊經濟轉型,提供就業(ye) 崗位,具有良好的市場經濟效益。

  懷化沅陵縣辰龍關(guan) 自古是兵家必爭(zheng) 之地,獨特的峽穀小氣候孕育出千古名茶“碣灘茶”。媒體(ti) 記者背上茶簍,穿行在風景如畫的萬(wan) 畝(mu) 茶園,現場體(ti) 驗采茶、製茶,了解茶旅融合情況。

楓香瑤寨村民用攔門酒熱情迎接客人。 楊華峰 攝

  楓香瑤寨村民用攔門酒熱情迎接客人。 楊華峰 攝

  “山美,水清,茶香,不虛此行。”緬甸中文網編輯陳東(dong) 和柬埔寨《柬中時報》攝影記者鄭南表示,將用手中的筆和鏡頭在東(dong) 南亞(ya) 國家傳(chuan) 播茶文化和茶故事,讓更多的海外遊客來懷化觀光。

東(dong) 盟國家媒體(ti) 記者在辰龍關(guan) 茶園采茶。 楊華峰 攝

  東(dong) 盟國家媒體(ti) 記者在辰龍關(guan) 茶園采茶。 楊華峰 攝

  行走在懷化這座湘西山城,從(cong) 讓人耳目一新的花瑤挑花,到令人拍手叫絕的辰河目連戲,再到婀娜多姿的蠶燈舞、古老神秘的儺(nuo) 戲等,種類繁多、積澱千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正在文旅融合中不斷煥發新的生機。

  菲律賓華商縱橫傳(chuan) 媒社長黃棟星說,懷化文化底蘊很深厚,充分挖掘其獨特優(you) 勢和價(jia) 值,不僅(jin) 能助推當地文旅產(chan) 業(ye) 蓬勃發展,還能為(wei) 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弘揚和創新發展開辟更寬廣路徑。

東(dong) 盟國家媒體(ti) 記者了解製茶工藝。 張卓 攝

  東(dong) 盟國家媒體(ti) 記者了解製茶工藝。 張卓 攝

  “我想我已經愛上了這個(ge) 地方,懷化的美值得被更多海外華僑(qiao) 華人和外國友人看見。”第一次到訪懷化的印尼《一帶一路報》社長曾惠陽表示,懷化深厚的曆史文化底蘊和對非遺文化的傳(chuan) 承與(yu) 保護,讓他感受到中華文化的精彩絢爛和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以後我不僅(jin) 會(hui) 再來,還會(hui) 當好‘宣傳(chuan) 員’,帶著印尼的親(qin) 朋好友一起來。”(完)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