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走進漢口曆史文化風貌區:老城新生 再起芳華

鄒浩 鄭子顏 發布時間:2023-05-16 09:16: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解說】萬(wan) 裏長江奔流入海,橫穿武漢。長江北岸的漢口,依水而立,得水而興(xing) 。在這裏,有片區域,北達京漢大道、南抵沿江大道、西起友誼南路、東(dong) 至黃浦大街,總麵積6.02平方公裏,被稱作漢口曆史文化風貌區。

  【解說】漫步黎黃陂路感受老漢口風情,赴平和打包廠拍時尚大片,到革命舊址重溫紅色記憶……5月14日,記者走進漢口曆史文化風貌區看到,曆史文化與(yu) 現代繁華在此交融,時尚、市井、古樸、潮流皆是它的代名詞。

  【解說】“行攝”於(yu) 江岸區百年老街黎黃陂路的北京攝影家協會(hui) 副主席劉英毅告訴記者,漢口曆史文化風貌區隨處可見開在老建築裏的餐廳、酒吧、咖啡店等,不僅(jin) 充滿曆史底蘊,而且很有文藝範,不愧是著名的“頂流”打卡地。

  【同期】北京攝影家協會(hui) 副主席 劉英毅

  我挺喜歡武漢這種風格的,地方特色特別明顯,就是跟任何一個(ge) 城市都不同,這麽(me) 一修,完了再加以利用,就把城市的這種煙火氣息,就給提升起來了,我覺得挺好。

  【解說】武漢地方誌專(zhuan) 家王汗吾曾經居住的鹹安坊地處漢口曆史文化風貌區。據王汗吾介紹,在20世紀30年代,鹹安坊是漢口地區最具代表性的高級裏份住宅區。曾居住著實業(ye) 界人士、藝術家、作家等社會(hui) 各界名流。如今“修舊如舊”,讓這座沉睡已久的百年裏份,帶著那些珍貴的記憶重新蘇醒。

  【同期】武漢地方誌專(zhuan) 家 王汗吾

  因為(wei) 我一直是在研究這些老建築,也是在呼籲保護老建築的,我覺得這個(ge) 做法還是比較好的,比較尊重曆史,也兼顧現在的一些生活。

  【解說】同樣位於(yu) 漢口曆史文化風貌區的平和打包廠舊址,如今正在“文創”的加持下散發新的生命與(yu) 魅力,慕名前來打卡拍照的遊人絡繹不絕。百年過去,雖然車間裏機器轟鳴聲早已退去,搬卸貨物的繁忙場麵不會(hui) 再有,但這龐大的老建築依然以樸素的姿態矗立,見證著時代發展變遷。

  【同期】武漢市江岸國有資產(chan) 經營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工作人員 盛鑫

  就是我們(men) 秉持修舊如舊的原則,將老建築煥發新生,現在是作為(wei) 一個(ge) 企業(ye) 的創新園區孵化器進行招商,然後在招商過程中,每一家企業(ye) 進來,我們(men) 都會(hui) 對他們(men) 的裝修方案進行整合。

  【解說】吳慧敏是一名對老建築非常感興(xing) 趣的公務員。2017年,江岸區城市文化和曆史導覽服務項目啟動招新,她加入了“走讀江岸”城市文化和曆史建築導覽團隊,利用周末時間帶領遊客走進曆史文化風貌街區,以沿途曆史建築為(wei) 脈絡,講述背後的故事。

  【解說】吳慧敏表示,城市的生長,並不是單純地翻新擴張,而是傳(chuan) 承曆史、創新未來的過程,使其煥發出全新的時代能量。

  【同期】講解誌願者 吳慧敏

  建築是一個(ge) 流動的音樂(le) 嘛,它可以有高潮部分,也有低潮部分,然後它也有它的旋律在裏麵,修舊如舊這個(ge) 事呢,我覺得可以在保持它曆史價(jia) 值的基礎上,又發揮它現在的作用,賦予建築新的價(jia) 值,然後又能帶動我們(men) 地區經濟的發展,是對民生來說也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解說】據悉,在城市更新的進程中,漢口曆史文化風貌區正加速蝶變,一座座老建築被修繕、改造,融入現代生活。它將以打造“曆史建築聚集地,文化藝術潮流地,時尚網紅打卡地”為(wei) 目標,著力建設武漢對話世界的文旅商地標窗口。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