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位於(yu) 福建泉州豐(feng) 澤區的法石港,曾是宋元泉州海洋貿易版圖的重要一環。許多泉州人,從(cong) 這裏出發,踏上到海外謀生的航程。在法石港的對麵,兩(liang) 座房子並排而立,有著300多年曆史的美山何氏祖厝和建於(yu) 上世紀70年代的賢鑾新廈,從(cong) 這裏走出的愛國華僑(qiao) 何瑤焜、何瑤煌兄弟,留下了獎教獎學的“賢鑾”美談。
【解說】近日,記者探訪賢鑾新廈,從(cong) 何氏兄弟留在家鄉(xiang) 的“番客樓”出發,了解老一輩華僑(qiao) 愛國愛鄉(xiang) 的故事。住在這裏的何建南老人是何瑤焜先生的兒(er) 子,上世紀70年代,他親(qin) 自參與(yu) 督建了這座房子。
【同期】新加坡僑(qiao) 胞何瑤焜之子 何建南
每一塊石頭都是飽滿的,算起來要上百條,另外這個(ge) 圓柱,全部的施工都是手工雕刻的。
【解說】何建南告訴記者,自己的父親(qin) 和叔叔生於(yu) 法石美山的小村落,因為(wei) 家裏清貧,他們(men) 沒能讀書(shu) ,小小年紀就出外打拚。上世紀30年代,他們(men) 先後到新加坡謀生,曆經磨礪,終於(yu) 在事業(ye) 上有所建樹。
【同期】新加坡僑(qiao) 胞何瑤焜之子 何建南
兩(liang) 個(ge) 人因為(wei) 從(cong) 小貧困,沒有辦法讀書(shu) ,所以長大以後他們(men) 心裏的願望就(是)回報社會(hui) ,當他們(men) 事業(ye) 稍有成功以後,就對家鄉(xiang) 裏麵東(dong) 海中學、寶覺小學、華僑(qiao) 小學等幾個(ge) 單位,都作出一定的貢獻,那以後感到(做得)還不夠,所以就想盡辦法把賢鑾大廈造起來。
【解說】矗立於(yu) 泉州市中心九一路口的賢鑾大廈1986年竣工,是當時泉州的第一高樓。同年何瑤焜、何瑤煌昆仲在家鄉(xiang) 創辦成立賢鑾福利基金會(hui) ,並設立獎教獎學金“賢鑾獎”,除原始資金300萬(wan) 元外,賢鑾大廈的租金和所有收益均長久作為(wei) 基金會(hui) 的經濟來源。“賢鑾”取自何氏兄弟父母之名,“賢鑾獎”專(zhuan) 注獎學育人,至今已有近兩(liang) 萬(wan) 名優(you) 秀學子、優(you) 秀教師獲得“賢鑾獎”,公益事業(ye) 支出超2704萬(wan) 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