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杜祥琬院士:中國完成低碳轉型“挑戰最艱巨”

陳溯 發布時間:2023-06-01 09:10: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5月30日電 (記者 陳溯)中國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長,國家氣候變化專(zhuan) 家委員會(hui) 顧問杜祥琬30日表示,中國經濟社會(hui) 完成低碳轉型“挑戰最艱巨”。

  在當天舉(ju) 辦的2023林草碳匯創新國際論壇上,杜祥琬就中國如何實現“雙碳”目標分享觀點。

  他表示,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已成為(wei) 全球共識,正深刻影響全球的價(jia) 值體(ti) 。以“雙碳”目標驅動中國實現技術創新和發展轉型,是中國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的內(nei) 在要求,是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的必然要求,也是縮小與(yu) 主要發達國家發展水平差距的曆史機遇。“應對氣候變化是我們(men) 自己要做,而不是別人要我們(men) 做。中國應對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保持戰略定力。”

  杜祥琬表示,中國實現“雙碳”目標麵臨(lin) 減排幅度大、轉型任務重、時間窗口緊等諸多困難和挑戰。2020年,中國人均溫室氣體(ti) 排放約10噸,是全球人均水平約1.5倍,已超過歐盟人均排放,中國人均二氧化碳排放超過7噸,是全球人均水平約1.7倍,已超過英、法等發達國家。“中國已進入高排放國家行列,而未來經濟社會(hui) 持續發展還將驅動能源消費不斷增長,溫室氣體(ti) 增量壓力依然巨大。”

  杜祥琬表示,中國低碳轉型問題突出,一是產(chan) 業(ye) 結構偏重,第二產(chan) 業(ye) 對GDP(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的貢獻率約40%,能源消費占比約68%,二是能源結構偏煤,2021年煤炭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56%,三是綜合效率偏低,能源強度約為(wei) 全球平均水平的1.5倍。

  他指出,中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能源係統亟待全麵綠色低碳轉型。中國計劃以30年左右的時間實現從(cong) 碳達峰到碳中和,明顯短於(yu) 發達國家的50年~70年,“中國經濟社會(hui) 完成低碳轉型‘加速度更大’‘挑戰最艱巨’。”

  雖然麵臨(lin) 艱巨挑戰,杜祥琬表示,中國通過積極主動作為(wei) 、加快推動技術進步和發展轉型,仍可實現高質量碳達峰和如期碳中和。

  他建議,實現“雙碳”目標是複雜的係統工程,呼喚深度的管理、科技創新,要構建新能源占比逐漸提高的新型電力係統,呼喚金融支持和企業(ye) 參與(yu) 。同時,需把握好節奏、積極而穩妥,既要防止“一刀切”簡單化,又要防止轉型不力,帶來落後和無效投資。(完)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