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期】香港青年 潘漢庭
我一開始做第一件衣服的時候,我的想法單純就是我把我以前設計的圖案放到T恤上這個(ge) 載體(ti) ,那它就是一個(ge) 產(chan) 品,當你賣到第二款第三款的時候,你就覺得說,不對,中間它有很深很深的門道,然後我們(men) 後來知道這個(ge) 東(dong) 西之後,就開始學找麵料,然後找剪裁,然後找很多比較好的供應商,還有加工商。
【解說】10年前,作為(wei) 設計師出身的潘漢庭,還是服裝行業(ye) 的“菜鳥”,如今,他已經是紮根廣州的潮牌主理人,在4月份剛剛新開的店裏,他忙著向顧客介紹他的設計裏的“奇思妙想”。
【現場】香港青年 潘漢庭
我覺得購物,買(mai) 到自己喜歡的衣服,就好像特效藥一樣,會(hui) 讓自己特別開心,所以我就設計了這個(ge) 衣服,好像一顆藥丸的造型,好事發生,就是希望每個(ge) 人看到自己喜歡的服裝,都會(hui) 讓自己開心。
【解說】出生於(yu) “時尚之都”香港的潘漢庭,從(cong) 小耳濡目染,學著電視裏的港台明星,穿衣打扮很有講究,大學畢業(ye) 後,先後在香港和內(nei) 地工作過,最後決(jue) 定在廣州打拚自己的潮流事業(ye) 。
【同期】香港青年 潘漢庭
以前香港最大的優(you) 勢就是信息差,它接受國外的資訊會(hui) 比較快,可是現在我們(men) 內(nei) 地的朋友中英文都非常厲害,他是我想要這麽(me) 做,我願意去嚐試,我馬上就去做,在抖音,在社交平台上,他都可以馬上開始發展他的事業(ye) 。
【解說】潘漢庭表示,香港的潮流文化曾經深深影響內(nei) 地。而經過多年發展,他也感覺到內(nei) 地潮流服飾從(cong) 學習(xi) 到引領的轉變,在互聯網時代,內(nei) 地本土潮牌層出不窮,越走越遠。
【同期】香港青年 潘漢庭
我會(hui) 穿著我們(men) 店的自己品牌的衣服到國外去,然後發現去日本,或者去其他國家時候,別人對我們(men) 的產(chan) 品反而很有興(xing) 趣,問我們(men) 是什麽(me) 的品牌啊,我跟他宣傳(chuan) 說,這是我們(men) 國內(nei) 自己設計的,中國設計的,中國製造的東(dong) 西,他們(men) 很願意去把我們(men) 的東(dong) 西放在他的店裏麵去賣,所以我覺得,原來現在在國際市場上,他都會(hui) 認可我們(men) 的設計,認可我們(men) 的品質。
【解說】品牌發展的背後,是市場的擴張和產(chan) 業(ye) 鏈的完善。選擇紮根內(nei) 地的原因,潘漢庭拿出自己設計的產(chan) 品來說明。
【現場】香港青年 潘漢庭
就像同樣的效果,因為(wei) 這件衣服上麵是一種機器印的,下麵這個(ge) 是絲(si) 網印的,在香港成本要一百多元,但是在內(nei) 地我們(men) 幾十元就完成了。
【解說】在廣州知名的中大紡織商圈,有超過50個(ge) 麵輔料專(zhuan) 業(ye) 市場,潘漢庭就是這裏的常客,無論設計師有多大的腦洞,多複雜的工藝,這條完整的產(chan) 業(ye) 鏈,幾乎有求必應,最快能實現24小時內(nei) 完成麵料采購、樣衣打版到市場銷售。
【同期】香港青年 潘漢庭
而且這裏尤其是製造這個(ge) 東(dong) 西太方便了,就從(cong) 你的想法開始到落地,那簡直就是效率高了不知道哪裏去,(中大紡織商圈)在布的選擇上,應該是亞(ya) 洲最大的市場。
【解說】現在,這位行業(ye) “老手”已經把自己的品牌推廣到上海、成都、泉州等城市,潘漢庭感慨,伴隨著網絡和社交平台的發展,內(nei) 地的年輕人有想法可以說做就做,不斷嚐試,每個(ge) 人都渴望從(cong) “nobody”到“somebody”,正如他開店起的店名,從(cong) 第一間店的“Nothing”到現在新店的“something”。
【同期】香港青年 潘漢庭
隻要你想在這裏生活,你想要什麽(me) 樣的生活,你可以有機會(hui) 自己去創造它,或者是適應這裏的生活,在這裏你可以找到自己的愛好,自己喜歡的東(dong) 西,隻要你找,它一定會(hui) 存在,一定會(hui) 找得到,而且它相對要達成的難度其實沒那麽(me) 難。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