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wei) 潘恩鬱在工作中。 受訪者供圖
中新網西安6月4日電 題:台胞潘恩鬱探路“元宇宙”:架起中華文化與(yu) 現實世界的數字之橋
中新網記者 張一辰
在台灣“60後”潘恩鬱的眼中,“元宇宙”不再是年輕人的專(zhuan) 屬標簽。“一直以來,我都喜歡去嚐試做一些新鮮事。”潘恩鬱坦言。
時光的指針撥回到2001年,那一年,潘恩鬱從(cong) 台灣踏上了飛往大陸的航班。“我為(wei) 什麽(me) 要‘登陸’?因為(wei) 從(cong) 小到大受到的教育中,無論是壯美的長江還是奔騰的黃河都常常在腦海中浮現,所以說我的內(nei) 心與(yu) 大陸這片土地有著很深的連接。”
“當飛機飛過台灣海峽,降落在廈門時,我突然感覺自己似乎沒有離開台灣。為(wei) 什麽(me) ?因為(wei) 當地人的說話方式、飲食習(xi) 慣與(yu) 台灣的差異化非常小。”談及初到大陸的印象,潘恩鬱笑言,在隨後的幾年裏,她先後在廈門和杭州創業(ye) 。同時,對於(yu) 中華文化的眷戀也愈發深刻。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2009年春節後,潘恩鬱選擇北上西安,在承載著中華文明瑰麗(li) 繁華的古都,她尋到了事業(ye) 方向與(yu) 內(nei) 心的使命感。“記得到西安時是一個(ge) 雪夜,沿途經過鍾樓、城牆、大雁塔的那一刻,我恍若看到了‘千門萬(wan) 戶雪花浮,點點無聲落瓦溝’的長安。在這裏我感受到皇天後土的含義(yi) 。”潘恩鬱向中新網記者說道,“西安最吸引我的不是它的風景,而是它的曆史與(yu) 文化。於(yu) 是做文化教育的念頭開始萌生。”
如今潘恩鬱已紮根“黃土地”14載有餘(yu) ,這期間,無論是藝術文化的培訓,還是研學人才的培養(yang) ,潘恩鬱深知“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不易。
從(cong) 事教育行業(ye) 後,潘恩鬱對於(yu) 中華文化又增添了很多新的感悟和理解。她表示,古有君子六藝,而今通過創意轉化,由心而延伸出了禮(人文禮教)、體(ti) (體(ti) 教)、玩(遊戲)、藝(藝術)、安(安定)、愛(大愛)的“心六藝”。希望從(cong) 六項能力入手,通過體(ti) 驗式活動,動靜結合,開發孩子的天賦和興(xing) 趣,讓孩子在玩中學、玩中悟,提升孩子的綜合性整體(ti) 素質。
有了理念上的指引,潘恩鬱事業(ye) 的發展方向可謂與(yu) 時俱進。從(cong) Web3.0到元宇宙,從(cong) 現實世界到數據世界,喜歡做“新鮮事”的潘恩鬱步履不停。
“近年來,元宇宙是一個(ge) 頗受關(guan) 注的領域,所以我在做文化教育的基礎上,建立了一個(ge) 數字藏品平台,基於(yu) 區塊鏈技術將數字藝術、中華傳(chuan) 統文化、時尚元素與(yu) 科學技術相結合,打造元宇宙生態鏈。”潘恩鬱表示,通過線上元宇宙,深挖文旅、教育等領域,而在線下,通過設計文創產(chan) 品、研學人才體(ti) 係培訓、文旅項目設計與(yu) 規劃等方麵的課程,將線上與(yu) 線下的體(ti) 驗內(nei) 容融合,從(cong) 而架起中華文化與(yu) 現實世界間的數字橋梁。
從(cong) 周秦漢唐到“一帶一路”,西安在曆史、文化、科技、旅遊資源領域的優(you) 勢令潘恩鬱的“元宇宙”探索之路走得愈發穩健。
如今,潘恩鬱的“元宇宙”故事仍在繼續,她常說:“人有夢想、有追求、有使命感,會(hui) 活得非常快樂(le) 。”(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