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台專(zhuan) 線】(聚焦海峽論壇)兩(liang) 岸演師傳(chuan) 承布袋木偶戲:從(cong) “花開兩(liang) 朵”到融合並進
中新社廈門6月18日電 題:兩(liang) 岸演師傳(chuan) 承布袋木偶戲:從(cong) “花開兩(liang) 朵”到融合並進
作者 葉秋雲(yun)
“身似行雲(yun) 流水,氣勢皓月清風,一襲藍袍飄逸,頭發飄揚……”17日,在廈門舉(ju) 行的海峽兩(liang) 岸布袋木偶戲藝術節上,來自台灣的台中聲五洲掌中劇團團長王英峻用閩南語唱念著人物出場詩,他的“00後”徒弟陳鵬安則在一旁表演金光布袋木偶戲,配合十分默契。
6月17日,在廈門舉(ju) 行的海峽兩(liang) 岸布袋木偶戲藝術節上,王英峻(右一)與(yu) 兩(liang) 位“00後”徒弟一起表演金光布袋木偶戲。 中新社記者 葉秋雲(yun) 攝
陳鵬安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說,自10歲開始學金光布袋木偶戲,至今已有近8年時間,課餘(yu) 時間與(yu) 它為(wei) 伴。“我的爸爸也是從(cong) 事這個(ge) 行業(ye) 的,從(cong) 小就喜歡看他表演。現在,我想從(cong) 他的手上接過這個(ge) 接力棒。”
近年來,傳(chuan) 統藝術行業(ye) “不景氣”,陳鵬安擔心金光布袋木偶戲會(hui) 被慢慢取代。他表示,像金光布袋木偶戲這類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一定要傳(chuan) 承下去,不然會(hui) 失傳(chuan) 。
“傳(chuan) 統藝術很重要,需要大家一起來學習(xi) ,把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保存下來。”與(yu) 陳鵬安抱著一樣想法的,還有王英峻的另一位“00後”徒弟魏宏程。他認為(wei) ,金光布袋木偶戲很特別,比手機遊戲來得好玩多了。
一個(ge) 人的力量是薄弱的,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魏宏程告訴記者,現在,身邊的朋友都知道他在學金光布袋木偶戲。透過他,帶動了許多台灣年輕人去了解、接觸金光布袋木偶戲。
兩(liang) 岸文化同根同源,金光布袋木偶戲就由漳州布袋木偶戲演變而來。據王英峻介紹,布袋木偶戲從(cong) 漳州傳(chuan) 到台灣後,經過發展演變,引入了更多現代戲中的聲、光、電效果,朝著霹靂戲、金光戲的方向發展;而漳州的布袋木偶戲則更加注重掌上基本功,力圖塑造更加逼真的人物形象。
百年來,兩(liang) 岸布袋木偶戲班在海峽間舟楫往來,血脈不斷。王英峻與(yu) 著名布袋木偶表演藝術家莊晏紅二人之間的交流、交往就是鮮明的例子。
“我和晏紅姐就像姐弟一樣,一起傳(chuan) 承和弘揚布袋木偶戲。”王英峻表示,有演出,就有傳(chuan) 承。兩(liang) 岸有布袋木偶戲方麵的演出或是展覽,他們(men) 都會(hui) 邀請對方參加,“就這樣,越來越熟、越走越親(qin) ”。
“以木為(wei) 偶,以偶做戲”,曆經歲月更迭,漳州布袋木偶戲在新時代以交流融合為(wei) 基,迸發出更多文化魅力。把木偶操縱得隨心所欲、得心應手的,還屬今年已80歲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項目木偶戲(漳州布袋木偶戲)代表性傳(chuan) 承人莊陳華。
台北木偶劇團主演吳聲傑在台灣表演傳(chuan) 統布袋木偶戲多年,他十分仰慕莊陳華,2011年,赴漳州拜莊陳華為(wei) 師。“來這邊(漳州)跟老師學習(xi) ,就像挖寶一樣。”
兩(liang) 岸布袋木偶戲源出一脈,各自發展後如今再度交流融合,在莊陳華與(yu) 吳聲傑師徒倆(lia) 身上得以體(ti) 現。
6月17日,在廈門舉(ju) 行的海峽兩(liang) 岸布袋木偶戲藝術節上,80歲的莊陳華(右一)正在指導吳聲傑(左一)表演布袋木偶戲。 中新社記者 葉秋雲(yun) 攝
此次兩(liang) 岸演師同台表演,再次引出兩(liang) 岸布袋木偶戲的傳(chuan) 承話題。吳聲傑認為(wei) ,現在的年輕人喜歡看短視頻、趕潮流,但流行的趨勢變換很快,可傳(chuan) 統藝術是永不褪色的,因為(wei) 其底蘊深厚。“布袋木偶戲有它的魅力所在,會(hui) 一代一代傳(chuan) 承下去。”(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