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Z世代”畫像中國|一件事,這個外國小夥將中國的形象刻進心裏

蘇亦瑜 發布時間:2023-07-05 10:26: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7月4日電(蘇亦瑜)“4年了,我還一直記得這件事”平日嘻嘻哈哈愛開玩笑的赤道幾內(nei) 亞(ya) 小夥(huo) 馬圖,聲音突然柔和了下來。

  7月2日,“‘Z世代’畫像中國”網絡互動活動江蘇站結束了所有行程。一路上承擔著小組長職務的馬圖,是幾位國際青年博主們(men) 裏麵中文最“溜”的人。來到中國已經近6年的他,一直在更新著對於(yu) 中國的印象與(yu) 感受。

  馬圖體(ti) 驗非遺傳(chuan) 統文化。南京廣播電視集團供圖

  一次熱情幫助始終溫暖著他

  2019年,馬圖乘坐29小時的列車前往廣州。由於(yu) 沒買(mai) 到坐票,一路站著的他已經感覺到很疲憊。這時,帶著幾個(ge) 小孩的中國婦女邀請馬圖坐在他們(men) 的位置上休息會(hui) 。一開始,馬圖覺得應該讓孩子坐就拒絕了,然而這位婦女依舊熱情地讓他坐下休息。

  “當時確實覺得很累了,她告訴我小孩子會(hui) 到處跑沒事”,於(yu) 是馬圖就時不時和這位乘客換著坐會(hui) ,操著還不準確的中文頻頻說著“謝謝”。“當時心裏感覺怎麽(me) 這麽(me) 好的人。我從(cong) 2019年到現在還沒有忘,這對我印象非常深刻。”馬圖渾厚的聲音裏,流露出了些許的觸動而微微顫抖。

  影視劇裏萌芽中國的畫像

  因為(wei) 兒(er) 時與(yu) 一個(ge) 中國同學的交流與(yu) 接觸,馬圖開始對中國的文化產(chan) 生了興(xing) 趣。此後,他便從(cong) 許多中國影視劇裏來看中國,“小時候看了很多中國電影,(看)最多的就是成龍的電影,也看過《三國演義(yi) 》”馬圖說。

  此後,通過在當地孔子學院的學習(xi) ,馬圖更加深了對中國的了解。“中國是一個(ge) 比較發展的國家,如果掌握了中文未來會(hui) 有更多的機會(hui) 。”於(yu) 是馬圖背起行囊,來到了中國求學,父母對於(yu) 他的決(jue) 定也十分支持。

  馬圖身著古裝,體(ti) 驗中國傳(chuan) 統文化。南京廣播電視集團供圖

  在適應中逐步感受中華文化

  一開始來到中國,有諸多的不適應。北京冬天的寒冷,讓這個(ge) 來自非洲國家的小夥(huo) 感到無所適從(cong) 。他打趣地說,“第一次(感受到)零下溫度的時候,我就開始哭了。”而語言問題,是這些外國青年博主們(men) 最常提到的困難。

  “聲調真的很難”馬圖一邊搖頭一邊說,“‘買(mai) ’和‘賣’聲調不同意思完全不一樣。”起初,他除了在學校學習(xi) 中文,還喜歡通過聽中文歌、看中文電影等來學習(xi) 中文。他也告訴記者他的獨家學習(xi) 方法,就是看中國的動畫片,“中文電影電視劇太快了,可能很難理解,但是動畫片比較慢就很好學習(xi) 。”

  馬圖的“中文歌曲庫”種類很龐大,談到喜歡的中文歌,他哼唱起了《茉莉花》,“雖然是小時候和老人們(men) 學的,但是我現在還記得茉莉花這首歌的調子。”。此外,也有跟年輕同學們(men) 了解到的流行歌曲《我們(men) 不一樣》《孤勇者》等。一路緊湊的旅程中,他常常唱著《我們(men) 不一樣》來調動大家疲憊的氣氛,其他的外國青年博主們(men) 也紛紛跟著一起律動。

  馬圖與(yu) 各國青年博主們(men) 夜遊秦淮河,品南京雨花茶。南京廣播電視集團供圖

  愛吃炒飯的中國美食“評論家”

  在揚州短短2天的旅程中,馬圖吃了近4次揚州炒飯,甚至最後一天晚上還打包帶走了2份。“我很喜歡炒飯,在(中國學校)讀書(shu) 的時候我常常每天都要去吃各種炒飯。”這個(ge) 炒飯忠實愛好者,打卡了學校周邊的各種炒飯店,能夠細數出每一家的不同,“每種類型都很好吃。”他輕挑著眉毛讚不絕口。

  說起美食,仿佛打開了馬圖的話匣子,而這個(ge) 高壯的小夥(huo) 還偏愛甜口的食品,到南京品嚐桂花酒釀小丸子的時候,他一口氣連喝了兩(liang) 碗。提及喜歡哪個(ge) 中國城市的美食,馬圖選擇了廣州,“因為(wei) 廣州的口味比較甜,比較像我家鄉(xiang) 飯菜的口味。”

  城市間的碰撞帶來新鮮與(yu) 包容

  來到中國近6年的馬圖,已經遊曆了約十幾個(ge) 城市,他告訴記者,每個(ge) 城市都能帶給他不同的感受與(yu) 文化。馬圖驚訝地告訴記者,南方城市和北方城市雖然都是屬於(yu) 中國,但是它們(men) 的食物口味差別很大,有的東(dong) 西南方是甜的,北方則是鹹。此外,兩(liang) 個(ge) 地域的人風格還不太一樣,有的熱情奔放,有的謙虛客氣,“他們(men) 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真的很有趣。”馬圖說。

  而對於(yu) 中國城市的看法,在他逐漸拓展的步伐中,也在不斷發生變化。馬圖告訴記者,之前因為(wei) 不了解江蘇的城市,以為(wei) 會(hui) 很偏遠或者不太發達。但是這趟行程讓他改變了這種想法。“這次我發現在揚州或者南京,都能感受到許多現代化的發展。我也發現在中國,去的很多地方發展都很好。”馬圖頻頻點頭感歎。

  馬圖。受訪者供圖

  而這個(ge) 喜歡沿海城市的小夥(huo) ,還計劃著暑假去打卡大連或者三亞(ya) ,“已經列在清單上了。”他告訴記者,未來也會(hui) 繼續探索更多的中國城市,去學習(xi) 每個(ge) 城市不同的曆史與(yu) 文化。

  當被問到用一句話描述眼中的中國時,馬圖突然沉默了下來,托腮思忖了很久很久。“很棒、很厲害、很牛!”他告訴記者,他到中國後與(yu) 中國人的相處,能感受到他們(men) 非常熱情,很願意去分享自己的文化。

  這一路上,常常有中國人看到不同膚色的馬圖,總是會(hui) 熱情地對他打招呼,“Hello! Welcome to China!”他說,這時候他感到很溫暖。麵對合影的要求,馬圖也是樂(le) 此不疲,還會(hui) 甜甜地回複一句已經非常標準的中文“你好!”(完)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