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27名台胞深度體驗內蒙古側記:“我們一定會再來的”

李愛平 發布時間:2023-07-07 09:09: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27名台胞深度體(ti) 驗內(nei) 蒙古側(ce) 記:“我們(men) 一定會(hui) 再來的”

  圖為(wei) 台胞及媒體(ti) 記者體(ti) 驗大美內(nei) 蒙古。 托婭供圖

  中新網呼和浩特7月5日電 題:27名台胞深度體(ti) 驗內(nei) 蒙古側(ce) 記:“我們(men) 一定會(hui) 再來的”

  中新網記者李愛平

  7月4日下午,台灣青年葉明傑正式返程。這意味著,過去9天,與(yu) 他一同踏訪內(nei) 蒙古的27名台胞在內(nei) 蒙古的所有行程全部結束。

  這27名台胞是應內(nei) 蒙古自治區台辦邀請參加“石榴花開·籽籽同心中華民族一家親(qin) ”體(ti) 驗行活動的。從(cong) 6月25日至7月3日,他們(men) 分別在呼和浩特、鄂爾多斯進行了深度體(ti) 驗。

  內(nei) 蒙古自治區台辦提供的資料顯示,此次活動中,台胞們(men) 通過課程學習(xi) 、實地參訪、聯誼座談等形式,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內(nei) 蒙古曆史文化、非遺文化、民俗文化的博大精深。

圖為(wei) 台胞體(ti) 驗大美內(nei) 蒙古。 托婭供圖

  圖為(wei) 台胞體(ti) 驗大美內(nei) 蒙古。 托婭供圖

  返程前夕,部分台胞在接受記者專(zhuan) 訪時表示:“內(nei) 蒙古,我們(men) 一定會(hui) 再來的。”

  “內(nei) 蒙古是一個(ge) 文化曆史底蘊深厚的地方,令人讚歎。”台胞黃智勇受訪時表示,內(nei) 蒙古昭君博物院、成吉思汗陵等地給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在鄂爾多斯草原上觀看的歌舞劇《鄂爾多斯婚禮》、實景馬術劇《英雄》更是精彩不已。

  “內(nei) 蒙古草原無比美麗(li) ,深深地吸引著我。”黃智勇對記者表示,一定會(hui) 抽時間再來了解內(nei) 蒙古的。

  “內(nei) 蒙古有大草原、大沙漠和源遠流長的曆史文化,美食也是不能錯過的。”台胞劉英純表示,這個(ge) 夏天自己在內(nei) 蒙古過得非常有意義(yi) 。

圖為(wei) 台胞體(ti) 驗大美內(nei) 蒙古。 托婭供圖

  圖為(wei) 台胞體(ti) 驗大美內(nei) 蒙古。 托婭供圖

  在一篇旅行日記中,劉英純特意記錄了內(nei) 蒙古獨特的早餐。

  她寫(xie) 道:“呼和浩特人早餐喜歡吃稍麥,你聽說過嗎?這裏的稍麥跟南方的很不一樣,有點像皮薄餡大的餃子,它的褶皺集中在上端,像蕾絲(si) 裙邊一樣可愛,裏麵是滿滿的肉餡兒(er) ,加上一點蔥,咬下去香氣四溢。”

  除稍麥外,劉英純也喜歡喝內(nei) 蒙古的奶茶。

  她說:“在內(nei) 蒙古,奶茶是必喝的,奶茶碗內(nei) 可以放很多佐料,比如炒米、奶皮和脆果條……”“內(nei) 蒙古奶茶新鮮,配以磚茶熬製,身為(wei) 南方人的我,享受到這樣的奶茶,每一天都活力十足!”

圖為(wei) 台胞體(ti) 驗大美內(nei) 蒙古。 托婭供圖

  圖為(wei) 台胞體(ti) 驗大美內(nei) 蒙古。 托婭供圖

  對內(nei) 蒙古並不陌生的台胞王駿齡受訪時表示,此次活動中他最大的感受是:內(nei) 蒙古的經濟絲(si) 毫不落後於(yu) 中國其他省份。

  在呼和浩特參觀伊利現代智慧健康穀時,王駿齡感歎道:“內(nei) 蒙古的乳製品加工技術如此先進,確實驚豔到了自己。”

  “長知識了!”在鄂爾多斯達拉特旗參訪光伏基地時,王駿齡得知,這裏的光伏基地對推動沙漠治理、現代能源經濟等產(chan) 業(ye) 發展有著極為(wei) 重要的意義(yi) 。

  “內(nei) 蒙古的經濟發展很亮眼,真心希望未來有機會(hui) 能到這裏發展。”王駿齡認為(wei) ,短短9天,自己已經非常喜歡內(nei) 蒙古了,飲食和氣候都已經習(xi) 慣了,甚至說話的腔調也有點內(nei) 蒙古西部方言的味道。(完)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