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美國“去風險”給世界帶來更多風險

邱海峰 發布時間:2023-07-17 10:22: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經中美雙方商定,美國財政部部長耶倫(lun) 於(yu) 7月6日至9日訪華。中國財政部相關(guan) 負責人就耶倫(lun) 訪華答媒體(ti) 詢問,強調中美經貿關(guan) 係的本質是互利共贏,貿易戰、“脫鉤斷鏈”沒有贏家。

  一段時間以來,美國大肆鼓吹“脫鉤斷鏈”,推動所謂“友岸外包”“近岸外包”,尋求供應鏈“去中國化”。這些行徑,人為(wei) 割裂全球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嚴(yan) 重破壞市場規則和國際經貿秩序,受到國際社會(hui) 廣泛批評。德國伊弗經濟研究所報告指出,美方做法給德國帶來“去工業(ye) 化”威脅。阿根廷智庫機構“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加夫列爾·巴爾博認為(wei) ,美國慣於(yu) 利用其全球霸權地位攫取利益,罔顧對其他國家利益的影響。英國《金融時報》社論說,美國政府想要一個(ge) 去全球化的世界,“那將會(hui) 是一個(ge) 更加黑暗、相對更貧窮的世界”。

  最近,一些美國政客玩起新把戲,在各大國際場合極力宣稱:不尋求對華“脫鉤”,而是聚焦“去風險”。難不成美國認識到了“脫鉤斷鏈”對世界經濟的危害,要痛改前非?顯然不是。他們(men) 正試圖給自己的話語穿上新馬甲,以“去風險”之說尋求話語上的主動權,減少各方批評壓力,甚至把中國與(yu) “風險”劃上等號,蒙蔽國際社會(hui) ,誘拉盟友進一步對華“脫鉤斷鏈”。

  這一“話語陷阱”具有迷惑性、欺騙性。德國《明鏡》周刊認為(wei) ,“去風險”聽起來比“脫鉤”更溫和,是一個(ge) 漂亮的口號,但會(hui) 製造更多風險。新加坡副總理黃循財指出,有關(guan) 針對中國“去風險”的聲音,會(hui) 導致更加碎片化和“脫鉤”的世界經濟,“一個(ge) 碎片化的全球經濟將把世界分裂為(wei) 相互競爭(zheng) 的區域集團”。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警告,如果全球經濟陷入嚴(yan) 重碎片化,總體(ti) 經濟產(chan) 出可能萎縮多達7%;若加上技術“脫鉤”,一些國家的損失可能高達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的12%。

  美國《外交事務》雜誌直言:美國力推“去風險”,實際上是要限製中國在關(guan) 係國家安全的戰略領域的能力,限製中國在關(guan) 鍵原材料及其加工上的地位,限製中國市場在世界範圍內(nei) 的影響。這從(cong) 美國最近的所作所為(wei) 就能看到:繼續推進“中國競爭(zheng) 法案2.0”,以加強出口管製和限製美國對華投資,阻止中國獲得先進技術;召開“印太經濟框架”部長級會(hui) 議,大搞排他性經貿小圈子;脅迫拉攏荷蘭(lan) 將部分光刻機等半導體(ti) 相關(guan) 產(chan) 品納入出口管製……美國費盡心機搞“技術封鎖”、構築“小院高牆”,推行“更加精細化的脫鉤”。

  無論如何包裝,謊言就是謊言。歐洲外交關(guan) 係協會(hui) 6月初公布的一份最新民調顯示,來自11個(ge) 歐盟國家的大多數受訪者不認同歐盟推行“去風險”政策。法國總統馬克龍表示,歐中雙方應共同努力,不掉入“脫鉤斷鏈”陷阱。匈牙利外長西雅爾多指出,歐洲國家對華認知應該更客觀,歐洲執意尋求對華“脫鉤”或者“去風險”,無異於(yu) “自尋短見”。各方逐漸認識到,所謂“降依賴”“去風險”,本質上是把經貿問題政治化、意識形態化。

  相較於(yu) 美國製造風險,來看看中國為(wei) 世界經濟帶來了什麽(me) :2013年到2021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平均貢獻率超過七國集團總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23年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約為(wei) 1/3,是全球增長的一大亮點。世貿組織最新報告將今年全球貨物貿易量增速預期上調,認為(wei) 中國是“關(guan) 鍵因素”。今天的中國是14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夥(huo) 伴,每天有3.2億(yi) 美元中國直接投資走向世界,每月有3000多家外資企業(ye) 落戶中國;今天的中國擁有14億(yi) 多人口以及全球規模最大、最具成長性的中等收入群體(ti) ,超大規模市場蘊含巨大潛力。英國48家集團俱樂(le) 部副主席基思·貝內(nei) 特直言,中國是機遇而非風險。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表示反對“脫鉤斷鏈”,願繼續拓展在華業(ye) 務,共享中國發展機遇。

  事實很明了,中國發展給世界經濟帶來機遇,而美國才是世界經濟最大的風險源頭。醉心於(yu) 扯謊瞎謅的某些美國政客該醒醒了,抹黑中國、給中國貼標簽、鼓噪“去中國化”不僅(jin) 解決(jue) 不了美國自身的問題,還會(hui) 反噬自身,拖累世界經濟發展,到頭來終被世人所唾棄。

  (作者為(wei) 本報評論員)

  邱海峰(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邱海峰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