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閱讀
網絡空間是網民的共同家園,不應成為(wei) 法外之地。在網絡上針對個(ge) 人肆意發布謾罵侮辱、造謠誹謗、侵犯隱私等信息的網絡暴力行為(wei) 在全球各地時有發生,有的造成嚴(yan) 重後果,成為(wei) 網絡空間的一大毒瘤。整治網絡暴力,需要政府、網絡平台、網民等各方共同努力。一些國家通過加強立法、完善預防和懲處措施、開展專(zhuan) 項行動等,不斷加大整治力度。用法治力量嚴(yan) 懲網絡暴力,對維護和諧、理性、有序的網絡環境至關(guan) 重要。
巴西——
加強宣傳(chuan) 引導 科學使用網絡
在巴西第一大城市聖保羅的地鐵站,一場名為(wei) “擁抱童年”的主題活動正在舉(ju) 行。活動現場,工作人員向家長派發兒(er) 童權利保護手冊(ce) ,並對兒(er) 童和青少年瀏覽使用網頁和社交媒體(ti) 時的注意事項進行講解,呼籲家長時刻留意網絡霸淩等數字平台的隱藏風險,指導孩子更安全、科學地使用網絡。
隨著互聯網普及和網民增加,巴西的網絡暴力事件逐年增多。根據聖保羅公共安全秘書(shu) 處的一項調查,僅(jin) 2022年上半年,巴西有記錄的網絡暴力事件數量就達到2021年的兩(liang) 倍多。巴西兒(er) 童、青少年和女性等弱勢群體(ti) 受網絡暴力影響尤為(wei) 嚴(yan) 重。數據顯示,巴西30%的受訪家長或監護人表示,自己的孩子至少遭遇過一次網絡霸淩;43%的年輕人表示自己在網上經曆過歧視事件;31%的年輕女性表示自己在網絡上受到過攻擊性對待;27%的年輕女性表示遭受過網絡暴力。
為(wei) 保護網民的合法權益,巴西政府采取了一係列舉(ju) 措。根據巴西刑法典,當網絡暴力造成名譽損害、種族傷(shang) 害等嚴(yan) 重後果時,施暴者將受到最多4年監禁、向被害者支付精神損害賠償(chang) 等處罰。針對使用虛假IP地址施加網絡暴力的情況,法庭可授權警察局采用特定手段對其進行追蹤,從(cong) 而鎖定施暴者。這些舉(ju) 措為(wei) 打擊網絡暴力奠定了有力的法律基礎。
巴西執法部門不斷加強針對網絡暴力的執法力度,與(yu) 社交媒體(ti) 等平台合作,強化平台內(nei) 容監管、審核並及時刪除違規內(nei) 容等。自2021年起,巴西政府設立了網絡犯罪投訴官方網站和熱線電話,鼓勵受害人舉(ju) 報不法行為(wei) ,並向受害人提供司法援助。
不久前,巴西政府傳(chuan) 播秘書(shu) 處就巴西媒體(ti) 教育戰略公開征求意見。這項戰略旨在促進網絡技術的健康使用,目標之一就是打擊假新聞、仇恨言論及網絡霸淩等。政府計劃任命一批網絡大V為(wei) “媒體(ti) 教育大使”,引導青少年正確使用社交媒體(ti) 。巴西不少非營利機構、非政府組織也參與(yu) 維護網絡社區和諧、抵製網絡暴力的活動,包括組織宣傳(chuan) 教育活動、與(yu) 電信企業(ye) 開展打擊網絡暴力的共同行動等。
埃及——
嚴(yan) 懲網絡犯罪 規範網絡空間
近年來,針對女性、青少年和兒(er) 童等群體(ti) 的網絡暴力事件在埃及不斷發生。根據埃及人權與(yu) 發展聯盟今年6月發布的《針對婦女的網絡暴力:表現形式和保護方式》報告,隨著互聯網發展,網絡暴力已成為(wei) 埃及女性麵臨(lin) 的嚴(yan) 重暴力類型之一。刊登在埃及法醫學研究雜誌上的一項研究指出,因匿名的便利性、技術平台的可及性等原因,實施網絡暴力變得越來越容易。網絡暴力對受害者造成長期的身心健康影響,有時還會(hui) 產(chan) 生重大經濟影響。
近年來,埃及先後通過《網絡犯罪法》和《個(ge) 人數據保護法》等法律,旨在完善相關(guan) 法律框架,進一步規範網絡空間。《網絡犯罪法》明確網絡暴力為(wei) 刑事犯罪,規定了對攻擊私人賬戶、攔截內(nei) 容及其他相關(guan) 犯罪的處罰,針對利用互聯網策劃恐怖襲擊的極端主義(yi) 和恐怖行為(wei) 也有明確規定。《個(ge) 人數據保護法》重點保護與(yu) 特定個(ge) 人相關(guan) 的所有數據或信息。埃及政府還開通了24小時運行的108熱線,專(zhuan) 門用於(yu) 舉(ju) 報網絡暴力,並設立專(zhuan) 門辦公室處理網絡犯罪案件。
埃及社會(hui) 團結部部長內(nei) 文·卡巴吉表示,應嚴(yan) 厲打擊網絡暴力行為(wei) ,發起更多社會(hui) 活動抵製網絡暴力。埃及國家電信監管局網絡安全事務副總裁艾哈邁德·阿卜杜勒—哈菲茲(zi) 表示,隨著數字經濟加速發展,網絡暴力變得越來越複雜並且更具破壞性。政府正在采取有針對性的數字化措施,以進一步規範網絡空間。
埃及人權與(yu) 發展聯盟的報告也提出若幹條對策建議,如嚴(yan) 格執行現有法律,預防和威懾相關(guan) 犯罪;在學校開展宣傳(chuan) 谘詢活動,提高學生安全使用互聯網的意識以及保護自己免受侵害的能力;政府提供更多支持和資助,通過媒體(ti) 平台積極開展宣傳(chuan) 活動等。當前,埃及國家婦女委員會(hui) 正積極通過研討會(hui) 、熱線電話和社交媒體(ti) 平台等渠道,向遭受網絡暴力的婦女和女童提供支持和幫助。
比利時——
壓實主體(ti) 責任 提供各類幫助
根據2022年進行的一項調查,比利時約1/5的年輕人是網絡暴力受害者,23%的受害者年齡在25歲以下。調查表明,許多網絡暴力的施暴者並未意識到其行為(wei) 已經違法,少數甚至認為(wei) 在虛擬的網絡世界做什麽(me) 都是被允許的。
比利時布魯塞爾地區議會(hui) 此前提交了一項旨在打擊網絡暴力並更好幫助受害者的提案,呼籲各方加強對網絡暴力的研究,以便政府更好地了解問題的嚴(yan) 重性,並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應對網絡暴力。比利時那慕爾市警察局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在網絡世界裏,有時候一句惡毒的話、一個(ge) 隨意剪輯的視頻等,經過數次傳(chuan) 播後,影響可能被無限放大,給受害者造成毀滅性打擊。網絡暴力對網絡空間的秩序和安全造成挑戰,對肆意施暴者要嚴(yan) 懲不貸。
為(wei) 應對日益嚴(yan) 重的網絡暴力問題,比利時政府專(zhuan) 門為(wei) 家長和教師設立網絡暴力案件舉(ju) 報熱線電話,並為(wei) 受害者提供心理輔導、法律援助等服務。例如,免費熱線電話103每天10時至24時由專(zhuan) 業(ye) 人士接聽並幫助網絡暴力受害者解決(jue) 問題。比利時“聚焦兒(er) 童”公益電話每周7天、每天24小時提供教育谘詢服務,向家長科普相關(guan) 知識,盡力避免讓孩子成為(wei) 網絡暴力的施暴者或受害者。
比利時安全和預防署指出,不少網絡暴力受害者由於(yu) 涉及隱私而不願報警。比利時男女平等研究所專(zhuan) 門針對此類案件提出相應方案,建議在專(zhuan) 業(ye) 人士幫助下,為(wei) 受害者整理不含隱私內(nei) 容的報警材料,並對受害者提供包括心理安慰、法律谘詢在內(nei) 的一係列幫助。
(本報裏約熱內(nei) 盧、開羅、布魯塞爾7月17日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