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7月19日電 (羅海兵)“我喜歡中國國畫隻用一種色彩,就可以通過濃淡的不同,描繪出漂亮的花鳥和山水。”匈牙利學生妮妮(Fldesi Kitti Fanni)第一次拿起毛筆,就愛上了中國國畫。
2023年7月,跟隨匈中雙語學校“漢語橋”夏令營訪華團,妮妮第二次來到中國,第一次來到北京、河南。期間,她不僅(jin) 參觀了長城、頤和園、少林寺等地,還在首都師範大學體(ti) 驗了中國書(shu) 畫、手工藝和京劇等豐(feng) 富多彩的中國文化課程。
這節中國書(shu) 畫課上,妮妮和同學們(men) 一起學習(xi) 了中國國畫中有代表性的山石與(yu) 樹木的畫法。聽完老師耐心的講解後,妮妮也模仿著老師的樣子,洗筆、蘸墨、執筆……在悠揚的中國古典音樂(le) 聲中,她時而抬頭觀摩,時而低頭思忖,看似有模有樣,但想要靈活運用手中的這支軟筆畫出山石和樹木的粗糙感,著實不易。最終,經過老師指點,妮妮調整了下筆的力度、比例和色彩濃淡,筆下的樹木一下子變得更加鮮活、有層次,這讓妮妮直呼“太神奇、太有趣了”。
“中文真的很美,但這次來中國我們(men) 有各種各樣的嚐試,感受到了更多中國文化”,妮妮告訴記者,她也喜歡茶道,“我喜歡沏茶、賞茶、聞茶、飲茶的動作,我要把我的國畫作品和我在中國的體(ti) 驗分享給爸爸媽媽”,她表示。
與(yu) 妮妮一起參加夏令營訪華團的,還有11名匈牙利學生,他們(men) 均來自匈中雙語學校。這是中東(dong) 歐地區唯一使用中文和所在國語言教學的公立全日製學校。
同樣第一次體(ti) 驗中國國畫的多麗(li) 娜(Inges Dorina)和丹麗(li) 娜(Inges Denissza)姐妹,分別采用了不用的技法,畫出了兩(liang) 棵不同的樹。“中國的文化很特別,有茶、有京劇、有曆史……”在眾(zhong) 多的文化體(ti) 驗中,姐姐多麗(li) 娜最喜歡京劇,即將升入12年級的她表示“想考中國的大學”。
受姐姐影響,妹妹丹麗(li) 娜也愛上了中文,是第二屆小學生“漢語橋”中文秀歐洲冠軍(jun) 。愛運動的她還迷上了中國功夫,此行參觀少林寺,她特意學了幾招,過了一把功夫癮。
鄭東(dong) 東(dong) (Zheng Roland)是訪華團中唯一一位匈中混血孩子。自幼在匈中兩(liang) 種文化的浸潤中長大,他從(cong) 小便學習(xi) 過中國書(shu) 法,而最令他著迷的,是中國民樂(le) “二胡”。“二胡隻有兩(liang) 根弦,卻可以演奏出那麽(me) 多的調式和音階”,已經12年級畢業(ye) 的他即將入讀匈牙利Bartók Béla音樂(le) 學院作曲專(zhuan) 業(ye) ,現在,他已經嚐試把中國元素運用到他的作曲中了。
因為(wei) 一種色彩,一次體(ti) 驗,這群匈牙利學生發現了中文之外,中國文化的豐(feng) 富多彩,也由此愛上了中國和中國文化。而這堂書(shu) 畫課上的短暫“提筆”,已在他們(men) 心中埋下了“伏筆”。(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