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尼加拉瓜外長蒙卡達向聯合國秘書(shu) 長古特雷斯遞交了一份由尼加拉瓜總統奧爾特加簽署的信件。信中,尼加拉瓜要求美國償(chang) 還120多億(yi) 美元的“曆史債(zhai) 務”,以彌補美國在20世紀80年代為(wei) 尼加拉瓜內(nei) 戰提供資金所造成的損失。
如今距離尼加拉瓜外長遞交信件已經過去了一個(ge) 月的時間,總台記者從(cong) 尼加拉瓜政府獲悉,尼方至今尚未收到任何美方的回應。對此,尼加拉瓜駐海牙國際法庭代表卡洛斯·阿格略譴責美國長期無視國際法和國際公約,其雙標態度盡顯霸權主義(yi) 。
1984年,尼加拉瓜政府向國際法院狀告美國政府,要求其對多年來幹涉尼內(nei) 政造成的損失給予賠償(chang) 。1986年,國際法院認定美國的行為(wei) 違反聯合國公約,判決(jue) 其向尼加拉瓜支付超過120億(yi) 美元的賠償(chang) 。盡管判決(jue) 已經作出,但國際法院並沒有強製要求美國執行其判決(jue) 的手段。在聯合國安理會(hui) 就此事進行的多次投票中,美國連續動用否決(jue) 權,致使賠款始終無法落定。
總台記者 高雪:在尼加拉瓜向聯合國提出申請後,是否收到了美國以及聯合國的回應?
尼加拉瓜駐海牙國際法庭代表 卡洛斯·阿格略:到目前為(wei) 止我們(men) 還沒有得到任何回應。美國一直否認它對尼加拉瓜和聯合國有任何類型的義(yi) 務,對於(yu) 國際法院的判決(jue) ,美國也說不,並拒絕承認。但是舉(ju) 個(ge) 例子,美國隻在其需要的時候,才會(hui) 承認國際法院。當年美國和伊朗產(chan) 生糾紛時,曾向國際法院起訴伊朗,美國說去國際法院解決(jue) 問題,是文明的方式。這就是美國在世界範圍實行的雙重標準,他們(men) 自認為(wei) 是世界的主人,可以為(wei) 所欲為(wei) 。尤其是對我們(men) 拉美國家,他們(men) 毫不避諱,肆意侵犯公共權益,一點兒(er) 也不在乎。
卡洛斯·阿格略表示,按照國際法院的判決(jue) ,美國負有法律責任,須賠償(chang) 給尼加拉瓜。
尼加拉瓜駐海牙國際法庭代表 卡洛斯·阿格略:這筆債(zhai) 務因為(wei) 美國的原因至今懸而未決(jue) ,尼加拉瓜不會(hui) 消除這筆債(zhai) 務,這筆債(zhai) 務應該盡早償(chang) 還。這是尼加拉瓜的一筆血債(zhai) ,我們(men) 不會(hui) 放棄它。
資助代理人戰爭(zheng) 破壞設施 美在尼罪行累累
尼加拉瓜要求美國償(chang) 還的120多億(yi) 美元“曆史債(zhai) 務”,與(yu) 美國當年在尼加拉瓜犯下的累累罪行脫不了幹係。
1979年7月,由美國支持的尼加拉瓜索摩查獨裁統治被推翻,以“桑地諾民族解放陣線”為(wei) 首的反對派聯盟接管了尼加拉瓜政權。但此後美國支持幾支反政府武裝力量挑起內(nei) 戰,使尼加拉瓜再次陷入動亂(luan) 。
1980-1981年間時任美國總統外交政策顧問 卡博:目標就是要讓桑解陣下台,從(cong) 一開始就是。
美國“曆史”頻道1981年11月報道稱,時任美國總統裏根簽署了一份絕密文件,授權中央情報局招募和支持一支500人的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裝。1983年至1984年,美國中央情報局多次組織、策劃並支持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裝,破壞尼石油儲(chu) 備庫和天然氣管道,並在尼加拉瓜多個(ge) 港口布設水雷。
美國公共廣播公司紀錄片《尼加拉瓜戰爭(zheng) 》中講述,“因此,美國中情局升級了戰爭(zheng) ,直接參與(yu) 侵略,通過一艘海上的艦船,中情局自己組織了襲擊。這份中情局的機密文件顯示,該機構雇傭(yong) 了一支拉丁美洲武裝組織,實施數十項破壞活動。”
1983年9月到10月,尼反政府武裝組織在中情局的慫恿下,在七周內(nei) 對尼石油設施發動了五次襲擊。其中,最具破壞性的兩(liang) 次襲擊是對尼加拉瓜科林托港和本傑明·塞萊東(dong) 港的石油儲(chu) 備庫的襲擊,大約400萬(wan) 加侖(lun) 的汽油、柴油和其他燃料被毀,相當於(yu) 當時尼加拉瓜全國一周的消費量。
當年的中情局雇員:我們(men) 破壞港口、煉油廠、船塢和橋梁,我們(men) 從(cong) 來不穿自己的製服,我們(men) 穿反政府武裝的製服,這樣外國媒體(ti) 就會(hui) 以為(wei) 這些都是反政府武裝幹的,而美國人就可以清清白白地走開。
據《紐約時報》當時報道,裏根政府認為(wei) ,直接針對尼加拉瓜工業(ye) 和運輸等設施的襲擊,會(hui) 比以往的做法“更快、更有效地傷(shang) 害桑地諾政權”。有媒體(ti) 指出,美國參與(yu) 破壞尼加拉瓜能源設施的事實證明,美國不顧人員傷(shang) 亡、通過武力破壞他國核心能源設施,目的是為(wei) 了滿足自身利益。
美國頻繁幹涉拉美事務 拉美國家深受其害
幹涉尼加拉瓜內(nei) 政隻是美國奉行“門羅主義(yi) ”和霸權主義(yi) 禍害拉美的冰山一角。門羅主義(yi) 最早於(yu) 1823年由時任美國總統門羅提出,名義(yi) 上宣稱“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實質是為(wei) 美國獨霸美洲、推行強權政治開路,迫使拉美國家按美國意誌行事。
“門羅主義(yi) ”提出至今的200年來,美國不僅(jin) 數十次直接采用軍(jun) 事手段入侵拉美國家,而且頻繁借助“金錢政治”等間接手段幹涉拉美國家事務,被美國視為(wei) “後院”的拉美國家深受其害。
1908年到1915年,海地發生了6次政變,更換了8位總統,陷入長期的內(nei) 亂(luan) 中。為(wei) 攫取政治和經濟利益,美國於(yu) 1915年7月出兵占領海地,直至1934年才完全撤離。其間,美國海軍(jun) 陸戰隊和憲兵多次侵犯人權,對當地居民施以酷刑和苦役。直至今天,海地依然是全世界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
1952年,時任危地馬拉總統哈科沃·阿本斯·古斯曼頒布土地改革法,征收大莊園主的閑置與(yu) 出租土地分配給無地農(nong) 民,由此動搖了美資壟斷企業(ye) 聯合果品公司的利益。在聯合果品公司遊說下,美國政府在1954年6月扶持卡洛斯·卡斯蒂略·阿馬斯發動政變,推翻了阿本斯政府。隨後,危地馬拉政府飽受腐敗和債(zhai) 務飆升困擾,並持續麵臨(lin) 動亂(luan) 。
1989年12月,為(wei) 避免失去在巴拿馬運河的戰略利益,美國對中美洲國家巴拿馬發動軍(jun) 事行動。美國軍(jun) 方稱,軍(jun) 事行動造成500多名巴拿馬士兵和平民死亡,但巴拿馬人權委員會(hui) 表示,有約4000人死於(yu) 這場入侵行動。2018年,美洲人權委員會(hui) 判定美國的行為(wei) 違反《美洲人的權利和義(yi) 務宣言》,要求美國就侵略行為(wei) 對巴拿馬作出賠償(chang) ,但美方一直沒有回應。
除此之外,通過美墨戰爭(zheng) 搶占墨西哥近230萬(wan) 平方公裏土地,為(wei) 扶持親(qin) 美政權入侵格林納達……美國幹涉、打壓拉美國家的罪行罄竹難書(shu) 。直至今天,美國仍在通過各種手段壓迫拉美國家。“離天堂太遠,離美國太近”,依然如魔咒般籠罩著拉美國家。(央視新聞客戶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