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擠垮中醫院官網的酸梅湯 能打敗奶茶店嗎?

發布時間:2023-09-11 09:03: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9月10日電(中新財經 左雨晴) 在醬香拿鐵刷爆朋友圈的同時,一帖隻要1.34元的中藥版酸梅湯,也悄無聲息地占領了多個(ge) 社交平台,相關(guan) 話題接連登上微博熱搜。

  中醫院官網服務器被“擠爆”,工程師連夜搶修……突然火了的酸梅湯,為(wei) 何俘獲了年輕人的心?

  1.34元一帖 酸梅湯斷貨

  近日,眾(zhong) 多博主曬出自己在浙江省中醫院僅(jin) 花1.34元就配得一帖酸梅湯的經曆,吸引了大量年輕網友紛紛效仿。

浙江省中醫院1.34元/帖的酸梅湯斷貨。 截圖自浙江省中醫院微信公眾(zhong) 號。

  浙江省中醫院1.34元/帖的酸梅湯斷貨。 截圖自浙江省中醫院微信公眾(zhong) 號。

  “1元錢的酸梅湯我也買(mai) 到了”“20元錢抓了可以喝一周的酸梅湯”“8元錢抓了一副酸梅湯的方子”……不少消費者根據網上分享的酸梅湯配方,到當地中藥院或者中藥房自行抓藥。

  而對於(yu) 浙江省中醫院來說,酸梅湯的走紅有些讓人猝不及防。由於(yu) 互聯網醫院訂單暴增,其服務器被“擠爆”,工程師不得不連夜搶修。

  9月4日,浙江省中醫院微信公眾(zhong) 號發文稱,因下單量暴增,目前酸梅湯處於(yu) 斷貨狀態,醫院正在緊急補貨中。此外,該醫院還推薦了一係列秋季茶飲方,稱可以明目潤眼、平肝降脂、利咽生津、健脾理氣。

  實際上,在浙江省中醫院的“1元酸梅湯”走紅前,到中醫院買(mai) 中藥茶飲已在年輕人中間成為(wei) 流行。除酸梅湯外,各地中醫院、中藥房還推出了種類繁多的中藥茶飲,例如同仁堂的酸梅湯、和胃調脾茶、減體(ti) 茶等。

  與(yu) 此同時,中醫院逐漸完善的配送服務,也使人們(men) 購買(mai) 中藥茶飲更為(wei) 便利。例如,浙江省中醫院已提供線下代寄服務,並且支持配送外省。

  中藥茶飲能否隨便喝?專(zhuan) 家回應

  在眾(zhong) 多中藥茶飲中,為(wei) 何酸梅湯會(hui) 脫穎而出,成為(wei) 一眾(zhong) 年輕人的心頭好?

  “我們(men) 在臨(lin) 床中也會(hui) 給病人配備這樣的飲品,但是都是要適量。”中華中醫藥學會(hui) 肺係病分會(hui) 委員會(hui) 副主任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hui) 呼吸病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副主任委員、北京大學人民醫院中醫科主任馮(feng) 淬靈向中新財經表示,酸梅湯的配方實際上特別多,功效也不一樣。

  “以社交平台上較為(wei) 流行的‘烏(wu) 梅、山楂、桑葚、陳皮、甘草、玫瑰花’為(wei) 例,除了生津止渴外,陳皮可以消食導滯,玫瑰花可以疏肝解鬱,而烏(wu) 梅和山楂都有較好的抗過敏功效,尤其正值秋季,有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的人服用一段時間也很好。”

  然而馮(feng) 淬靈也提醒,將中藥茶飲當作飲料來喝,也有諸多禁忌。“這裏的所有組方其實都很酸,尤其是烏(wu) 梅和山楂,如果胃酸多、有胃潰瘍的人群長期大量飲用,會(hui) 加重反酸燒心的症狀。甘草也不宜服用太久,裏麵含有的甘草酸會(hui) 導致水腫。”

酸梅湯配方。 截圖自浙江省中醫院。

  酸梅湯配方。 截圖自浙江省中醫院。

  此外,由於(yu) 已經立秋,大眾(zhong) 偏好的冰鎮飲用也並不提倡。“冰鎮的食物都有可能對胃腸道造成損傷(shang) ,尤其急性胃腸炎、慢性胃炎等人群建議常溫飲用就好。”馮(feng) 淬靈說。

  中新財經注意到,因酸梅湯走紅的浙江省中醫院也特別提示,僅(jin) 提供在線配浙江省中醫院院內(nei) 協定方劑。“這些處方適用於(yu) 特定人群,並非適用於(yu) 每個(ge) 人。因此,在開具之前,醫生會(hui) 進行評估以確定是否適合您的情況。”

  而對於(yu) 不少網友希望使用醫保購買(mai) 酸梅湯配方,馮(feng) 淬靈表示,根據北京醫保局規定,此類明顯是飲品的配方都無法走醫保通道。

  據澎湃新聞報道,杭州市醫療保障管理服務中心關(guan) 注到“酸梅湯”等類似中藥茶飲是否進醫保的問題引起關(guan) 注,已於(yu) 6日發布告知書(shu) ,向各定點醫療機構重申非疾病治療性費用不得納入醫療保障基金支付。

  走紅的中藥茶飲 能打敗奶茶店嗎?

  對於(yu) 中藥版酸梅湯的走紅,網友們(men) 紛紛感慨:“打敗奶茶店的是中醫院。”

  然而,中藥茶飲真的能打敗奶茶店嗎?

  中藥茶飲主打的健康養(yang) 生,無疑是吸引當下年輕消費者的主要賣點,但並非所有人都喜歡中藥版酸梅湯。在健康與(yu) 養(yang) 生麵前,口感仍是年輕消費者的首要追求。

  在社交平台上,不少網友表示自己在跟風嚐試後選擇了“避雷”:“實在太酸了,中藥味也很濃,應該是煎鍋已經被中藥滲透入味了。”“藥房不提供冰糖,需要自備。”“還是別盲目跟風,就味道而言,中藥是不可能打敗奶茶的,就是健康而已。”

  一些其他中藥茶飲也因口感遭遇了酸梅湯類似的處境:“有朋友買(mai) 了同仁堂的減體(ti) 茶,一袋沒喝下去,在群裏問其他人要不要。”一名“90後”向中新財經表示。

在社交平台上,不少網友表示自己在跟風嚐試後選擇了“避雷”。

  在社交平台上,不少網友表示自己在跟風嚐試後選擇了“避雷”。

  此外,有網友遭遇了幾十甚至上百元的“酸梅湯刺客”:“去中藥店忘了說直接抓藥方,中醫就配了祛濕的酸梅湯和中藥奶茶,但是令我沒想到的是,它為(wei) 什麽(me) 這麽(me) 貴!酸梅湯70!奶茶65!兩(liang) 個(ge) 一共135!一開始那邊酸梅湯要120,後來砍下來的,是我買(mai) 貴了嗎?”“不知名的小中藥鋪開了7副,最後結賬的時候是735,平均100多塊錢一副!跟網絡上十幾塊錢一副的酸梅湯不太一樣,我被酸梅湯背刺了!”

  還有網友表示,由於(yu) 酸梅湯的原料太便宜,很多藥房拒絕提供代煎服務:“一副藥房根本不給煎”“去了四家大中藥店中醫館都不給煎酸梅湯”……

  或許對於(yu) 中藥茶飲來說,與(yu) 年輕人之間的磨合,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完)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