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東(dong) 京9月17日電 專(zhuan) 訪:“把真實的曆史講給更多人聽”——訪日本曆史研究學者鬆野誠也
新華社記者郭丹 李光正 嶽晨星
“雖然曆史已成為(wei) 過去,但如果曆史不能被正視、不能被知曉,那這些事實就難以轉化為(wei) 避免重蹈覆轍的深刻教訓。”日前,長期自費研究侵華日軍(jun) 第七三一部隊(簡稱“731部隊”)的日本明治學院大學國際和平研究所研究員鬆野誠也在東(dong) 京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再次強調了日本社會(hui) 應正視戰爭(zheng) 曆史、傳(chuan) 播真實曆史的重要性。
為(wei) 掩蓋731部隊在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日軍(jun) 焚燒和銷毀了留存在中國的731部隊相關(guan) 文件。“現在還能找到日軍(jun) 參謀本部在戰敗前下發給731部隊將所有文件進行緊急、徹底銷毀的命令原文。”鬆野說,“截至目前,整個(ge) 731部隊到底是怎樣的部隊,是如何構成的,這些信息基本來源於(yu) 原隊員證言或1949年蘇聯伯力審判時日本戰犯的供述,留存在世的731部隊一手資料少之又少。”
鬆野說,雖然731部隊在中國的大量文件被銷毀,但日本國內(nei) 仍有戰爭(zheng) 期間日本留存或從(cong) 中國運回的部分文件。在這些史料中,他新近發現的《關(guan) 東(dong) 軍(jun) 防疫給水部將校高等文官職員表》等,填補了“731部隊成立之初的編製規模和體(ti) 量”的研究資料空白,使得731部隊罪行相關(guan) 證據鏈更加完善。
鬆野講述了自己尋找這批史料的不易。據他介紹,日本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相關(guan) 史料都已由厚生勞動省轉交給日本國立公文書(shu) 館,部分與(yu) 外交、軍(jun) 事相關(guan) 的史料則保存在外務省和防衛省。日本國立公文書(shu) 館隔段時間會(hui) 披露一批修繕好的史料,《關(guan) 東(dong) 軍(jun) 防疫給水部將校高等文官職員表》等就是在新上架史料中發現的。
鬆野指出,即便有史料新上架,若缺乏深厚專(zhuan) 業(ye) 知識和研究功底,也很難有所發現,因為(wei) 用“731”“防疫部隊”等關(guan) 鍵詞根本搜不到什麽(me) 內(nei) 容。此外,搜索敏感內(nei) 容還會(hui) 遭到日本國立公文書(shu) 館的各種限製,如“不允許外借、不允許複製、不允許拍攝”等,研究者隻能在資料室裏自己看,很難將其作為(wei) 證據公之於(yu) 眾(zhong) 。
涉及日軍(jun) 官兵個(ge) 人信息的內(nei) 容,日本往往還以“保護個(ge) 人隱私”為(wei) 由阻礙研究者查閱,若非直係親(qin) 屬,連查閱資格都沒有。“目前日本國立公文書(shu) 館到底還有多少史料尚未整理上架,沒人知道。”鬆野說。
鬆野表示,標明1940年的《關(guan) 東(dong) 軍(jun) 防疫給水部將校高等文官職員表》從(cong) 側(ce) 麵展示出日軍(jun) 當時對實施細菌戰有多麽(me) 急迫,“這份職員表清晰地顯示,當時731部隊因為(wei) 改編擴充,至少還有1129個(ge) 崗位空缺,在嚴(yan) 重缺員的情況下,日軍(jun) 參謀本部還是命令731部隊在浙江寧波、衢州等地實施了細菌戰”。
這份職員表還戳破了一個(ge) 叫池田苗夫的重要戰犯的謊言。鬆野指出,20世紀80年代,日本慶應大學教授鬆村高夫等學者發現一份負責人署名為(wei) “池田少佐”的《加茂部隊(731部隊曾用名)因黃彈(糜爛性毒氣彈)射擊所致皮膚傷(shang) 害及一般臨(lin) 床觀察概要》的一手報告,其中記錄了731部隊在黑龍江使用毒氣彈並致俘虜死亡的事實。但麵對這份報告,當時在世的池田苗夫矢口否認,謊稱自己“1940年不在731部隊,不可能參與(yu) 毒氣彈實驗”。但如今池田苗夫的名字就出現在《關(guan) 東(dong) 軍(jun) 防疫給水部將校高等文官職員表》中,而且整份職員表中僅(jin) 一人姓池田。這就戳破了池田苗夫的謊言,證明他就是當年731部隊毒氣彈實驗的負責人。
鬆野表示,新發現的《關(guan) 東(dong) 軍(jun) 軍(jun) 馬防疫廠軍(jun) 官高等文官職員表》《關(guan) 東(dong) 軍(jun) 軍(jun) 馬防疫廠判任文官同待遇者職員表》等,就是侵華日軍(jun) 100部隊的相關(guan) 資料。100部隊也是一支細菌戰部隊,與(yu) 731部隊一起被並稱“惡魔兄弟”。迄今,有關(guan) 100部隊的史料非常稀少,這些史料對進一步了解侵華日軍(jun) 罪行有著重要意義(yi) 。
“發現更多史料,讓我們(men) 能更接近真實、完整的曆史。”鬆野說,“今後,我會(hui) 繼續探明更多曆史真相,把真實的曆史講給更多人聽。不能讓這樣的人類悲慘曆史再次發生,這正是我們(men) 這些曆史研究者的重要責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