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8日電 據應急管理部網站消息,應急管理部8日發布2023年前三季度全國自然災害情況。前三季度,我國自然災害形勢複雜嚴(yan) 峻,以洪澇、幹旱、台風、風雹和地質災害為(wei) 主,低溫冷凍和雪災、地震、沙塵暴、森林草原火災等也有不同程度發生。各種自然災害共造成8911.8萬(wan) 人次不同程度受災,因災死亡失蹤499人,緊急轉移安置275.1萬(wan) 人次;倒塌房屋11.8萬(wan) 間,嚴(yan) 重損壞42.2萬(wan) 間,一般損壞103.5萬(wan) 間;農(nong) 作物受災麵積9714.8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3082.9億(yi) 元。
前三季度全國自然災害主要特點有:
一、全國自然災害時空分異特征明顯,災情呈現“北重南輕、東(dong) 重西輕”
從(cong) 災害發生時間看,1–3月,除西南地區冬春連旱、西藏林芝重大雪崩災害外,全國災情總體(ti) 相對平穩;初夏,華南龍舟水強度相對偏弱,河南等地持續連陰雨給夏收帶來不利影響;進入“七下八上”後,20餘(yu) 天內(nei) 相繼遭受“杜蘇芮”超強台風、海河流域性特大洪水、鬆遼流域嚴(yan) 重汛情等重大災害,造成重大人員傷(shang) 亡和財產(chan) 損失。從(cong) 區域分布看,災情呈現“北方重、南方輕,東(dong) 部重、西部輕”的特征。與(yu) 近5年同期相比,華北、東(dong) 北等地災情偏重,西南、西北等地災情偏輕。
二、華北、東(dong) 北遭遇極端強降雨過程,局地山洪地質災害突發
前三季度,全國共出現35次區域性暴雨過程,累積麵降雨量534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5%,降水分布時空不均。全國主要江河徑流總量較常年同期偏少,鬆花江、遼河偏多2-3成。受“杜蘇芮”台風殘留雲(yun) 係影響,7月底至8月上旬,華北、東(dong) 北相繼出現極端暴雨天氣,海河流域發生流域性特大洪水,鬆花江發生編號洪水,部分地區遭遇“旱澇急轉”,京津冀等地多個(ge) 蓄滯洪區啟用,黑龍江、吉林部分農(nong) 田受淹,基礎設施損毀嚴(yan) 重。西南、西北等局地山洪地質災害多點散發,全國因山洪地質災害共造成271人死亡失蹤。總體(ti) 上,洪澇和地質災害共造成5190.4萬(wan) 人次不同程度受災,因災死亡失蹤405人,倒塌房屋11.2萬(wan) 間,直接經濟損失2393億(yi) 元。
三、西南地區遭受冬春連旱,華北、西北地區出現階段性幹旱
前三季度,西南冬春連旱、華北和東(dong) 北局部夏旱、西北地區伏秋旱相繼發生。年初,西南地區大部降水量較常年同期明顯偏少、氣溫偏高,雲(yun) 貴川渝等地旱情快速發展,造成局地山地丘陵區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城鄉(xiang) 供水受到一定影響。5月底至7月,華北、黃淮等地連續出現8次高溫天氣過程,多地高溫突破曆史極值,極端高溫對農(nong) 作物生長、電力供應、森林防火等造成不利影響。6月中旬以來,內(nei) 蒙古西部、寧夏、甘肅大部、青海東(dong) 部等地降水和區域內(nei) 河流來水量偏少,水庫蓄水不足,部分地區人畜飲水和農(nong) 業(ye) 灌溉出現臨(lin) 時困難,農(nong) 牧業(ye) 生產(chan) 受到一定影響。總體(ti) 上,前三季度幹旱災害造成2012.2萬(wan) 人次不同程度受災,農(nong) 作物受災麵積3186.8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197.1億(yi) 元。
四、台風生成和登陸數均偏少,強台風影響範圍廣、損失較重
前三季度,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有14個(ge) 台風生成,較多年同期均值偏少,其中,4個(ge) 登陸我國。7月17–18日,第4號台風“泰利”先後3次登陸廣東(dong) 、廣西,是今年首個(ge) 登陸我國的台風,較常年初台登陸時間偏晚20天。7月28日,第5號台風“杜蘇芮”在福建晉江沿海登陸,為(wei)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登陸福建第二強台風,福建、浙江等地出現嚴(yan) 重城市內(nei) 澇和山洪災害;此外,其殘留雲(yun) 係北上,對華北、東(dong) 北地區造成重大影響。9月2日,第9號台風“蘇拉”在廣東(dong) 珠海南部沿海登陸,造成廣東(dong) 、廣西、福建、海南等地受災。9月初,第11號台風“海葵”先後3次在我國登陸,殘餘(yu) 雲(yun) 係持續盤旋在東(dong) 南沿海,造成福建、江西、廣東(dong) 、廣西等地受災。總體(ti) 上,台風災害共造成807.8萬(wan) 人次受災,8人死亡失蹤,直接經濟損失324.8億(yi) 元,福建、廣東(dong) 兩(liang) 省受災相對較重。
五、風雹災害多點散發,江蘇遭受強龍卷風影響
前三季度,全國共出現33次強對流天氣過程,較近5年同期均值偏少。從(cong) 時間分布看,強對流天氣主要出現在春夏季,首次強對流天氣過程出現在3月22–26日,春季強對流過程12次、夏季18次、秋季3次。從(cong) 區域分布看,全國共有980餘(yu) 個(ge) 縣(市、區)遭受風雹災害影響,主要分布在華北、西北、西南和黃淮等地,北方地區集中在內(nei) 蒙古、山西、陝西、新疆等地,南方地區集中在江蘇、湖南、貴州、雲(yun) 南等地。6–9月,江蘇南通、鹽城、宿遷等地龍卷風災害共造成14人死亡。總體(ti) 上,風雹災害共造成577.3萬(wan) 人次不同程度受災,因災死亡53人,農(nong) 作物受災麵積1136.4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113.4億(yi) 元。
六、西部局地遭受低溫冷凍和雪災,西藏林芝突發重大雪崩災害
前三季度,我國共遭受8次冷空氣過程影響,較常年同期均值偏多。其中,3次為(wei) 全國型寒潮天氣過程。4月下旬至5月上旬,華北、西北等地多發冷空氣過程,部分地區出現寒潮天氣,局地大幅降溫,山西、陝西、甘肅、寧夏、新疆等地災情較重。1月17日西藏林芝雪崩造成28人死亡,為(wei) 我國近年來因災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雪崩災害。總體(ti) 上,前三季度低溫冷凍和雪災共造成302.8萬(wan) 人次不同程度受災,因災死亡30人,農(nong) 作物受災麵積506.1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45.1億(yi) 元。
七、中強地震活動次數顯著下降,雲(yun) 南、山東(dong) 等局地遭受地震影響
前三季度,我國大陸地區共發生4級以上地震59次,其中4.0–4.9級54次,5.0–5.9級4次,6級以上1次。5級以上地震次數較曆年同期平均水平明顯下降。其中,1月30日新疆沙雅6.1級地震和2月27日新疆溫宿5.1級地震,震中均位於(yu) 人口稀少地區,未造成較大災害損失。5月2日雲(yun) 南保山5.2級地震造成保山、大理2市(州)1.3萬(wan) 間房屋損壞,部分交通、電力等基礎設施受損,直接經濟損失2.2億(yi) 元。8月6日山東(dong) 平原縣5.5級地震為(wei) 近年來該省發生的最強地震,造成2900餘(yu) 間房屋損壞,直接經濟損失2.4億(yi) 元。總體(ti) 上,前三季度中強地震發生次數顯著下降,災害損失較往年同期偏輕,共造成2.1萬(wan) 間房屋損壞,直接經濟損失6.6億(yi) 元。
八、森林草原火災態勢總體(ti) 平穩,區域分布相對集中
前三季度,全國共發生森林火災308起,因災傷(shang) 亡5人(其中死亡2人)。森林火災總量處於(yu) 曆史低位,比去年同期減少192起;分布區域集中,內(nei) 蒙古、廣西、黑龍江和雲(yun) 南發生火災均超過30起,是森林火災發生的主要區域;因雷擊引發森林火災72起,在已查明火源火災中占比27%。全國共發生草原火災15起,其中特大草原火災1起,因災死亡1人,時間集中在4月份,主要發生在內(nei) 蒙古自治區。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