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0月22日電 題:在大陸創業(ye) 6年間 徐韜:從(cong) “台北人”到“新北京人”
中新社記者 李雪峰 邢利宇
“我是新北京人。”智能匹配的靈活用工平台“小包智工”創始人之一、來自台北的徐韜說,在大陸創業(ye) 6年間,他對大陸、對北京,慢慢有了一種歸屬感。
“我是新北京人。”智能匹配的靈活用工平台“小包智工”創始人之一、來自台北的徐韜說,在大陸創業(ye) 6年間,他對大陸、對北京,慢慢有了一種歸屬感。圖為(wei) 徐韜。 中新社記者 李雪峰 攝
“這種歸屬感常常促使我向台灣朋友介紹大陸、介紹北京,不像之前那樣,傾(qing) 向於(yu) 向大陸朋友介紹台灣。”徐韜笑著說,“這點我覺得很有趣。”
談起來北京創業(ye) ,徐韜總會(hui) 先提到搭檔——東(dong) 北小夥(huo) 兒(er) 鮑冠羽。他們(men) 初次打交道還是在台北,彼時在讀本科的徐韜在課堂上分享了一個(ge) 幫公益組織和誌願者進行匹配的創業(ye) 項目。一位大陸交換生當即受啟發表示,該項目也可以做成服務企業(ye) 的商業(ye) 項目。這位交換生就是“小包智工”的聯合創始人,邀請徐韜來北京共同創業(ye) 的鮑冠羽。
2017年,徐韜往返兩(liang) 岸數次,確定了項目可行性,當年8月和鮑冠羽在北京清華科技園注冊(ce) 了公司。
“我們(men) 倆(lia) 性格互補,分工非常好。”徐韜說,他作為(wei) 台灣人,性格相對內(nei) 斂,做事比較細致,在公司負責內(nei) 部行政管理,並主要跟投資人、媒體(ti) 和政府打交道。鮑冠羽是北方人,更了解大陸和市場,擅長跟用戶和客戶交流。
“我是新北京人。”智能匹配的靈活用工平台“小包智工”創始人之一、來自台北的徐韜說,在大陸創業(ye) 6年間,他對大陸、對北京,慢慢有了一種歸屬感。圖為(wei) 徐韜。 中新社記者 李雪峰 攝
2018年,徐、鮑“兩(liang) 岸團隊”的初級產(chan) 品——麵向大學生群體(ti) 的靈活用工平台上線。“輕鬆找工作”的特點讓他們(men) 一兩(liang) 個(ge) 月內(nei) 吸引了近萬(wan) 名學生用戶。短暫的成功,讓徐韜以為(wei) “創業(ye) 太容易了”。不久,當學校開始期中、期末考試,以及放暑假,平台上的學生用戶紛紛“消失”,引來大量餐飲商戶投訴。
遭遇滑鐵盧,團隊被迫下線產(chan) 品、向商戶道歉,並著手修正業(ye) 務模型。公司也陷入困頓,甚至有10個(ge) 月發不出工資。
“靈活用工將是必然趨勢。”帶著這樣的信念,團隊成員每天逐家跑餐廳、酒店,幾乎遍及北京所有商圈,用最接地氣的方式了解市場需求。
2019年下半年,團隊上線了創業(ye) 以來最滿意的版本——“小包智工”。通過這一平台,雇主發出訂單,平台派出適配的求職者。求職者也可結合不同雇主的要求與(yu) 自己的可支配時間,靈活安排日程,同時為(wei) 多家雇主工作。
2020年7月底,“小包智工”一個(ge) 多月的營業(ye) 額就達到200多萬(wan) 元人民幣。截至今年4月,業(ye) 務範圍已拓展至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5個(ge) 城市以及雄安新區。公司也獲得了新一輪投資,辦公場地等硬件設施得以升級更新。
今年還有一件令徐韜感到非常開心的事,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部發布《新就業(ye) 形態勞動者勞動合同和書(shu) 麵協議訂立指引(試行)》,“這個(ge) 文件貼合我們(men) 的需求,能助力我們(men) 發展。依照文件,我們(men) 終於(yu) 有一套標準合法的框架可以運作,很開心。”
2021年,公司還獲得了北京市政府三年一度頒發的“先進集體(ti) ”榮譽稱號,“因為(wei) 新冠疫情防控期間,我們(men) 提供了很多靈活就業(ye) 的崗位,在經濟效益之外,產(chan) 生了社會(hui) 價(jia) 值,為(wei) 此我感到特別驕傲。”徐韜說。
談到未來,徐韜非常自信地表示,“阿裏巴巴做的是貨物貿易互聯網,我們(men) 在做的是服務貿易互聯網,總價(jia) 值應該是比貨物貿易的更高。”
“目前,每天有10萬(wan) 多名靈活就業(ye) 者在我們(men) 的平台上接單工作,全國範圍內(nei) 有大約1萬(wan) 家企業(ye) 客戶在小包智工上靈活用工。”徐韜透露,通過平台就職的用戶多為(wei) “灰領”,公司未來還想“往上做白領,往下做藍領”。此外還計劃做分級和培訓,並繼續“下沉市場”,向二、三線城市發展。
對於(yu) 大陸的創業(ye) 環境,徐韜認為(wei) ,首先,大陸的互聯網業(ye) 務是世界上最好的之一,因為(wei) 市場的基礎體(ti) 量龐大。其次是政府長期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和鼓勵創業(ye) ,政策相對穩定。此外,市場環境好,已經形成一個(ge) 非常有利於(yu) 創業(ye) 的生態係統。
“如果待在台灣,我會(hui) 生活得很舒服,但也將會(hui) 是平平淡淡,不可能有機會(hui) 經曆這些。”回顧在大陸創業(ye) 6年間,徐韜說,“人生就是充滿酸甜苦辣,我在北京遭遇過的挫折和取得的榮耀,對任何人來說都會(hui) 是種奇妙的經驗。”
徐韜真心希望,更多台灣人可以去思考,“不跨過海峽,永遠不知道世界有多大。年輕人就是要接受更大的挑戰,在更大的舞台,冒更大的風險,去追逐夢想。”(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