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新疆阿克蘇10月22日電 題:從(cong) 小作坊“獨奏”到產(chan) 業(ye) 園“合奏” 新疆樂(le) 器村“譜新曲”
作者 苟繼鵬
讓年過六旬的手工樂(le) 器製作匠人努爾冬·司馬義(yi) 沒想到的是,村裏世代傳(chuan) 承的樂(le) 器製作家庭小作坊能發展出一個(ge) 產(chan) 業(ye) 園。他說:“這就像是樂(le) 器彈奏從(cong) 獨奏到合奏的轉變,讓村裏傳(chuan) 承百年的手工樂(le) 器製作迎來新的發展。”
近日,中新社記者走進新疆阿克蘇地區新和縣依其艾日克鎮加依村,古色古香的村巷裏傳(chuan) 出陣陣琴聲,樂(le) 器製作匠人正在彈試新做好的琴。加依村全村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家從(cong) 事手工樂(le) 器製作,這裏生產(chan) 的樂(le) 器共有20多類、50餘(yu) 種,涵蓋了維吾爾族所有的傳(chuan) 統樂(le) 器。因此,加依村也被譽為(wei) “中國新疆民間手工樂(le) 器製作第一村”。
10月15日,新疆阿克蘇地區新和縣依其艾日克鎮加依村樂(le) 器製作匠人努爾冬·司馬義(yi) 在檢查手工製作的樂(le) 器。苟繼鵬 攝
2008年6月,維吾爾族樂(le) 器製作技藝被中國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努爾冬·司馬義(yi) 從(cong) 小就跟著父親(qin) 學習(xi) 樂(le) 器製作,他年輕時曾當過藥房醫師,但幾年後就“棄醫從(cong) 樂(le) ”,專(zhuan) 門從(cong) 事樂(le) 器製作。“樂(le) 器是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東(dong) 西,我想把這門手藝傳(chuan) 承下去。”如今,他已經從(cong) 事樂(le) 器製作近50年,熟練掌握了十幾種樂(le) 器的製作技法和彈奏方法。2008年3月,努爾冬·司馬義(yi) 被評為(wei) 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項目維吾爾族樂(le) 器製作技藝代表性傳(chuan) 承人。
走進他家裏,看到前院裏掛滿了各類手工樂(le) 器,兒(er) 子和兒(er) 媳正在相互配合著給樂(le) 器上弦,最後的調音工作由經驗豐(feng) 富的努爾冬·司馬義(yi) 完成,保證每一把琴同音共律。後院不時傳(chuan) 來製作樂(le) 器的電鋸聲,幾位徒弟分工明確,正在加工樂(le) 器的不同配件。
談話間,努爾冬·司馬義(yi) 已經調試好了幾把琴,準備讓快遞公司發往烏(wu) 魯木齊。“這一批琴是我們(men) 在網絡社交媒體(ti) 上發布短視頻後,客戶聯係我們(men) 之後製作的。”努爾冬·司馬義(yi) 說,現在兒(er) 子會(hui) 拍短視頻,兒(er) 媳會(hui) 直播帶貨,樂(le) 器銷售又多了渠道。
繼續向村子深處走去,便來到加依村樂(le) 器產(chan) 業(ye) 園,這裏數十名樂(le) 器製作工人正在忙碌著。這是一條完整的樂(le) 器生產(chan) 線,工人們(men) 有的忙著挖孔、打磨、拋光,有的忙著切割、箍形、雕花,還有的忙著貼標、裝箱、發貨。
近日,在阿克蘇地區新和縣依其艾日克鎮加依村樂(le) 器產(chan) 業(ye) 園內(nei) ,工人們(men) 分工明確,忙碌地生產(chan) 樂(le) 器的各個(ge) 配件。苟繼鵬 攝
從(cong) 19歲開始學習(xi) 樂(le) 器製作的艾山·肉孜,現在是樂(le) 器產(chan) 業(ye) 園內(nei) 的一名工人,他負責製作琴箱。“我以前也是自己製作和銷售樂(le) 器,收入有時候不是很穩定。後來產(chan) 業(ye) 園建成投用,我選擇來這裏上班,現在每個(ge) 月工資約4000元(人民幣,下同)。”他說,現在村裏很多人跟他一樣成了“上班族”。
“以前村裏從(cong) 事樂(le) 器製作的人家都是分散經營,難以形成規模效應。為(wei) 了讓他們(men) 抱團取暖,2020年村裏建成了這座投資200餘(yu) 萬(wan) 元、占地5000平方米的樂(le) 器產(chan) 業(ye) 園。”加依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拜合提亞(ya) 爾·阿木提說,現在共有160餘(yu) 人在樂(le) 器產(chan) 業(ye) 園穩定就業(ye) ,樂(le) 器製作產(chan) 業(ye) 已經形成了一定規模。
目前,新和縣依其艾日克鎮加依村樂(le) 器產(chan) 業(ye) 園內(nei) 共有160餘(yu) 人穩定就業(ye) ,圖為(wei) 村裏的婦女在樂(le) 器產(chan) 業(ye) 園工作。苟繼鵬 攝
據拜合提亞(ya) 爾·阿木提介紹,目前加依村有347戶人家,其中有106戶從(cong) 事樂(le) 器製作。除了樂(le) 器產(chan) 業(ye) 園,村裏還保留了10個(ge) 家庭作坊,供遊客參觀和體(ti) 驗。“2022年,村裏共生產(chan) 銷售樂(le) 器2萬(wan) 件,樂(le) 器產(chan) 業(ye) 總產(chan) 值達1400萬(wan) 元。今年預計產(chan) 銷2.5萬(wan) 件樂(le) 器,產(chan) 值將達到1800萬(wan) 元。”他說,村裏的樂(le) 器不僅(jin) 銷往新疆各地,還走出新疆銷往全國,甚至走出國門暢銷歐亞(ya) 10餘(yu) 個(ge) 國家。(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