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中國外文局語言顧問拉斐爾(中)在西藏拉薩與(yu) 當地學生合影留念。
2023年5月,希臘佩特雷大學教授康托斯(右)在中國西南大學美術學院參觀交流。
2023年7月,沙特中文學習(xi) 者那丹(左三)在北京語言大學體(ti) 驗中國茶文化。
以上圖片均為(wei) 受訪者提供
2023年10月,中國和平發展基金會(hui) 邀請的國際民間人士代表團在上海參觀中共一大紀念館。
本報記者 包 晗攝
惟以心相交,方成其久遠。近年來,習(xi) 近平主席數次複信各國友好人士。收到複信的國際人士日前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習(xi) 近平主席的複信飽含深厚情誼,他們(men) 將更加積極地從(cong) 事人文交流合作,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國,架起民心相通的橋梁。
希臘佩特雷大學教授康托斯
“讓文明在對話中綻放光彩”
“中希文明蘊含的價(jia) 值觀、世界觀、宇宙觀、人生觀、科學觀、文化觀等博大精深、曆久彌新,一定能夠為(wei) 人類破解時代難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提供重要的精神指引。”2023年2月,習(xi) 近平主席複信希臘學者,祝賀中希文明互鑒中心成立。
希臘佩特雷大學哲學係教授帕夫洛斯·康托斯是收到複信的希臘學者之一。在中希文明互鑒中心成立前夕,他和4位希臘學者共同致信習(xi) 近平主席,介紹中心籌建情況,並表達了對進一步加強雙邊學術交流的真誠期待。康托斯表示,希臘和中國遠隔山海,但在文明理念上親(qin) 如近鄰,文化交流、文明互鑒一直以來是兩(liang) 國務實合作的重要領域。習(xi) 近平主席的複信對促進希中文明互鑒意義(yi) 重大,也鼓勵著希臘學者更加努力作好希中人文交流工作。
康托斯目前擔任中希文明互鑒中心希方理事會(hui) 副主任。對於(yu) 他來說,今年是格外忙碌的一年,意義(yi) 非凡。近日,作為(wei) 中希文明互鑒中心合作框架下開展的首個(ge) 高層次人才培養(yang) 項目及重要階段性成果,佩特雷大學與(yu) 中國西南大學開設的“中國—希臘文明比較”聯合學術型碩士項目正式開班。“這一項目具有獨一無二的價(jia) 值。”康托斯介紹,參加該項目的希中學生將在兩(liang) 國分別學習(xi) 古典文化和哲學,並由兩(liang) 國教師共同指導完成論文,為(wei) 進一步增進希中文明對話創造更多機遇。
在康托斯的辦公室裏,除了成堆的書(shu) 籍與(yu) 文稿外,一幅掛在牆上的中文書(shu) 法作品格外引人注目,上麵寫(xie) 著8個(ge) 字——“和而不同,美美與(yu) 共”。康托斯認為(wei) ,中方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議強調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這正是希中文明交流碩果累累的重要原因之一,“尊重文明多樣性是必要的,充分展現出中國對不同文明兼容並蓄、開放包容的態度。”
康托斯認為(wei) ,加強人文交流和文明互鑒對於(yu)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具有重要意義(yi) 。這不僅(jin) 能化解矛盾、消弭隔閡,更是增進不同國家間互尊互信、民心相通的重要途徑。“希中兩(liang) 國共同推動文明互鑒,必將促進世界文明發展進步,讓文明在對話中綻放光彩,讓希中人民的心始終緊緊相連。”康托斯說。
沙特中文學習(xi) 者那丹
“當好促進沙中友好的青年使者”
“當前,中國人民和沙特人民都在為(wei) 實現各自偉(wei) 大夢想而努力奮鬥。學習(xi) 彼此的語言,了解對方的曆史文化,將有助於(yu) 促進兩(liang) 國人民相知相親(qin) ,也將為(wei)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貢獻力量。”2022年12月,習(xi) 近平主席複信沙特中文學習(xi) 者代表,鼓勵沙特青年學好中文,為(wei) 增進中沙、中阿友誼作出新的貢獻。
去年首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峰會(hui) 召開前夕,那丹等沙特中文學習(xi) 者共同致信習(xi) 近平主席,匯報學習(xi) 情況,分享學習(xi) 收獲和感悟,並表達了進一步了解中國、成為(wei) 促進沙中友好青年使者的願望。“習(xi) 近平主席不僅(jin) 讀了我們(men) 的信,還在百忙之中親(qin) 自給我們(men) 複信,讓我們(men) 十分激動。”那丹表示,習(xi) 近平主席的複信激勵了更多沙特中文學習(xi) 者加入沙中青年友好交流的行列。
近年來,中企在沙特承建了眾(zhong) 多民心工程,讓那丹對中國產(chan) 生了濃厚的興(xing) 趣,並開始主動收集資料了解中國。“我發現,中國人民充滿智慧且富有奮鬥精神,他們(men) 正通過雙手把國家建設得更加富強。我希望能像中國人民一樣自信自強。”抱著這個(ge) 念頭,那丹開始尋找學習(xi) 中文的機會(hui) ,並最終進入沙特努拉公主大學和北京語言大學合作的商務漢語項目學習(xi) 。
作為(wei) 3個(ge) 孩子的母親(qin) ,那丹學習(xi) 中文所遇到的挑戰比其他人更加艱巨。每天她都要早起給全家人做早飯,送孩子們(men) 上學後才有時間學習(xi) 。晚上她要和孩子們(men) 一起做作業(ye) ,還要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完成第二天的課程預習(xi) 。那丹表示,通過學習(xi) 中文,她不僅(jin) 更加了解中國博大精深的曆史文化,還拓寬了眼界、增強了自信心,迎來了新的人生機遇。
今年夏天,那丹和同學們(men) 參加了海合會(hui) 國家“漢語橋”夏令營,首次來到中國,走訪參觀了北京、上海等地。這次活動讓她對中國有了更加直觀的了解,對中國的友好情誼也更加深厚。回到沙特後那丹順利畢業(ye) ,成為(wei) 中國銀行利雅得分行的一名員工,進一步延續自己和中國的不解之緣。“我們(men) 一定不負青春,努力學習(xi) ,加強同中國青年的交往,增進相互理解,當好促進沙中友好的青年使者,為(wei) 增進沙中、阿中友誼作出貢獻。”
中國外文局語言顧問拉斐爾
“幫助世界更好地了解真實的中國”
“我們(men) 歡迎更多國際青年來華交流,希望中外青年在互學互鑒中增進了解、收獲友誼、共同成長,為(wei)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貢獻青春力量。”2021年8月,習(xi) 近平主席給“國際青年領袖對話”項目外籍青年代表回信,對他們(men) 積極到中國各地走訪、深化對華了解表示讚賞,鼓勵他們(men) 加強交流互鑒。
走進革命老區江西,在井岡(gang) 山感受八角樓中一張書(shu) 桌、一盞油燈的曆史魅力,在瑞金“二蘇大”舊址聆聽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革命征程……2021年8月,中國外文局亞(ya) 太傳(chuan) 播中心巴西籍記者、語言顧問拉斐爾·澤爾貝托與(yu) 其他外籍青年代表受邀參加“國際青年領袖對話”項目。在深入了解中國革命曆史、真切體(ti) 會(hui)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為(wei) 人民服務的宗旨後,他們(men) 有感而發共同致信習(xi) 近平主席,分享了他們(men) 在中國各地走訪的體(ti) 會(hui) 感悟,還就各國青年人之間交流的重要性發表了看法。
“我從(cong) 未想過有一天能收到習(xi) 近平主席的回信!”拉斐爾說,那份驚喜終生難忘。在他看來,中國有太多故事值得與(yu) 世界分享。“在這裏待得越久,我就越想留下來。”拉斐爾介紹,在中國生活的這些年裏,他親(qin) 曆了從(cong) 錢包裏塞著紙幣和銀行卡,到習(xi) 慣於(yu) 手機支付、二維碼點餐等變化,也見證了中國脫貧攻堅事業(ye) 所取得的曆史性成就。
拉斐爾走訪了中國很多地方,了解脫貧攻堅的具體(ti) 實踐,在新疆塔克拉瑪幹沙漠附近村莊的所見所聞尤其令他印象深刻。“盡管位置偏僻,距離最近城鎮也要好幾個(ge) 小時車程,但是當地村民安居樂(le) 業(ye) ,村貌幹淨整潔,電力、通信網絡、供水和排汙係統等一應俱全。”拉斐爾經調研了解到,當地村民曾分散居住在沙漠周邊地區,生活條件非常艱苦,當地政府推行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出資修建新住房,並為(wei) 老百姓在道路沿線經商創業(ye) 提供便利,幫助他們(men) 擺脫貧困、走上致富路。
“中國政府因地製宜、充分利用各地資源,展現出強大的靈活性。”拉斐爾說,他如今的工作是通過傳(chuan) 播中國,架起溝通中國與(yu) 世界的橋梁。他希望能繼續通過自己的努力,發掘更多的中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故事,將所見所聞的中國發展講述給更多的人聽。“我們(men) 選擇留在中國,就是希望幫助世界更好地了解真實的中國。”
北京大學乍得留學生托馬
“為(wei) 促進民心相通發揮積極作用”
“中國有句俗語:百聞不如一見。歡迎你們(men) 多到中國各地走走看看,更加深入地了解真實的中國,同時把你們(men) 的想法和體(ti) 會(hui) 介紹給更多的人,為(wei) 促進各國人民民心相通發揮積極作用。”2021年6月,習(xi) 近平主席給北京大學的留學生們(men) 回信,勉勵留學生們(men) 更加深入地了解真實的中國。
“我們(men) 來自世界各國,有著不同的膚色、說著不同的語言,卻因來華求學而相聚相知。在這裏,我們(men) 邊走邊看邊學,感悟中國的快速發展進步,感慨於(yu) 中國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堅強領導下取得的偉(wei) 大成就。”2021年6月,來自32個(ge) 國家的45名北京大學留學生代表致信習(xi) 近平主席,向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百年華誕致以美好祝福,就讀於(yu) 北京大學國際關(guan) 係學院的乍得留學生托馬正是其中一員。
2012年,托馬以乍得高等學校入學考試全國第一名的成績獲得來華留學的機會(hui) ,從(cong) 語言學習(xi) 到攻讀本科、碩士、博士。托馬在學習(xi) 中著重聚焦非洲安全治理與(yu) 發展、非中安全戰略合作等研究領域。在他看來,中國的安全觀不同於(yu) 西方的安全觀,是堅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中國尊重他國主權,並致力於(yu) 通過發展解決(jue) 問題、實現和平,“這對於(yu) 很多正在探索適合自身國情、解決(jue) 發展問題、尋找安全合作道路的國家而言具有重要啟示。”
除了在校園裏埋頭書(shu) 海,托馬還充分利用假期、研學機會(hui) 等到中國各地探訪,關(guan) 注中國農(nong) 村地區的發展。托馬介紹,農(nong) 業(ye) 是乍得經濟的基礎,然而受氣候變化、現代化農(nong) 業(ye) 設施缺乏、基礎設施和交通不發達等影響,乍得農(nong) 民麵臨(lin) 著收成不穩定和食品安全等問題。在他看來,中國因地製宜、發展特色產(chan) 業(ye) 、推動農(nong) 業(ye) 現代化科學化產(chan) 業(ye) 化發展,有著豐(feng) 富的經驗值得其他發展中國家借鑒:陝西眉縣通過培育獼猴桃等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帶動上下遊產(chan) 業(ye) 協同發展,提供了數萬(wan) 個(ge) 就業(ye) 機會(hui) ;寧夏閩寧鎮通過種植菌草抵禦風沙,昔日荒沙灘變成塞上綠洲;江蘇蘇州市創新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提高農(nong) 產(chan) 品附加值,擴大海外銷路……
“不負重托,無悔青春。”托馬表示,希望能將中國經驗和自己在中國的所學所感帶回祖國、帶回非洲,“為(wei) 非中交流搭建友誼橋梁,為(wei) 促進民心相通發揮積極作用。”
(段珊珊對本文亦有貢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