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今天的頭條,致他們、你們、我們……

梁靜 發布時間:2023-11-09 09:10:00來源: 中新社微信公眾號

  李太源 攝

  你眼中的記者,是什麽(me) 樣的?

  今天,我們(men) 講一些真實的故事……

  1 戰地記者

  10月7日,巴以雙方爆發新一輪衝(chong) 突。加沙地帶缺水、斷電,與(yu) 世隔絕。但卻有這樣一群人,迅速進入“戰時狀態”,奔赴前線。

  總台常駐耶路撒冷記者趙兵,在邊境戰區親(qin) 曆火箭彈襲擊後,為(wei) 了更加真實地展現衝(chong) 突現狀,他迅速前往戰區探訪,沿著濃煙一路尋去,成為(wei) 最早抵達襲擊地點的外國記者之一。

  由於(yu) 事發突然,在前往特拉維夫的路上,他帶上了所有拍攝設備,唯獨忘了防彈衣。

  新華社駐耶路撒冷記者王卓倫(lun) ,在聽到震耳欲聾的防空警報聲時,第一反應是跑向陽台,用手機記錄下眼前的一幕。

  在不斷響起的警報聲中,她也會(hui) 手足無措,但她迅速整理好思緒,源源不斷傳(chuan) 回前方的最新情況。

  總台記者陳慧慧,作為(wei) 第一梯隊的記者前往一線。火箭彈從(cong) 她的頭頂轟炸攔截;每分鍾聽到數次炮擊聲;避難所內(nei) ,漫天的警報、四起的爆鳴,她依舊在直播報道……

  她也會(hui) 恐懼,但她沒有退縮,而是繼續前往巴以衝(chong) 突的最前線。

  她說:“害怕是本能,對於(yu) 記者來說,找鏡頭也是一種本能。”

  在戰爭(zheng) 現場,還有許許多多奔赴一線的戰地記者。槍炮聲響起的瞬間,便是他們(men) 需要奔赴戰場的時刻。

  手無寸鐵,鏡頭和話筒是他們(men) 唯一的武器,衣服上的“PRESS”是他們(men) 在戰火中最後的鎧甲。

  “如果沒辦法阻止戰爭(zheng) ,那就把戰爭(zheng) 的真相告訴世界”——這是戰地記者們(men) 堅守的使命與(yu) 誓言。

  2 調查記者

  2021年中央廣播電視總台3·15晚會(hui) 調查記者中,有一位人稱“老K”的記者。

  為(wei) 揭露二手車交易平台欺騙消費者問題,他臥底某家二手車交易公司做銷售。為(wei) 了拿到核心資料和證據,他一著急一努力,工作業(ye) 績噌噌上漲,從(cong) 普通銷售一下幹到了公司的“二把手”!

  為(wei) 了曝光道路反光標線原料不合格、不達標的現象,深夜,他和同事在某機動車道,把合格達標的道路反光標線放置在機動車道上的標線邊上,反複進行對比拍攝。

  為(wei) 了深入調查,他們(men) 幾乎是在“拚命”。甚至還自嘲說:“如果在拍攝的時候,後麵的汽車沒有發現我們(men) 兩(liang) 個(ge) 站在那裏,那後果就是,節目還沒有播出,我們(men) 兩(liang) 個(ge) 就先上頭條了。”

  2023年7月,河南廣電都市頻道4名記者、120天臥底調查、營救出6名被困電信詐騙組織的人員的消息,引人注目。

  出發前,4名臥底記者沒有告訴家人要去做什麽(me) ,隻是說,自己要出趟長差。

  7月14日,記者收到信息,詐騙集團頭目和受害人小朋家人取得聯係,稱隻要將都市頻道的采訪視頻刪除,就可以放了小朋。情急之下,為(wei) 了小朋的安全,經過商量,都市頻道將相關(guan) 視頻刪除,詐騙集團也在半個(ge) 小時之內(nei) 將小朋送到了打洛口岸國門附近。

  “這是一條追求真相的道路!這條路,沒有終點。路上充滿了挑戰和危險,路上有委屈,有質疑,但唯獨沒有後悔! ”

  ——節選自《都市報道》調查記者報道團隊的日記。

  3 中國記者

  ——“你是哪一個(ge) 國家的媒體(ti) ?”

  ——“我是中國的媒體(ti) 。”

  ——“好的,你可以問我問題。”

  2020年8月,非洲裔男子雅各布·布雷克遭白人警察槍擊致癱瘓。然而,關(guan) 於(yu) 布雷克背景和身份的惡意猜測並沒有在美國媒體(ti) 上中斷。布雷克父親(qin) 除了接受約定的視頻連線外,拒絕接受任何媒體(ti) 的現場采訪。

  但當得知記者來自中國後,他同意和記者對話。

  4 “我在現場”

  無論在哪裏,無論何時何地,無論發生什麽(me) 事情,總會(hui) 有他們(men) 的身影。

  槍擊案發,他們(men) 第一時間趕赴前方,報道最真實的情況。

  台風暴雨來襲,他們(men) 身體(ti) 力行,播報台風的威力。

  資料圖。圖片來源:中新視頻截圖

  資料圖。圖片來源:中新視頻截圖

  突發災情,他們(men) 也是逆行中的一員。

  采訪、寫(xie) 稿、直播、拍照、做圖、剪片,日夜奔波……

  風裏雨裏節日裏,記者不在新聞現場,就是在趕往新聞現場的路上。

  “我是記者,我在現場”,是記者們(men) 最真實的寫(xie) 照。

  鐵肩擔道義(yi) ,妙手著文章

  11月8日,中國記者節

  向每一位奔赴前線的記者

  以及一路同行的他們(men) 、你們(men) 、我們(men)

  道一聲:

  節日快樂(le) !

  中國新聞社(CNS1952)綜合中國新聞社、中國新聞網、中國記協、中國電視報、央視新聞、都市頻道、新京報等

  作者:梁靜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