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文化外交與跨文化複合型外語人才培養國際會議在京舉行

發布時間:2023-11-28 09:07: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11月27日電 由中國人民大學外國語學院主辦的“文化外交與(yu) 跨文化複合型外語人才培養(yang) ”國際會(hui) 議近日在北京舉(ju) 行。本次會(hui) 議邀請了來自中、德、澳、美、西等國的近百名專(zhuan) 家相聚人大,就如何利用跨文化視野來理解和詮釋目的語國家及其區域文化特點,如何借助目的語國家語言來“講好中國故事”、促進跨文化交流與(yu) 文明互鑒等問題展開了廣泛和深入的探討。

  主辦方供圖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林尚立在會(hui) 議開幕式致歡迎辭。林尚立表示,文化外交與(yu) 跨文化複合型外語人才培養(yang) 是語言類學科的必要之舉(ju) ,此舉(ju) 對未來人類的發展會(hui) 愈發彰顯其重要性。林尚立認為(wei) ,外語人才的培養(yang) 應該具有文化感、哲學感,同時要加深對世界文化的了解,要有世界眼光,希望外語專(zhuan) 業(ye) 能夠培養(yang) 出一批真正具有家國情懷、人類情懷,同時也具有豐(feng) 厚人文底蘊的新一代文化人,培養(yang) 出跨文化的文化外交者、跨文化的文化促進者。

  主辦方供圖

  中德友協會(hui) 長、前駐德國大使史明德在致辭中指出,人大在培養(yang) 高質量區域與(yu) 國別人才方麵具有獨特條件和優(you) 勢,師資雄厚、學科齊全、研究基礎牢固,未來一定大有作為(wei) 。

  中國人民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陳方表示,在目前區域國別學的學科體(ti) 係、學術體(ti) 係、話語體(ti) 係的內(nei) 涵和外延不斷擴大的語境之下,外語學科要發揮其獨特作用,找到自己的學科主體(ti) 性和立足點,文化外交可能是一個(ge) 答案,同時學院的一切活動都應圍繞人才培養(yang) 這一最核心、最根本的任務來進行。

  主辦方供圖

  本次會(hui) 議設有四場主旨報告和一場專(zhuan) 家對談,主題為(wei) 高校外語院校區域國別學研究、新時期的文化外交、文化外交與(yu) 外語人才培養(yang) ,分別由中國人大學外國語學院陳方院長、田麗(li) 麗(li) 副院長、周銘副院長、“文化外交與(yu) 區域國別研究複合型外語人才培養(yang) ”研究團隊負責人孟虹教授和德語係主任張意教授主持。

  主辦方供圖

  上海外國語大學黨(dang) 委書(shu) 記薑峰教授、研究生院院長陳壯鷹教授,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歐洲研究所顧俊禮研究員,外交部歐洲司參讚兼處長孫明晰,中國人民大學外國語學院日語係主任李銘敬教授,人大首都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郭英劍教授,中山大學國際翻譯學院區域國別學研究平台主任陳傑教授、同濟大學德語係主任伍慧萍,澳大利亞(ya) 人文學院院士馬克林(Colin Mackerras),德國柏林工業(ye) 大學中國研究中心客座教授芮悟峰(Worfgang R hr),柏林赫爾梯學院社會(hui) 學係、著名文化外交專(zhuan) 家赫爾穆特·安赫爾教授(Helmut K. Anheier),德國曆史學家和漢學家、波恩大學培高德(Cord Eberspaecher)博士、西班牙格拉納達大學當代東(dong) 亞(ya) 研究客座教授拉斐爾·馬丁·羅德裏格斯(Rafael Martín Rodríguez)、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雙城分校非裔美國人和非洲研究係副教授大西裕一郎(Yuichiro Onishi)等二十餘(yu) 位專(zhuan) 家學者做了主旨發言和參與(yu) 專(zhuan) 家對談。

  主辦方供圖

  會(hui) 議第二天的五個(ge) 分論壇還包括文化外交、複合型外語人才培養(yang) 、記憶場所與(yu) 外語課程中的曆史教育、區域國別研究及媒體(ti) 外交與(yu) 跨文化翻譯等主題,近四十位中外專(zhuan) 家和學者進行了熱烈而深入的研討。

  據介紹,“文化外交與(yu) 跨文化複合型外語人才培養(yang) ”國際會(hui) 議由中國人民大學外國語學院及其“文化外交與(yu) 區域國別研究複合型外語人才培養(yang) ”研究團隊聯合中國人民大學區域國別研究院、中歐人文藝術教育聯盟、中國德國友好協會(hui) 和漢斯·賽德爾基金會(hui) (德國)北京代表處等機構舉(ju) 辦,旨在匯集國內(nei) 外學者觀點,助力外語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yang) ,增進中外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完)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