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批評以色列的聲音逐漸增多 巴以衝突加深德國社會裂痕

焦授鬆 發布時間:2023-11-28 09:12:00來源: 光明日報

  巴以衝(chong) 突加深德國社會(hui) 裂痕

  近日,德國總理朔爾茨批評了以色列在約旦河西岸推行的“定居點”政策,並呼籲巴以雙方通過“兩(liang) 國方案”解決(jue) 衝(chong) 突。新一輪巴以衝(chong) 突以來,德國政府一度明確支持以色列,同時壓製國內(nei) 支持巴勒斯坦的活動,引發了不小的爭(zheng) 議。此次朔爾茨的態度轉變,也折射出本輪巴以衝(chong) 突對德國社會(hui) 造成的深層次影響。

  批評以色列的聲音逐漸增多

  本輪巴以衝(chong) 突爆發以來,以色列針對加沙地帶的軍(jun) 事行動持續升級,造成大規模平民傷(shang) 亡,加沙地帶陷入嚴(yan) 重人道主義(yi) 危機。這導致德國國內(nei) 批評以色列的聲音逐漸增多。一段時間以來,反對以色列的大規模示威活動遍及柏林、慕尼黑、法蘭(lan) 克福等德國各大城市,一些示威者高呼“支持哈馬斯”等口號,甚至焚燒以色列國旗。

  此外,一些在德猶太人的人身安全也遭受威脅。10月18日,兩(liang) 名身份不明男子向柏林的一個(ge) 猶太社區投擲燃燒彈,還有人試圖襲擊猶太教堂。根據德國聯邦憲法保衛局的統計,巴以衝(chong) 突爆發以來,德國已發生了1800餘(yu) 起針對猶太人的犯罪事件。

  民眾(zhong) 對政府有關(guan) 本輪巴以衝(chong) 突的立場和舉(ju) 措不滿,是導致德國社會(hui) 治安事件近期增加的直接原因。本輪巴以衝(chong) 突10月7日爆發後,德國政府第一時間表達了對以色列的支持,並采取一係列相應措施,如暫停援助巴勒斯坦、向以色列提供軍(jun) 事援助、禁止哈馬斯人員和親(qin) 巴勒斯坦組織在德國境內(nei) 活動、多個(ge) 城市宣布禁止支持巴勒斯坦的示威遊行等。但最新民調顯示,德國民眾(zhong) 因以色列的過度軍(jun) 事行動和對加沙地區平民的襲擊而感到憤怒。41%的受訪民眾(zhong) 認為(wei) 以色列的軍(jun) 事行動是過分的,35%的受訪者認為(wei) 以色列的反應是適當的,57%的受訪者表示以色列應對當前加沙地區平民的狀況負責。

  德國政界有人將近期“反以示威”頻發歸咎於(yu) 外來移民群體(ti) ,並質疑德國政府正在推行的公民法改革。目前德國的公民法規定,外來移民在德國居住滿5年後有資格申請德國國籍,而政府計劃中的公民法改革將使這一時間縮短為(wei) 3年。事實上,移民隻是遊行示威者中的一部分。目前,大約有2380萬(wan) 有移民背景的人生活在德國,其中阿拉伯裔和土耳其裔族群人數眾(zhong) 多。他們(men) 當中有許多人在德國出生,一些人在德國已經生活了幾十年,盡管如此,對巴以問題和巴勒斯坦民眾(zhong) 多年的遭遇,他們(men) 仍抱持自己的觀點和情感。德國政府反猶問題專(zhuan) 員菲利克斯·克萊因認為(wei) ,“反猶主義(yi) ”可能廣泛存在於(yu) 德國社會(hui) 的各階層,尤其是在阿拉伯裔和土耳其裔這兩(liang) 個(ge) 群體(ti) 中。

  德社會(hui) 兩(liang) 派各執一詞

  就在不久前,德國副總理兼經濟和氣候保護部長羅伯特·哈貝克在社交媒體(ti) 上發布視頻,呼籲德國政府對近期在德國多個(ge) 城市爆發的反以示威遊行采取“強硬政治回應”,在德國社會(hui) 內(nei) 部引發激烈討論。德國猶太人中央委員會(hui) 主席約瑟夫·舒斯特爾表示支持,認為(wei) 哈貝克的講話既明確了保護猶太人是德國的“國家理性”,也提到了巴勒斯坦人的合理關(guan) 切。目前作為(wei) 反對黨(dang) 和在野黨(dang) 的基民盟副主席卡琳·普裏恩也表示,哈貝克的表態是強有力且必要的,目前政府中還沒有人能做到這一點。

  與(yu) 之相對的是,近段時間以來,質疑哈貝克言論的聲音也越來越多。一方麵,有不少人認為(wei) ,並非所有參與(yu) 示威活動的人都是所謂“反猶主義(yi) 者”,或者是哈馬斯的支持者。很多人參與(yu) 隻是出於(yu) 人道主義(yi) ,對巴勒斯坦平民所遭受的苦難表示同情,並呼籲雙方實現和平對話。另一方麵,隨著以色列的軍(jun) 事行動造成越來越多的平民傷(shang) 亡,很多人認為(wei) 德國已經為(wei) 二戰中的罪行付出了足夠的代價(jia) ,沒有必要再因為(wei) 曆史的包袱無條件地為(wei) 以色列“站台”。德國應從(cong) 當前的現實出發,為(wei) 真正解決(jue) 巴以衝(chong) 突作出應有的貢獻。

  英國《衛報》近期刊文認為(wei) ,德國與(yu) 以色列保持立場一致越來越成為(wei) 一種包袱:當以色列轟炸加沙地帶造成平民死亡、當地基礎設施被摧毀時,德國政界仍然認為(wei) 批評以色列是不可接受的行為(wei) ,這已成了一種自我束縛。甚至連一些以色列人自己也看不下去了,以色列《國土報》最近刊文表示,德國認為(wei) 無條件支持以色列就是承擔了自己對於(yu) 曆史的責任,但當以色列在加沙地區製造人道主義(yi) 危機,讓加沙地區兩(liang) 百萬(wan) 平民流離失所,而德國仍然支持以色列時,德國已經背叛了其曆史責任。

  此間分析人士指出,對巴以衝(chong) 突的不同反應折射出德國社會(hui) 存在的深層次問題。反對以色列遊行示威引發治安事件增加隻是表象,其背後是移民問題、族群問題等正在加深德國社會(hui) 的裂痕。

  (光明日報記者 焦授鬆)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