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西安11月27日電(黨(dang) 田野 楊英琦)欣薇(Aleksandra)來自俄羅斯,目前在西北工業(ye) 大學學習(xi) 工商管理。在西安多年,她不僅(jin) 感受到“古今共存”的城市風景,也深刻體(ti) 會(hui) 到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現實內(nei) 涵,“我覺得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可以用幾個(ge) 詞形容:開放、和諧和國際。”
圖為(wei) 欣薇在學校嚐試中國服飾。受訪者供圖
早在俄羅斯念高中時,欣薇就看過很多與(yu) 中國曆史、文化有關(guan) 的視頻,也從(cong) 俄羅斯媒體(ti) 的日常報道中了解到中國經濟發展的現狀,由此產(chan) 生了對中國濃厚的興(xing) 趣。2018年,17歲的欣薇第一次來到中國,在漢語考試中取得了優(you) 異成績,也因此獲得留學機會(hui) ,在西北工業(ye) 大學開啟了自己的留學生涯。
“和諧”是欣薇對中國的第一印象。在西安,現代化的高樓大廈與(yu) 古樸的曆史遺跡交錯分布,古今共生的場景為(wei) 欣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覺得印象最深的就是這些現代的樓和古代的樓,和諧地共存在一起,特別好看。”“和諧”因此成了她最常用的形容詞。
圖為(wei) 欣薇(右二)與(yu) 朋友在中國遊覽合影。受訪者供圖
欣薇很喜歡與(yu) 朋友一起探索城市,談起地標建築或美食,她都津津樂(le) 道。“我們(men) 喜歡找一些西安的特色菜,比如肉夾饃、涼皮和biangbiang麵。我們(men) 也喜歡去遊覽名勝古跡,比如鍾樓、兵馬俑、華山。”
然而,相比於(yu) 那些曆史悠久的名勝古跡和充滿現代感的城市高樓,欣薇更愛這裏的人。“有一次我和朋友去爬華山,結果錯過了回西安的大巴。是一位熱心的中國阿姨開車把我們(men) 送回了學校,從(cong) 那一刻起,我就愛上了這裏。” 說起幾年前的這次經曆,欣薇仍心懷感激,她坦言,這裏人們(men) 的熱情讓她感到溫暖。
欣薇稱,自己對極具中國特色的事物充滿好奇心與(yu) 熱情,而西安則是她一窺中國文化的“萬(wan) 花筒”。有時,她也從(cong) 這個(ge) “萬(wan) 花筒”中看見了不少熟悉元素。
圖為(wei) 欣薇(左一)與(yu) 朋友合影。受訪者供圖
“我曾在俄羅斯就看到很多從(cong) 中國進口的產(chan) 品,現在來到中國留學,也看到了很多來自俄羅斯的產(chan) 品,像巧克力、酒水等。”更令欣薇興(xing) 奮的是,如今有許多俄羅斯人與(yu) 中國人合作,進行線上、線下的商貿往來。
“我覺得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就是跟經濟、貿易有關(guan) 的。中國會(hui) 通過‘一帶一路’相關(guan) 項目,在經濟上幫助一些發展較慢的國家,增強雙方經濟上的往來與(yu) 發展。”欣薇稱。
起初,在欣薇的印象中,中國人與(yu) 外國人相處時總是很拘謹,但如今,他們(men) 卻變得越來越自信。
“第一次在西安看到有一群人在街邊跳舞時,我非常驚訝,因為(wei) 之前在我的印象中,中國人總是很內(nei) 向。後來有個(ge) 阿姨告訴我,這叫廣場舞。”欣薇笑稱,經過幾次接觸,自己也迷上了隨處可見的廣場舞,想要學會(hui) 後教給俄羅斯的家人,讓更多親(qin) 友感受來自中國的“開放、和諧和國際”。
談及未來的人生規劃,欣薇表示,希望畢業(ye) 後能留在中國工作、發展一段時間。她相信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背景下,自己將獲得更多學習(xi) 、成長的機會(hui) 。“我覺得中國人做商務非常厲害,所以我想先進入中國的公司,學習(xi) 如何管理和運營,將來可以將這些寶貴的經驗帶回俄羅斯,在我們(men) 國家幹出一番事業(ye) 。”欣薇說。(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