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義務教育如何優質均衡發展?業界在渝暢談“共同成長”

鍾旖 發布時間:2023-11-28 09:17: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重慶11月27日電(記者 鍾旖)“當下的教育確實走到了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教育部小學校長培訓中心常務副主任、北京師範大學校長培訓學院院長陳鎖明在重慶談及推進義(yi) 務教育優(you) 質均衡發展和城鄉(xiang) 一體(ti) 化時表示,學校在辦學過程中應有“優(you) 質”的差異,這“優(you) 質”代表著各美其美、美美與(yu) 共。

  11月26日,第三屆中國基礎教育論壇暨中國教育學會(hui) 第三十五次學術年會(hui) 之微論壇專(zhuan) 場在重慶舉(ju) 行。中新網記者何蓬磊攝

  26日,由重慶市人民小學承辦的第三屆中國基礎教育論壇暨中國教育學會(hui) 第三十五次學術年會(hui) 之微論壇專(zhuan) 場在渝舉(ju) 行。業(ye) 界專(zhuan) 家學者圍繞“走向共同成長——推進義(yi) 務教育優(you) 質均衡發展和城鄉(xiang) 一體(ti) 化的學校行動”展開交流對話。

  圖為(wei) 教育部小學校長培訓中心常務副主任、北京師範大學校長培訓學院院長陳鎖明在論壇上交流發言。中新網記者何蓬磊攝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加快義(yi) 務教育優(you) 質均衡發展和城鄉(xiang) 一體(ti) 化。陳鎖明認為(wei) ,“校長”在優(you) 質均衡過程中其實起著至關(guan) 重要的作用。在辦學過程中,從(cong) 業(ye) 者應把一所學校的起點、終點、亮點、標準點設計出來,從(cong) 而讓一所學校實現校園有“靈魂”、教師有內(nei) 涵、學生有精氣神。

  圖為(wei) 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劉雅林在論壇上交流發言。中新網記者 何蓬磊 攝

  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劉雅林認為(wei) ,教育在推進優(you) 質均衡發展和城鄉(xiang) 一體(ti) 化時,應堅持基礎性、時代性和激發性。劉雅林建議,教育幫扶應充分保護地方學校的文化傳(chuan) 承和地方特色;抓住數字化轉型背景下的機遇,做好“三個(ge) 課堂”,實現異地共同教學、教研、科研,讓地方學校真正“共同生長”;不僅(jin) 要從(cong) 專(zhuan) 業(ye) 上引領教師,還要注重培養(yang) 家鄉(xiang) 情懷,讓他們(men) 願意紮根、建設家鄉(xiang) 。

  圖為(wei) 重慶市人民小學黨(dang) 委書(shu) 記、重慶市人民小學教育集團總校長楊浪浪在論壇上交流發言。中新網記者何蓬磊攝

  “優(you) 質教育均衡發展和城鄉(xiang) 一體(ti) 化,不是讓‘你們(men) ’變成‘我們(men) ’,而是讓‘你們(men) ’成為(wei) 最好的自己。”重慶市人民小學黨(dang) 委書(shu) 記、重慶市人民小學教育集團總校長楊浪浪說,教育幫扶應是一個(ge) 取長補短、共融共通共發展的過程,要讓最寶貴的東(dong) 西相互滋養(yang) 、彼此成長。

  楊浪浪介紹,自1994年起,人民小學團隊就自發走進墊江縣五洞小學,開始長達30年的教育幫扶之路。以“共生”理念,學校在30年裏與(yu) 重慶市38個(ge) 區縣108所縣級、鄉(xiang) 村學校一同達成“共成長、同進步”,已將自身實踐成果轉化為(wei) 詳實可複製的路徑、方式和策略,探索出了“一點三圈五維”的共生發展模式。

  圖為(wei) 中國教育學會(hui) 副秘書(shu) 長趙應生在論壇上交流發言。中新網記者何蓬磊攝

  “教育幫扶‘難’,難在一時一處一域的幫扶。”中國教育學會(hui) 副秘書(shu) 長趙應生表示,義(yi) 務教育發展到今天,唯有往“優(you) 質”方向走才能解決(jue) 問題,才有未來;要想實現優(you) 質均衡,學校特別是校長和老師極為(wei) 關(guan) 鍵;同時,實現城鄉(xiang) 一體(ti) 化和優(you) 質均衡的關(guan) 鍵是辦好每一所學校、教好每一名學生。(完)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