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繪夢絲路·文萃篇】以“和”為弦 東西文明共奏和合樂章

陳彩霞 發布時間:2023-12-18 09:26: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12月17日電 題:【繪夢絲(si) 路·文萃篇】以“和”為(wei) 弦 東(dong) 西文明共奏和合樂(le) 章

  揮毫千裏,繪不盡江山如詩。

  落筆生花,描不完沿途錦繡。

  當司南遇上羅盤,方寸間印刻古今奧妙。

  當文字符號交疊,寰宇內(nei) 洞察大千世界。

  一筆一畫,飛龍舞鳳字字珠璣。

  抑揚頓挫,絲(si) 路韻律入耳聲聲。

  世界文化遺產(chan) 敦煌玉門關(guan) 遺址。敦煌市委宣傳(chuan) 部供圖

  從(cong) 天塹到通途,漫漫長路互通有無。

  情牽東(dong) 方與(yu) 西方,

  茶與(yu) 咖啡沉澱的都是歲月,

  京劇與(yu) 歌劇演繹的都是曆史。

  瓷器與(yu) 玻璃交相輝映,

  古琴與(yu) 鋼琴琴瑟和鳴,

  故宮與(yu) 盧浮宮同為(wei) 藝術殿堂,

  承載的都是人類瑰寶。

  流淌的時光裏,

  東(dong) 西方文明的符號碰撞匯聚交融,

  鑄就絲(si) 路的繁榮與(yu) 輝煌。

  當地時間2023年10月19日,比利時魯汶孔子學院舉(ju) 辦“孔子學院日”活動,魯汶大學學子參與(yu) 活動,體(ti) 驗中華文化。圖為(wei) 兩(liang) 名青年體(ti) 驗中國吹墨畫後,揮舞“作品”合影留念。

  國之興(xing) ,必貴師而重傅。

  2016年中國頒布《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

  堅持教育對外開放,

  深度融入世界教育改革。

  “中國熱”帶動了“漢語熱”,

  “漢語熱”又推動了“中國熱”。

  截至2023年6月底,

  132個(ge) “一帶一路”共建國家,

  辦有313所孔子學院,

  315所孔子課堂。

  “漢語橋”夏令營項目,

  累計邀請近5萬(wan) 名青少年來華訪學,

  支持約10萬(wan) 名中文愛好者,

  線上學習(xi) 中文、體(ti) 驗中國文化。

  從(cong) 2016年首次揭牌至今,

  “魯班工坊”在亞(ya) 非歐20多國開辦,

  迅速在“一帶一路”共建國家落地,

  為(wei) 合作國培養(yang) 大批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方圓相融的“魯班工坊”標識,

  從(cong) 埃及的開羅到泰國的大城府,

  從(cong) 俄羅斯的莫斯科到葡萄牙的塞圖巴爾,

  宛若來自東(dong) 方的絢麗(li) 之花,朵朵綻放。

  2018年9月7日,第五屆絲(si) 綢之路國際藝術節開幕,118個(ge) 國家和地區參與(yu) 。圖為(wei) 藝術節開幕演出。

  當琵琶遇上冬不拉,當古箏遇上豎琴,

  當話劇《茶館》遇上舞劇《風媒花與(yu) 神獸(shou) 》,

  音樂(le) 成為(wei) 東(dong) 西方交流的語言。

  2016年“絲(si) 綢之路國際劇院聯盟(“絲(si) 盟”)”創立。

  截至2023年3月,

  “絲(si) 盟”已擁有155家成員單位,

  持續努力打造“中國京劇節”,

  “絲(si) 綢之路”巡演等演出品牌,

  以藝術喚起人們(men) 的審美和情感共鳴。

  1月10日,2017“歡樂(le) 春節”暨中國春節民族音樂(le) 會(hui) 在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舉(ju) 行,受到當地民眾(zhong) 歡迎。中新社記者 文龍傑 攝

  “中國春節民族音樂(le) 會(hui) ”,

  自1998年在維也納金色大廳首次亮相以來,

  已在海外舉(ju) 辦20多年,

  全國14個(ge) 民族樂(le) 團登上世界級舞台

  演出場次將近200場,

  服務近30萬(wan) 西方觀眾(zhong) 。

  悠揚曼妙的樂(le) 音聲中,

  禮樂(le) 交融,文韻悠悠。

  五色交輝,相得益彰。

  全球觀眾(zhong) 共赴文化盛宴,

  深入感受文化和合之美。

  2022年1月3日,浙江省組派8個(ge) 團組赴12個(ge) “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開展交流活動。杭州雜技總團演藝有限公司提供

  以文化人,凝聚心靈。

  以藝通心,溝通世界。

  十年來“一帶一路”平台,

  為(wei) 中外互通交流提供精彩大舞台,

  為(wei) 東(dong) 西優(you) 秀文化交融互鑒鋪路架橋。

  文明如水,潤物無聲。

  新的文明交匯曆史正在逐篇續寫(xie) 。

  作者:陳彩霞

  中國新聞網出品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