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唱出對音樂的熱愛(創作者談)

金承誌 發布時間:2024-02-07 09:51: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2023年11月,第五十四屆托洛薩國際合唱比賽在西班牙巴斯克地區舉(ju) 行。在這一世界級合唱賽事中,上海彩虹室內(nei) 合唱團獲得室內(nei) 合唱複調組第二名、民歌組第三名的好成績,在所有混聲合唱團體(ti) 中名列第一。比賽臨(lin) 近尾聲時,我們(men) 向世界各地的團體(ti) 發出合唱邀請,用歌聲調動氣氛,表達對音樂(le) 的熱愛。

  這是彩虹室內(nei) 合唱團建團10餘(yu) 年來首次出國參賽、表演。西班牙之旅期間,我們(men) 通過多場音樂(le) 會(hui) 展現中文合唱的魅力、活力與(yu) 創造力。身在異鄉(xiang) 、用異國語言演唱,收獲陌生人的喝彩和祝福,這樣溫暖的際遇讓我們(men) 再度感到音樂(le) 能夠超越語言和文化的隔閡,擁有直抵人心的力量。

  以歌會(hui) 友,展現中國合唱魅力

  11月7日,連日陰雨的馬德裏迎來難得爽朗的秋夜。在擁有200多年曆史的利裏亞(ya) 宮,上海彩虹室內(nei) 合唱團專(zhuan) 場音樂(le) 會(hui) ——“我歌唱的理由有很多”如期舉(ju) 行。

  利裏亞(ya) 宮是一座新古典主義(yi) 風格的建築,華麗(li) 的宮殿內(nei) ,藝術家真跡熠熠生輝。在中國駐西班牙大使館和馬德裏中國文化中心的邀請下,合唱團一行30餘(yu) 人用歌聲慶祝中國和西班牙建交50周年,表達對中西友誼的美好祝願。

  作為(wei) 以中國文化為(wei) 特色的合唱團,如何讓我們(men) 的音樂(le) 走進國外聽眾(zhong) 心裏?為(wei) 此,我們(men) 精心準備了十餘(yu) 首風格迥異的曲目:西方合唱曲目采用拉丁語和巴斯克語,空靈夢幻;原創作品有取材自中國古代文學經典《莊子·逍遙遊》的《扶搖》,描繪大鵬鳥在風中扶搖直上的場景,再現莊子“無所待而遊無窮”的哲學境界,氣勢恢弘;有用溫州方言寫(xie) 就的《阿妹》,講述一對青梅竹馬戀人的成長故事,氤氳著淡淡鄉(xiang) 愁,婉轉憂鬱……嚴(yan) 肅深沉的曲目與(yu) 詼諧歡快的歌曲穿插,如同牛排搭配甜點,令當地觀眾(zhong) 欣賞到一場色彩繽紛、風味飽滿的合唱音樂(le) 會(hui) 。

  音樂(le) 會(hui) 的曲目安排得到現場觀眾(zhong) 的熱烈回應,臨(lin) 近結束時,大家意猶未盡,紛紛起立鼓掌。當返場曲目《彩虹》奏響,中外觀眾(zhong) 不約而同地點亮手機電筒,伴隨歌聲打起節拍。站在指揮台上,我看到團員們(men) 眼泛淚光;轉過身,看到觀眾(zhong) 席上繁星點點,動人的場景令我有些情難自抑,眼角不禁濕潤。有位朋友告訴我,《阿妹》一曲終了,她身邊不少男女觀眾(zhong) 都在抹淚,一位頭發花白的西班牙老人對她說,自己並不懂中文,卻能聽出旋律裏滿滿的遺憾,仿佛看到歌詞裏聚散離合的情景。

  彩虹室內(nei) 合唱團在西班牙共演出7場,場場爆滿。行前,我們(men) 曾擔憂語言不通,曲目“水土不服”,但觀眾(zhong) 們(men) 的熱情互動迅速打消了這些顧慮。在巴斯克參賽期間,曾在餐廳有過一麵之緣的當地人邀請我們(men) 演唱一曲,拍了照片、錄了視頻,熱情地發給親(qin) 朋好友:“這支來自遠方的合唱團能用巴斯克語唱歌!”就這樣一傳(chuan) 十、十傳(chuan) 百,我們(men) 竟成為(wei) 本屆比賽最受歡迎的外國合唱團!西班牙的自由奔放、熱情浪漫深深感染著我們(men) ,在以歌會(hui) 友、展現中國合唱團魅力的同時,我們(men) 也從(cong) 與(yu) 當地觀眾(zhong) 的交流互動中汲取營養(yang) ,激發新的創作靈感。

  藝術創作,不被“舶來品”束縛

  在西方音樂(le) 史上,“合唱”這種藝術形式具有突出地位,西方合唱模式也是合唱藝術的重要參照。麵對這樣一種“舶來品”,彩虹室內(nei) 合唱團並未束縛住創作和表演的手腳。正如油畫、版畫雖然都源自西方,但早已在中國落地生根,在與(yu) 中國傳(chuan) 統繪畫的融合互動中不斷發展,發揚光大,中國的悠久曆史和絢爛文化足以支撐起廣闊的創作空間,置身其中,我們(men) 能夠看得更遠,做得更多。

  作為(wei) 彩虹室內(nei) 合唱團的藝術總監,我承擔了大多數原創曲目的詞曲創作。從(cong) 古典文學和民俗傳(chuan) 統中汲取養(yang) 分,再以貼近生活的視角寫(xie) “小世界裏的小人物故事”,這樣的創作方式給我的職業(ye) 生涯帶來巨大改變,也塑造出合唱團“造化隨順,風雅之誠”的精神特質。

  在套曲《白馬村遊記》中,我虛構出一個(ge) 擁有浙西風情的山中小村,這裏有秀美的景色和自在的村民,民歌、童謠、戲曲、祭祀之聲交織,風俗淳樸而熱烈。一名失意的年輕人偶然造訪,被村中的風土人情陶冶,尋回了生活的信念。白馬村如同一個(ge) 世外桃源,特別是《榕樹》和《竹馬》兩(liang) 首曲目建構出怡然自得的鄉(xiang) 村環境,與(yu) 陶淵明筆下“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le) ”的美好世界遙相呼應。

  曲目《玉門關(guan) 》、套曲《稼軒長短句》與(yu) 古典文學的關(guan) 係更為(wei) 緊密。《玉門關(guan) 》以古代邊塞生活為(wei) 主題,將《詩經·采薇》《涼州詞》化用進歌詞,用混聲無伴奏合唱的表演方式詮釋狂風嘶鳴、大漠孤煙、戍邊將士的征戰和思歸,既有“葫蘆河畔揚塵,十萬(wan) 鐵騎叩關(guan) ”的波瀾壯闊,也有“笛聲悠悠伴我入夢,楊柳新枝帶我回故鄉(xiang) ”的蒼涼鄉(xiang) 愁。《稼軒長短句》則將辛棄疾的4首代表作以傳(chuan) 統調式譜曲,用中古漢語演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dong) 流去”“稻花香裏說豐(feng) 年,聽取蛙聲一片”“眾(zhong) 裏尋他千百度”“金戈鐵馬,氣吞萬(wan) 裏如虎”……這些膾炙人口的名句創作於(yu) 辛棄疾的不同人生階段,飽含不同的感情色彩,於(yu) 抑揚頓挫之間,聽眾(zhong) 跨越千載與(yu) 詞人悲喜相通,體(ti) 味中華詩詞隨時間流逝愈加醇厚悠遠的魅力。

  在歐洲欣賞歌劇和古典音樂(le) 會(hui) 時,我注意到觀眾(zhong) 常以年長者居多;合唱團在西班牙的幾場演出,觀眾(zhong) 也以白發蒼蒼的老人為(wei) 主。中國的音樂(le) 會(hui) 演出情況則截然不同:合唱早已成為(wei) 所有年齡段都能欣賞的藝術形式,大家“扶老攜幼”地來聽我們(men) 的音樂(le) 會(hui) 。作為(wei) 一支年輕合唱團,我們(men) 的音樂(le) 風格亦莊亦諧,同樣吸引廣大青年朋友走進音樂(le) 廳,與(yu) 作品產(chan) 生廣泛共鳴。例如走紅網絡的《張士超你到底把我家鑰匙放在哪裏了》《春節自救指南》《想要的一定實現》等,寫(xie) 出都市青年的心聲,詞曲詼諧輕靈,聞者會(hui) 心一笑。正如我們(men) 在《我歌唱的理由有很多》中唱到的:“我歌唱便是做夢,夢裏有故事萬(wan) 種”,我們(men) 樂(le) 於(yu) 從(cong) 日常生活中提取對故土、城市、家庭和成長的感悟,用音樂(le) 加以表達,將跨越山海、因熱愛放歌的心聲傳(chuan) 遞給更多海內(nei) 外聽眾(zhong) 。

  (作者為(wei) 上海彩虹室內(nei) 合唱團藝術總監、指揮,本報記者顏歡采訪整理)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