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迪拜2月8日電 (記者管克江)遼闊的海麵,一艘貨船出現事故急需救援,多架無人機緊急起飛搜索,發現目標船後,引導無人船前去營救。多架無人機與(yu) 無人艇協同,取走待救援船上物品並進行處置——看似科幻電影中的這一幕場景,實際上是近日,第三屆穆罕默德·本·紮耶德國際機器人挑戰賽的“考題”。北京理工大學與(yu) 阿聯酋哈利法大學聯合組成的飛鷹隊經過多輪選拔,成為(wei) 在決(jue) 賽中唯一完成多項任務挑戰的代表隊,取得了優(you) 異成績。
圖為(wei) 智能無人係統未來在海洋上的模擬應用場景。挑戰賽主辦方供圖
穆罕默德·本·紮耶德國際機器人挑戰賽(以下簡稱挑戰賽)是全球知名機器人賽事之一,其特點是著眼現實挑戰,匯聚自動機器人領域的學術機構和業(ye) 界人士探討解決(jue) 方案。比如2017年首屆挑戰賽,模擬的是一輛高速進行的卡車失火。無人機需要降落卡車頂部、取走危險物品、啟動卡車的應急係統並和無人駕駛汽車協同對卡車滅火。2020年舉(ju) 行的第二屆挑戰賽有三項任務:任務無人機出動,追逐目標無人機並從(cong) 其“手裏”空中奪球;無人機與(yu) 無人消防車協同進入高層建築滅火;無人機與(yu) 機器人協同,共同搭建一座模塊化建築。
圖為(wei) 飛鷹隊在比賽中。北京理工大學供圖
共有全球52支代表隊報名參加第三屆挑戰賽,最後來自中國、阿聯酋、丹麥、克羅地亞(ya) 等多國的五支代表隊進入決(jue) 賽。比賽要求在衛星拒止條件下完成無人機搜索海麵船隻,從(cong) 多艘船隻中識別出可疑船隻,並引導無人艇抵近;多架無人機從(cong) 無人艇上起飛,單機從(cong) 救援船隻甲板上取走小件物品;雙機協同托運大物體(ti) 至機械臂可達區域,無人艇使用機械臂從(cong) 可疑船隻甲板上取走大件物品。期間,無人設備需要自主完成所有任務,選手除在比賽開始時輸入“啟動”指令,不得有任何人工幹預。
飛鷹隊在比賽中。主辦方供圖
賽製要求無人設備不使用衛星導航信號,加之海麵風高浪急,比賽期間風速達8-12米/秒,更加增添了挑戰賽難度。一些代表隊的無人機一起飛就被大風刮進大海。北京理工大學教授何紹溟表示,挑戰賽考驗的是智能無人係統探測、感知、決(jue) 策和處置等各環節的綜合技術能力。飛鷹隊在實驗室內(nei) 測試完成了所有比賽要求任務,並在最終演示中完成了挑戰。飛鷹隊領隊、北京理工大學教授林德福表示,通過帶領學生參加國際頂級賽事,把教-學-研-賽-用各個(ge) 環節有機打通,形成領軍(jun) 領導人才培養(yang) 全鏈條閉環,並加速在智能無人係統技術領域的前沿探索和突破。
工作人員在監控比賽。主辦方供圖
本次比賽,北京理工大學和哈利法大學聯合組隊,是兩(liang) 校共建聯合實驗室的重要內(nei) 容之一。哈利法大學為(wei) 飛鷹隊參賽提供技術和後勤方麵有力支持。哈利法大學教授拉克馬爾表示,哈利法大學和北京理工大學在智能無人係統領域開展了深入合作,互相借鑒,對人才培養(yang) 和科研合作起到很好促進,是國際聯合實驗室合作的典範。智能無人領域涉及高端製造、人工智能、雲(yun) 計算、大數據等多領域交叉,是應對人類共同挑戰的關(guan) 鍵領域。期待阿中兩(liang) 國科研機構繼續深化合作,為(wei) 國際科學界的開放合作提供助力和示範。
飛鷹隊部分隊員在賽後合影。北京理工大學供圖
據介紹,哈利法大學與(yu) 中國多所大學建立了友好合作關(guan) 係。不久前,該大學與(yu) 六所中國高校合辦冬令營活動,100名中國大學生參加。哈利法大學副教務長馬哈茂德·庫泰裏表示,哈利法大學致力於(yu) 成為(wei) 領先的研究型大學,為(wei) 國際人才交流交往打造開放平台。希望增進阿中科研教育領域的交流合作,激發青年學生的創新活力,為(wei) 共創中阿美好未來貢獻智慧和力量。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學校務委員會(hui) 主任張軍(jun) 表示:“北京理工大學將持續拓展同阿聯酋哈利法大學和相關(guan) 科研機構在教育、科技和人才等領域的合作,高質量支撐中阿兩(liang) 國教育進步、科技發展和人文交流。”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