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新春見聞)印尼味與家鄉味混搭 廣西歸僑的別樣年味

韋佳秀 陳沿佑 林浩 發布時間:2024-02-11 09:54: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南寧2月10日電 題:印尼味與(yu) 家鄉(xiang) 味混搭 廣西歸僑(qiao) 的別樣年味

  作者 韋佳秀 陳沿佑 林浩

  香茅炸雞、黃薑飯、白斬雞、檸檬鴨......大年夜,住在廣西—東(dong) 盟經濟技術開發區的86歲印尼歸僑(qiao) 蔡蘭(lan) 妹,與(yu) 兒(er) 子、兒(er) 媳和孫女圍坐在一起,伴著歡快的印尼歌曲一邊話家常,一邊吃著印尼菜和中國菜組成的年夜飯,一家人其樂(le) 融融。

  20世紀60年代,23歲的蔡蘭(lan) 妹隨家人從(cong) 印尼回國,被安置在廣西國營武鳴華僑(qiao) 農(nong) 場(以下簡稱:武鳴華僑(qiao) 農(nong) 場)。蔡蘭(lan) 妹近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過年餐桌上家鄉(xiang) 味不可少,而印尼菜和糕點留存著她兒(er) 時的回憶。

  走進蔡蘭(lan) 妹的家中,在印尼拍攝的婚紗照以及從(cong) 印尼帶回來的音樂(le) 碟片、製作印尼糕點的模具都還留存著。“母親(qin) 當年帶回來的還有製作印尼美食的手藝。”蔡蘭(lan) 妹的兒(er) 子蔡戰燚說。

  隨著蔡蘭(lan) 妹年歲漸高,逢年過節時準備家宴的任務就傳(chuan) 到了兒(er) 子和兒(er) 媳婦的手中。蔡戰燚告訴記者,他與(yu) 妻子跟隨母親(qin) 製作美食已有二十多年,“每年過年必做的是香茅炸雞和白斬雞,我女兒(er) 從(cong) 小吃這兩(liang) 道菜長大的”。

  蔡戰燚介紹,印尼菜的特點在於(yu) 加入豐(feng) 富的香料。“香茅炸雞要用香茅、紅蔥等多種香料與(yu) 雞肉混合醃製一個(ge) 晚上,待入味後煎炸出鍋,十分美味。”他說,區別於(yu) 印尼菜,白斬雞作為(wei) 家鄉(xiang) 菜代表,講究的是清淡鮮美。

  2月5日,蔡蘭(lan) 妹兒(er) 媳婦李月瑤(右一)與(yu) 家人一起製作印尼糕點。  韋佳秀 攝

  據介紹,2013年,武鳴華僑(qiao) 農(nong) 場升級為(wei) 中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為(wei) 華僑(qiao) 農(nong) 場轉型改製的示範性區域。隨著僑(qiao) 場發展得越來越好,2020年,在外發展的蔡戰燚與(yu) 妻子李月瑤回到蔡蘭(lan) 妹身邊。他在家門口的物業(ye) 公司找到了穩定的工作,妻子則繼承家婆的廚藝,製作印尼預製菜並對外銷售。

  李月瑤介紹,她製作的印尼預製菜在當地頗受歡迎,還銷往北京、上海、廣州等多個(ge) 城市。“年前這段時間訂單很密集,香茅炸雞、沙爹豬肉串以及菊花餅等是顧客點得最多的。”

  李月瑤說,有時丈夫和女兒(er) 也會(hui) 幫忙,將做好的印尼菜進行真空包裝、裝箱密封等。“顧客收到後稍微處理即可,如香茅炸雞等熟製品加熱一下就可以吃了,沙爹牛肉串麻煩一點,需要自己烤製。”

  “春節是我們(men) 的傳(chuan) 統節日,年夜飯是除夕最重要的儀(yi) 式。母親(qin) 曾跟我說,以前在印尼時離家遠,一年就等著這一天吃個(ge) 團圓飯。”蔡戰燚表示,大年三十這天他與(yu) 妻子暫停接收印尼預製菜訂單,一家人好好享受大年夜的團圓時刻。

  據介紹,武鳴華僑(qiao) 農(nong) 場始建於(yu) 1960年,曾先後安置了來自印尼、越南等9個(ge) 東(dong) 南亞(ya) 國家的歸僑(qiao) 約1.2萬(wan) 人。由於(yu) 歸僑(qiao) 大多數來自東(dong) 盟國家,所以僑(qiao) 場的歸僑(qiao) 僑(qiao) 眷過年的餐桌上,“東(dong) 盟味道”很濃,與(yu) 家鄉(xiang) 味道共同組成了特別的年味。(完)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