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尋味中華丨飲食)紫氣“冬”來祥瑞至,塔影鍾聲菜薹香

武一力 發布時間:2024-02-21 09:38: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武漢2月20日電 題:紫氣“冬”來祥瑞至,塔影鍾聲菜薹香

  作者 武一力

  冬春之際,洪山菜薹成為(wei) 武漢年貨市場“寵兒(er) ”。論外貌,紫莖、綠葉、黃花,乍看其貌不揚;論地位,當地人稱“肉不換”,穩居年飯餐桌“C位”。

  洪山菜薹因種植在武漢洪山一帶得名,古稱“紫菘”。早在先秦文獻《夏小正》中即有記載,清代《武昌縣誌》讚其“味尤佳,它處皆不及”,楚人將其與(yu) 武昌魚並稱為(wei) “絕代雙驕”。

  而洪山菜薹正宗與(yu) 否,武漢老饕自有評判:位於(yu) 洪山南麓的寶通禪寺擁有1600多年曆史,被譽為(wei) “三楚第一佛地”。其東(dong) 北方的洪山寶塔始建於(yu) 元代,左下方有一塊“塔影田”,在不少武漢人的心中,隻有在這塊菜田裏聽著寶通禪寺鍾聲、吸收洪山寶塔靈氣“長大”的菜薹才“血統最純正”。

  “得益於(yu) 避風向陽的小氣候,產(chan) 自寶通寺至卓刀泉‘九嶺十八凹’一帶的洪山菜薹品質最佳,而‘塔影田’裏的菜薹因生長在佛門清淨地,更添一絲(si) 禪意。”武漢市洪山區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協會(hui) 會(hui) 長夏會(hui) 勇告訴記者,洪山曾大麵積種植菜薹,但隨著城市發展,現僅(jin) 剩武漢石牌嶺的80.13畝(mu) 地作為(wei) 原產(chan) 地被予以保護,地處寸土寸金的二環內(nei) ,菜價(jia) 也水漲船高。

  相比普通菜薹,洪山菜薹更粗、更嫩,每年11月至次年2月是最佳賞味期。

  每天清早,趁露水未幹,菜農(nong) 便穿梭於(yu) 田壟間,長勢繁茂的菜薹如女子手腕粗細,葉片紅得發紫。菜農(nong) 手握掐刀,瞄準基部輕輕一掐,汁水四溢,拭塵土、扒外皮,即可生食。若是經曆寒風雪霜,更是甘甜。

  2024年1月,分揀工根據品相、粗細將洪山菜薹分級。  張暢 攝

  分揀工將洪山菜薹分為(wei) 特級、一級、二級。“顏值”不高,棄;菜梗空心,棄。軀幹筆直,根莖壯碩,單根重達1斤多,乃特級,售價(jia) 近千元(人民幣,下同)1斤,供不應求。曾有人在拍賣會(hui) 上以10萬(wan) 元“天價(jia) ”購得50千克極品洪山菜薹,經媒體(ti) 報道後一度引發熱議。

  但市場上,價(jia) 格親(qin) 民的洪山菜薹仍占多數,是當地頗接地氣的家常菜。據美團平台數據顯示,今年元旦以來,洪山菜薹在武漢的銷量同比增長三成。

  “洪山菜薹炒臘肉,是本地人最喜歡的吃法。”楚菜廚師張德剛介紹說,用手將菜薹掰成小指長短,去外皮、留花葉,臘肉小火煸出葷油,下鍋翻炒,待薹杆由青轉紫,加少許鹽便可出鍋。莖幹脆爽,花葉清新、臘味濃鬱,望而食欲大振。

  紅臘肉與(yu) 紫菜薹色澤交相輝映,應了“紫氣東(dong) 來”之寓意。據說北宋文豪蘇東(dong) 坡在黃州任職時,為(wei) 了吃到洪山菜薹,曾三次到此,才得“嚐”所願。

  2019年,武漢洪山菜薹公園建成開放,是當地唯一一座以蔬菜命名的公園。近來更有網紅餐廳推出“洪山菜薹刺身”,將根莖削成薄片,澆上醬汁即可食用,武漢人對菜薹的喜愛可見一斑。

  “我們(men) 有三四成顧客是在外遊子,每年特地來買(mai) 正宗洪山菜薹。”夏會(hui) 勇說,有在海外的武漢伢專(zhuan) 門找他采購種子,帶到加拿大、澳大利亞(ya) 去種。但遷地移植,縱使生根發芽,色澤和口感也都不及原產(chan) 地,主要是暫解遊子蓴鱸之思。(完)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