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兩會觀察)兩會多維度解答文化熱題

張楊彬 發布時間:2024-03-11 16:46: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3月11日電 題:兩(liang) 會(hui) 多維度解答文化熱題

  作者 張楊彬

  文化議題在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持續走熱。如何提升文化遺產(chan) 保護質量?如何讓文化產(chan) 品更兼具經濟效益?如何讓中國故事走向世界?如何讓更多民眾(zhong) 享有優(you) 質文化產(chan) 品?麵對文化領域的新形勢新問題,代表委員們(men) 破題求解,從(cong) 多維度給出回答。

  答曰“傳(chuan) 承”。

  傳(chuan) 承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既要有人“傳(chuan) ”,更要有人“承”。

  多位來自戲曲行業(ye) 的代表委員表示,無論是台上的演員還是台下的觀眾(zhong) ,年輕麵孔越來越多,戲曲正在被更多年輕人接納和喜愛。代表委員們(men) 建議,青年文藝工作者應獲更多關(guan) 心鼓勵,可設扶持資金予以補貼。

  數字化技術讓文物煥發新生,為(wei) 文物的永續利用增添新思路。全國人大代表、敦煌研究院保護研究部副部長汪萬(wan) 福建議加強文物數字化標準建設及文物數字資源共享,破除“數據孤島”,實現文物可公開數據的資源共享。

  答曰“國潮”。

  “曹縣馬麵裙賣了三億(yi) 元”“浙江湧泉‘旗袍小鎮’訂單火爆”......“國潮”消費崛起的背後,是民眾(zhong) 對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認同。

  正如全國政協委員、河南博物院院長馬蕭林說,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也有生產(chan) 力的屬性。文化正以全新的方式融入生活、汲古潤今。當博物館中、百子櫃旁有了更多年輕人,這是文化自信的體(ti) 現,也是新產(chan) 業(ye) 、新消費帶來的新的經濟增長點。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隻有不斷創新思路,開發審美與(yu) 實用兼具的產(chan) 品,才能在“國潮”裏弄潮。

  2023年8月5日,福建廈門,泉州傳(chuan) 統花燈文創作品吸引參觀者。中新社記者 呂明 攝

  答曰“出海”。

  從(cong) 《狂飆》全球“狂飆”,到《熱辣滾燙》“熱”遍全球,中國影視“出海”步履不停。多位影視行業(ye) 代表委員說,“出海”靠的是向外追求引起全球共鳴的“最大公約數”,向內(nei) 保有中國特色的故事內(nei) 核。

  影視隻是文化“走出去”的一個(ge) 縮影,還有一大批音樂(le) 、話劇、雕塑、繪畫等文藝精品正在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全國政協委員、廣州雕塑院院長許鴻飛建議,要注重分析文藝作品“出海”後的落地效果,讓中國文藝作品從(cong) “走出去”到“留下來”。

  2023年3月30日,“工筆與(yu) 寫(xie) 意”中國畫畫展在莫斯科達爾文博物館開幕。中新社記者 田冰 攝

  答曰“惠民”。

  有代表委員發現,一些地方的文化活動場所“建得好”,但“用得少”,民眾(zhong) 參與(yu) 度和滿意度不高。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提高公共文化場館免費開放服務水平。全國政協委員、上海音樂(le) 學院院長廖昌永建議,將學校高品質公共空間納入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釋放藝術高校文化生產(chan) 力。

  讓更多人愛上一座城,文旅話題是兩(liang) 會(hui) 熱點。“流量”變“留量”,“網紅”變“長紅”,持續提升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是關(guan) 鍵。近日,“春日經濟”迎來消費高峰,正如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所言,文旅市場的繁榮才剛開始。

  “春風如貴客,一到便繁華。”人們(men) 期待,全國兩(liang) 會(hui) 圍繞文化話題討論產(chan) 生的真知灼見,轉化為(wei) 推動文化繁榮的務實舉(ju) 措,讓千年文脈薪火相傳(chuan) ,讓更多文化資源滋養(yang) 和充盈當下的生活。(完)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