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全球正在加速向清潔能源轉型。於(yu) 中國而言,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ti) 係已連續兩(liang) 年寫(xie) 入政府工作報告,意味著未來中國將深入推進能源革命。
但從(cong) 傳(chuan) 統能源轉向可再生能源的過程中,如何既能持續發揮傳(chuan) 統能源兜底的作用,又能大力推動科技創新、發展新能源,是不少企業(ye) 乃至地方政府的難題。對於(yu) 有著120多年曆史的上海電氣而言,在探索傳(chuan) 統能源到哪裏去、新能源從(cong) 哪裏來的問題上,提供了一份特色的低碳答卷。
傳(chuan) 統能源裝備領域:能源轉型先立後破的企業(ye) 樣本
截至2023年,中國煤電裝機占比首次降至40%以下。然而,火電發電量占總發電量比重接近七成。這意味著火電仍是當前國內(nei) 電力供應的主力電源。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認為(wei) ,盡管新能源裝機增加帶來發電量的增長,但並沒有提升電力係統的有效容量。
上海電氣集團新能源發展部相關(guan) 業(ye) 務負責人也提出類似觀點。他表示,雖然風電、光伏裝機量大,但實際發電量尚不足15%,“新能源無法供應足夠的電量時,就需要傳(chuan) 統能源進行兜底”。
先立後破,穩妥有序推進能源轉型,是目前國內(nei) 企業(ye) 、業(ye) 界的廣泛共識。傳(chuan) 統能源的逐步退出,必須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的基礎上。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圍繞能源領域,上海電氣正在積極助力新型能源體(ti) 係的構建,通過傳(chuan) 統能源裝備提質增效、能源優(you) 化組合,為(wei) 電力係統的安全性、可靠性、經濟性的全麵提升貢獻力量。
作為(wei) 中國高端裝備製造“國家隊”的一員,上海電氣堅定推動新質生產(chan) 力發展。一方麵,鞏固提升火電、核電等優(you) 勢領域的核心競爭(zheng) 力,以係統解決(jue) 方案的思路積極服務於(yu) “三改聯動”的最新要求,依托不斷優(you) 化的節能技術,可通過多種技術路線實現供電煤耗降低到300克/千瓦時以下的節能目標。國能粵電台山2號機組升參數提效改造項目是全國首例600兆瓦亞(ya) 臨(lin) 界燃煤機組“三改聯動”項目,改造後性能試驗結果顯示,機組供電煤耗由314.52克/千瓦時降至288.58克/千瓦時。
國能粵電台山2號機組升參數提效改造項目,是全國首例600兆瓦亞(ya) 臨(lin) 界燃煤機組“三改聯動”項目。
另一方麵,上海電氣為(wei) 構建新型能源體(ti) 係所需,積極推進傳(chuan) 統能源與(yu) 新能源的優(you) 化組合。
2021年3月,上海電氣在此前提供全套機電爐輔主設備的陽西電廠項目中,加裝配置了相應的儲(chu) 能裝置。同年11月,項目正式並網,不僅(jin) 讓電廠調頻容量大幅提升,也為(wei) 該區域風電、光伏等項目大規模並網提供了緩衝(chong) 器,次年成為(wei) 廣東(dong) 省調頻性能排名第一的火儲(chu) 聯調項目。
廣東(dong) 陽西調頻儲(chu) 能電站項目,運用上海電氣安全性高、快速響應的功率型磷酸鐵鋰儲(chu) 能係統,有效提高火電機組綜合調頻性能指標和自動發電控製水平。
不久前,中國首次自主研製的最大功率、最高技術等級的300兆瓦級F級重型燃氣輪機首台樣機總裝下線,該樣機由上海電氣總裝製造,對保障能源安全和綠色發展具有重要意義(yi) 。
新興(xing) 能源裝備領域:大力發展新能源技術和裝備製造能力
新能源從(cong) 哪裏來?對於(yu) 上海電氣來說,新能源主要從(cong) 沙戈荒來、從(cong) 海上來,乘風而來、向陽而生……
在風電領域,上海電氣連續八年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排名全國第一,為(wei) 客戶提供配套的風電全生命周期解決(jue) 方案,開拓“風電+”、海上漂浮式風機、風漁融合等全新應用場景。
在光伏領域,上海電氣將異質結光伏裝備產(chan) 線與(yu) 電池片及組件終端產(chan) 品技術相結合,達到行業(ye) 領先水平;在光熱技術領域,上海電氣承接的迪拜光伏光熱電站工程項目,是全球裝機容量最大、技術標準最高的光熱光伏複合發電項目,為(wei) 中國企業(ye) 出海提供了經驗。
迪拜馬克圖姆太陽能公園四期950MW光熱光伏混合太陽能電站項目,由上海電氣總承包,可實現100%可再生能源24小時連續發電,每年可減少碳排放量160萬(wan) 噸。
在氫能領域,基於(yu) 在高端裝備製造及係統集成方麵的技術積累,上海電氣可提供氫能“製、儲(chu) 、加、用”四大環節全產(chan) 業(ye) 鏈解決(jue) 方案,建成了國內(nei) 首個(ge) 應用於(yu) 工業(ye) 園區的“綠氫製-儲(chu) -用”一體(ti) 化示範項目。
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發電的隨機性、間歇性、波動性給電網穩定運行帶來挑戰。在新能源裝機容量不斷提升的同時,如何儲(chu) 存成為(wei) 亟待解決(jue) 的問題。
依托自身綜合性裝備優(you) 勢,上海電氣布局壓縮空氣儲(chu) 能、抽水蓄能、飛輪儲(chu) 能、鋰電儲(chu) 能、液流儲(chu) 能等多元儲(chu) 能技術路線,構建多元儲(chu) 能產(chan) 業(ye) 協同發展生態,為(wei) 電源側(ce) 、電網側(ce) 、工商業(ye) 側(ce) 等提供一站式“優(you) 儲(chu) ”係統解決(jue) 方案。
基於(yu) 風光儲(chu) 氫這些新能源技術和裝備製造能力的快速發展,上海電氣正著力打造“全方位”新型電力係統解決(jue) 方案及“立體(ti) 式”零碳園區係統解決(jue) 方案,充分挖掘自身在“源網荷儲(chu) 控”核心裝備優(you) 勢,以同時滿足能源供給端、能源消費端的綠色低碳發展需求,實現“源網荷儲(chu) ”的一體(ti) 化協同,為(wei) 推動落實“四個(ge) 革命、一個(ge) 合作”的能源安全新戰略貢獻企業(ye) 智慧。
去年,上海電氣在其首份《上海電氣集團“雙碳”行動方案》中提到,力爭(zheng) 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35年前實現自身運營碳中和,2055年實現全價(jia) 值鏈碳中和。將以實現自身“雙碳”目標為(wei) 基礎,助力行業(ye) 客戶實現綠色低碳轉型發展。
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也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guan) 鍵一年。在能源低碳轉型攻堅期,需在守住能源安全底線的基礎上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ti) 係。“能源轉型是一個(ge) 長期的過程,未來我們(men) 將麵向應用場景進行組合式創新,推動單體(ti) 裝備向集成化裝備係統解決(jue) 方案升級。”上海電氣相關(guan) 負責人說。(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