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明確提出,要“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形成城鄉(xiang) 融合發展新格局”。這為(wei) 在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構建新型城鄉(xiang) 關(guan) 係指明了戰略方向和實踐路徑。把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有機結合起來,加快構建城鄉(xiang) 融合發展新格局,實現城市和鄉(xiang) 村互補互促、共同繁榮,是深入實施新型城鎮化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兩(liang) 大戰略的必然要求。在具體(ti) 實踐中,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要把縣域作為(wei) 空間支點,促進城鄉(xiang) 在經濟、社會(hui) 、文化等各個(ge) 方麵深度融合。
深刻領會(hui) 內(nei) 涵要義(yi)
新型城鎮化戰略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目標的重要支柱,準確理解新型城鎮化和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的內(nei) 涵要義(yi) ,對更好地推動城鄉(xiang) 融合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yi) 。
新型城鎮化是牽引力量。在現代化進程中,如何處理好工農(nong) 關(guan) 係、城鄉(xiang) 關(guan) 係,在一定程度上決(jue) 定著現代化的成敗。城鎮化是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必然趨勢,是生產(chan) 力發展的必然結果。現代化的過程總是伴隨著城鎮人口比例的不斷提高。改革開放特別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城鎮化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城鎮常住人口由1978年的1.72億(yi) 人增加到2023年的超9.3億(yi) 人,同期城鎮化率由17.92%增加到66.16%。但不容忽視的是,目前我國仍有4億(yi) 多鄉(xiang) 村人口,且城鎮化水平與(yu) 歐美發達國家相比仍有不小差距,推進新型城鎮化依然具有巨大潛力空間。深入推進以人為(wei) 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既有利於(yu) 拉動消費和投資、持續釋放內(nei) 需潛力、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也有利於(yu) 改善民生、促進社會(hui) 公平正義(yi) ,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路徑。要牢牢把握以人為(wei) 本的重要原則,充分發揮城市的集聚功能、輻射功能和引擎功能,把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市民化擺在突出位置,進一步深化戶籍製度改革,更好推進新型城鎮化戰略實施。
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是關(guan) 鍵支撐。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解決(jue) 好城鄉(xiang) 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城鄉(xiang) 融合發展亦離不開鄉(xiang) 村振興(xing) 。推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是從(cong) 全局和戰略高度來把握和處理工農(nong) 關(guan) 係、城鄉(xiang) 關(guan) 係,這既是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曆史任務,也是新時代“三農(nong) ”工作的總抓手。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nong) 村。目前,我國城鄉(xiang) 之間發展不平衡和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發展不充分問題依然存在。例如,城鄉(xiang) 收入差距仍然較大,同時,盡管城鄉(xiang) 在教育、醫療、社保、養(yang) 老等基本公共服務方麵都實現了“有”,但公共服務質量仍亟待提升,尚未實現均等化,勞動力特別是人才仍然是以從(cong) 鄉(xiang) 村到城市單向流動為(wei) 主。這些問題的解決(jue) 都需要推動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通過統籌各方力量,強化協作配合,找到最大公約數,畫好最大同心圓,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ti) 農(nong) 民,實現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
統籌推進兩(liang) 大戰略
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都是長期的曆史性任務,需要深刻把握兩(liang) 大戰略統籌發展的現實依據和內(nei) 在機製,係統設計、協調推進。
其一,重塑城鄉(xiang) 關(guan) 係、走城鄉(xiang) 融合發展之路要求統籌推進兩(liang) 大戰略。城鎮化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二者是相互促進、相互融合的,彼此不可分割。城鎮化是城鄉(xiang) 協調發展的過程,不能以農(nong) 業(ye) 萎縮、鄉(xiang) 村凋敝為(wei) 代價(jia) ;鄉(xiang) 村振興(xing) 也不能忽略城鎮化的拉動作用,不能不計成本地以所有村莊振興(xing) 為(wei) 目標,應該充分考慮並主動適應鄉(xiang) 村人口變化趨勢。如果說新型城鎮化是推動農(nong) 村人口進入城市實現現代化的話,鄉(xiang) 村振興(xing) 就是將留在和流入農(nong) 村的人口在鄉(xiang) 村鄉(xiang) 鎮縣城就近就地實現現代化,就地過上現代文明生活。新型城鎮化和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二者的目標一致,隻是在作用方式和方向上有所不同,完全可以也應該協調推進、融合發展。
其二,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要求統籌推進兩(liang) 大戰略。高質量發展是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要求,必須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為(wei) 新時代的硬道理。高質量發展,是協調成為(wei) 內(nei) 生特點的發展。城鄉(xiang) 發展不平衡、不協調,是區域、產(chan) 業(ye) 發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是高質量發展的痛點和難點。例如,作為(wei) 鄉(xiang) 村核心產(chan) 業(ye) 的農(nong) 業(ye) 與(yu) 作為(wei) 城市核心產(chan) 業(ye) 的工業(ye) 、服務業(ye) 相比,勞動生產(chan) 率存在顯著差距。實踐證明,不顧鄉(xiang) 村發展的城鎮化和隻著眼於(yu) 自身發展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都無法實現高質量發展。圍繞穩增長和高質量發展,大力實施擴大內(nei) 需戰略,需要把城鄉(xiang) 協調發展擺在一個(ge) 更加突出的位置,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
其三,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要求統籌推進兩(liang) 大戰略。統一大市場首先是沒有城鄉(xiang) 分割的市場,土地、勞動力、資本等要素市場的建設應該摒棄傳(chuan) 統落後觀念,不能在推動新型城鎮化和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過程中各自設計一個(ge) 隻有利於(yu) 自身目標的要素市場,而應該將兩(liang) 大戰略的目標統一到城鄉(xiang) 融合發展上,將政策設計統籌起來,推動工作協調起來。更重要的是,要優(you) 化城鄉(xiang) 融合發展的環境,形成內(nei) 在的、自發的統籌推動機製。
聚焦重點協同發力
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既是一項複雜的係統工程,也是一項長期任務,既要根據二者的目標任務各自突破,又要找到結合點,集中發力,一體(ti) 推進以人為(wei) 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戰略和以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為(wei) 總目標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構建城鄉(xiang) 融合發展新格局。
一是找準縣域這個(ge) 統籌兩(liang) 大戰略的切入點。縣域範圍內(nei) 的縣城和中心鎮是城鎮體(ti) 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城市和鄉(xiang) 村之間的過渡地帶,更是聯接廣大鄉(xiang) 村地區的中小城市,天然地是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的實施空間單元。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把縣域作為(wei) 城鄉(xiang) 融合發展的重要切入點,推進空間布局、產(chan) 業(ye) 發展、基礎設施等縣域統籌,把城鄉(xiang) 關(guan) 係擺布好處理好,一體(ti) 設計、一並推進。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重點任務在縣域。要順應縣城人口流動變化趨勢,根據不同地區的特點,從(cong) 實際出發,科學把握功能定位,分類引導縣城發展方向,培育壯大縣域經濟,賦予縣級更多的資源整合使用權,強化縣鄉(xiang) 村公共資源和公共服務的統籌力度,因地製宜補齊縣城短板弱項,推進縣城基礎設施向鄉(xiang) 村延伸,推進縣城公共服務向鄉(xiang) 村覆蓋,提升縣城帶動鄉(xiang) 村發展的能力。
二是瞄準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市民化這一重要抓手。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市民化是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的重點任務,也是首要迫切任務。要圍繞實施新一輪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市民化行動,持續深化戶籍製度改革,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務製度,加強農(nong) 民工就業(ye) 服務和技能培訓,加快推動城市公共服務向常住人口覆蓋,逐步讓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在城鎮進得來、住得下、融得進、能就業(ye) 、可創業(ye) 。全麵落實城區常住人口300萬(wan) 以下城市取消落戶限製要求,確保新落戶人口與(yu) 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公共服務,更好滿足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就業(ye) 安家需求。保護進城落戶農(nong) 民在農(nong) 村的合法權益,依法保障他們(men) 的農(nong) 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ti) 收益分配權,健全農(nong) 戶“三權”市場化退出機製和配套政策。
三是抓住城鄉(xiang) 要素雙向流動這個(ge) 核心任務。城鄉(xiang) 要素雙向流動既是實現城鄉(xiang) 融合發展的關(guan) 鍵措施,又是城鄉(xiang) 融合發展的重要目標。要建立健全城鄉(xiang) 統一要素市場,破除妨礙城鄉(xiang) 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的製度壁壘,促進發展要素、各類服務更多下鄉(xiang) 。繼續深化農(nong) 村土地製度改革,建立城鄉(xiang) 一體(ti) 化建設用地市場,穩慎推進農(nong) 村宅基地製度改革。健全城鄉(xiang) 統一的勞動力市場,保障城鄉(xiang) 勞動者平等就業(ye) 權利,健全城市人才入鄉(xiang) 激勵機製,促進城鄉(xiang) 人力資源雙向流動。健全財政投入保障機製,穩步提高土地出讓收入用於(yu)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比例。建立完善多層次、廣覆蓋、可持續的現代農(nong) 村金融服務體(ti) 係,增強金融服務能力。建立健全工商資本入鄉(xiang) 促進機製,有序擴大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投資。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轉化機製,推動城市科技成果在農(nong) 村落地轉化,促進鄉(xiang) 村“土專(zhuan) 家”的科技成果得到更好推廣。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杜誌雄 郜亮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