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3月17日電(張鈺惠)“未來的文盲,就是不懂編程的人。”近年來,家長們(men) 闖進了少兒(er) 編程賽道。少兒(er) 編程都在學什麽(me) ?家長們(men) 對少兒(er) 編程有著怎樣的認知和期待?
資料圖:一名學生在觀摩自己設計編程的機器人。中新社記者 侯宇 攝
少兒(er) 編程都在學什麽(me) ?
隨著素質教育深入發展,編程、AI、機器人等科創教育概念出現,少兒(er) 編程培訓班應運而生。少兒(er) 編程究竟在學什麽(me) ?
對此,知名少兒(er) 編程機構核桃編程的南老師告訴中新網,編程語言分為(wei) scratch、Python、C++三種,scratch是圖形化編程,Python和C++是屬於(yu) 代碼編程,“如果孩子沒有接觸過編程,建議從(cong) scratch語言學起”。
她介紹,代碼編程對於(yu) 兒(er) 童的數學、英語基礎要求較高,特別是需要有一定的詞匯量,同時需要思維邏輯非常好,有一定的項目思維。
而圖形化編程是將英文的代碼編程語言轉換成圖形模塊、指令,以拚接積木的形式編碼,與(yu) 成人的代碼編程相比,能夠避開複雜的語法,同時保留編程思維,特點是形象直觀、趣味性強,適合零基礎的兒(er) 童作為(wei) 入門編程語言學習(xi) 。
“通過學習(xi) 圖形化編程語言,打好基礎之後,就可以進行Python代碼編程的測試,開始下一個(ge) 階段代碼編程學習(xi) 。”她表示。
補的是“思維和習(xi) 慣”
南老師談到,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遇到過很多為(wei) 孩子的數學成績而焦慮的家長,很多家長病急亂(luan) 投醫,給孩子報了很多補習(xi) 班,但也有家長認為(wei) ,盡量不要給孩子補習(xi) 文化課,要補的是“思維和習(xi) 慣”。
“圖形化編程能夠提升孩子的邏輯思維、專(zhuan) 注力、條理性等方麵的能力,對於(yu) 數學、語文、英語等學科成績的提升也有幫助。”她表示,編程學習(xi) 中會(hui) 結合很多數學知識點,深入學習(xi) 編程之後,思維能力提升了,數學成績就會(hui) 有所提升。
但也有家長反映,圖形化這種基礎的編程語言意義(yi) 不大,提升思維的作用有限。
作為(wei) 一名二年級學生的家長,王女士告訴中新網,因為(wei) 學校老師的推薦,她給孩子報了一年的圖形化編程課程,課程采用動畫教學,容易上手,孩子對此比較感興(xing) 趣。但從(cong) 圖形化到Python、C++,需要經過幾年的長期積累,是否花幾年時間提升思維、習(xi) 慣等不那麽(me) “實在”的能力,她對此有些搖擺不定。
“關(guan) 鍵是要下定決(jue) 心,弄清楚到底為(wei) 什麽(me) 學,想提升哪方麵能力,目標是什麽(me) ,再根據目標決(jue) 定專(zhuan) 攻哪種語言,而不是一窩蜂地去學。”王女士說。
下一門“奧數課”?
中新網采訪發現,學習(xi) 編程對競賽和升學的助力,成為(wei) 少兒(er) 編程機構的一個(ge) 宣傳(chuan) 點。
據南老師介紹,學生可以參與(yu) 編程領域的白名單賽事,包括“藍橋杯”(全國軟件和信息技術專(zhuan) 業(ye) 人才大賽)和NOC(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創新與(yu) 實踐大賽),以及工信部直屬單位舉(ju) 辦的YCL(青少年人工智能編程水平測試)考級。
她提到,如果拿下白名單賽事的名次,學生可以認證科技特長生,在小升初、中考和高考中,如果所在地區的學校有科技特長生的招生政策,學生就可以報考。“特別是高考,如果拿下的是“信奧賽”(全國中學生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市一等獎、省二等獎、國賽三等獎以上,就可以走強基計劃或自主招生,有機會(hui) 被‘985’院校錄取。”
2022年9月,教育部印發《2022—2025學年麵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名單》,“藍橋杯”、NOC、“信奧賽”等23項自然科學素養(yang) 類競賽位列其中。
近年來,國家多次出台人工智能教育相關(guan) 文件。早在2017年,國務院就頒布《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在中小學階段設置人工智能相關(guan) 課程、逐步推廣編程教育、建設人工智能學科。今年兩(liang) 會(hui) 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jun) 建議,在九年義(yi) 務教育階段設置人工智能通識課程。
對於(yu) 人工智能熱,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表示,在中小學開設人工智能課,從(cong) 發展學生興(xing) 趣角度說,值得鼓勵。但在推進人工智能教育進教材、課堂的同時,還需避免功利化,以免忽視對學生素養(yang) 和興(xing) 趣培養(yang) 。(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