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開辟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命題,並在《求是》雜誌2023年第20期發表同名文章“開辟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這是新時代黨(dang) 中央的一項重大戰略部署,也是向全國“思政課”提出的一項崇高的曆史任務,意義(yi) 特別重大。
引導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的堅定信仰是一項崇高的曆史使命
“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成果,都是黨(dang) 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ti) 智慧的結晶”,指引中華民族從(cong) 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並將實現偉(wei) 大複興(xing) 。可以說,一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史就是一部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的曆史。在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指引下,中華民族不僅(jin) “強起來”,而且加速了中華文明走向“世界文明中心”的曆史進程。開辟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引導學生將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最新理論成果樹立為(wei) 牢不可破的科學信仰是“思政課”一項崇高的曆史使命。主要表現在:
(一)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是“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活的靈魂
人類文明新形態和中國式現代化,其經濟基礎是“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這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的具有世界曆史意義(yi) 的偉(wei) 大創舉(ju) 。回顧中華文明,資本主義(yi) “市場經濟”曾經有過,社會(hui) 主義(yi) 計劃經濟曾經有過,而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從(cong) 不曾有過。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作為(wei) 經濟基礎支撐中國創造了舉(ju) 世震驚的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奇跡,經濟社會(hui) 全麵進步,至今仍方興(xing) 未艾,勢不可擋。由於(yu) “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是人類史無前例的創舉(ju) ,需要麵對、回答和解決(jue) 的理論難題和道德難題不僅(jin) 數量眾(zhong) 多,而且層次深刻,十分複雜,時時考驗著中國人的智慧。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新時代,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持開辟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理論成果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實踐提供了理論指導,是一種能夠將“社會(hui) 主義(yi) 與(yu) 市場經濟”“人文精神與(yu) 商品意識”“倫(lun) 理和道德”一體(ti) 化包容和統一起來的“精神鋼鐵”。這塊“精神鋼鐵”與(yu) “人類文明新形態”和“中國式現代化”融為(wei) 一體(ti) ,領先世界,啟發世界,奉獻世界,是中國人的原創和獨創。
(二)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是中國走向未來的“精神支點”
對於(yu) 人類文明而言,“精神支點”(價(jia) 值信仰)具有難以描述的巨大價(jia) 值。主要表現在:第一,支撐人類文明生存發展並走向未來。所謂文明是以價(jia) 值信仰為(wei) 核心和紐帶而建立的生存共同體(ti) 。“精神支點”是人類文明的“精神內(nei) 核”和“價(jia) 值邏輯起點”,支撐文明,並決(jue) 定其起伏盛衰和前途命運,意義(yi) 巨大。“開辟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是創建中華文明新形態的“精神支點”,支撐中國克服麵臨(lin) 的困難,走向更加光明美好的未來。第二,支撐每一個(ge) 人的精神世界。人有一個(ge) 特點——總要將自己的精神世界建立在一個(ge) 支點之上,假如出現兩(liang) 個(ge) 以上“精神支點”,就會(hui) 感到矛盾、衝(chong) 突、困感,惶惶然不可終日。這是人類170萬(wan) 年進化的碩果——邏輯思維和“統覺”使然。因此,開辟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既是為(wei) 中華文明繼續向前發展提供新的“精神支點”,也為(wei) 每一個(ge) 中國人提供科學正確的“精神支點”。
(三)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是大學生走向未來和贏得未來的重要“精神支點”
一般而言,人的行為(wei) 選擇是這樣產(chan) 生的:在一定外界環境挑戰和壓力下,人的需要和欲望首先發動,人的理性判斷力迅即投入判斷,從(cong) 而決(jue) 定相應的動機和行為(wei) 。在人的精神結構中,“精神支點”(價(jia) 值信仰)是人的理性判斷力的核心,每遇環境挑戰和壓力,能夠“直接”和“優(you) 先”決(jue) 定人產(chan) 生某種動機和行為(wei) 。因此,建立科學正確的“精神支點”是一個(ge) 人能否“成為(wei) 人”的關(guan) 鍵和根本。一個(ge) 人能否真正“成為(wei) 人”,並不主要決(jue) 定於(yu) 年齡,而決(jue) 定於(yu) 他是否建立起強大的“精神支點”和建立了什麽(me) 樣性質的“精神支點”。這對每一個(ge) 人而言是極為(wei) 重要的,對大學生而言則更為(wei) 重要。大學生正處於(yu) “三觀”(世界觀、人生觀、價(jia) 值觀)形成和發展的關(guan) 鍵階段,能否建立科學正確的“精神支點”必將影響和決(jue) 定他們(men) 現在和未來的行為(wei) 選擇,從(cong) 而影響和決(jue) 定他們(men) 的前途和命運。因此,“思政課”的崇高曆史使命必然是,也隻能是,引導大學生樹立對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的堅定信仰,並成為(wei) 其成長成才的重要“精神支點”,他們(men) 才會(hui) 具有更為(wei) 寬廣美好的未來——利國利家,也有利於(yu) 個(ge) 人。
引導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堅定信仰的路徑探索
引導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堅定信仰的路徑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將引導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信仰確立為(wei) 終身奮鬥目標
“思政課”教師是學生的引路人。要使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的堅定信仰,“思政課”教師首先要樹立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的堅定信仰,並將其確立為(wei) 自己的“初心”和“使命”,為(wei) 之奮鬥終身。“思政課”教師不僅(jin) 要成為(wei) 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的學習(xi) 者、研究者和創新者,更要成為(wei) 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的有力傳(chuan) 播者,以引導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信仰為(wei) 榮為(wei) 樂(le) ,終身從(cong) 事創造和引導,癡心不改,一往無前。
(二)創造“思政課”教學的強大“魅力”
“思政課”是教人“成為(wei) 人”的課程,具有不同於(yu) 一般知識課的獨特“自性”——價(jia) 值性和修身性,必須具有強大的教學魅力,使學生口服心服。“思政課”教學主要應具有四種教學魅力。這就是:理論魅力——以無可辯駁的邏輯力量征服人;知識魅力——以淵博的知識和事實的力量打動人;藝術魅力——以高雅的藝術力量感染人和熏陶人;人格魅力——以崇高的人格力量折服人。
(三)設置“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講座課
回顧中外高等教育史,任何“講座課”設置都是專(zhuan) 門化、尖端化和係統化的,代表本領域的最高學術創造和學術成就。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代表了“馬克思主義(yi) 理論”學科領域的最高學術創造和最新學術成就,應當設置“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講座課。設置“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講座課,並不同於(yu) 舉(ju) 辦幾場“講座”,而是設置係統開設“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的學術前沿課程。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yi) 、21世紀馬克思主義(yi) 展現出更為(wei) 強大、更有說服力的真理力量”。聘請學有專(zhuan) 長的國內(nei) 一流專(zhuan) 家擔任“講座教授”,進行長期的專(zhuan) 門係統學習(xi) 、研究和講授。其優(you) 越性明顯,主要是:第一,有利於(yu) 提升“開辟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的研究水平;第二,有利於(yu) 提升“思政課”的教學水平;第三,有利於(yu) 凝聚和培養(yang) 一大批從(cong) 事“開辟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研究和教學的尖端人才;第四,有利於(yu) 提升“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的國內(nei) 外傳(chuan) 播力和影響力。
(四)堅持“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的“兩(liang) 家”模式
基於(yu) “思政課”的崇高曆史使命和教學特點,“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應當具有獨特的理想模式——“兩(liang) 家”模式。這就是:第一,“思政課”教師成為(wei) 馬克思主義(yi) 理論家,也即成為(wei) 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學習(xi) 研究和創新的專(zhuan) 家;第二,“思政課”教師成為(wei) 教育教學專(zhuan) 家。“思政課”教師應當同時具有“兩(liang) 家”素質和能力,缺少其中任何“一家”的素質和能力都無法勝任愉快。因此,“思政課”教師應當以“兩(liang) 家”作為(wei) 自己的職業(ye) 理想,既提升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基本理論水平,又提升“思政課”教育教學能力和水平,成為(wei) 深受學生歡迎名副其實的“兩(liang) 家”。
(五)打好馬克思主義(yi) 理論專(zhuan) 業(ye) 學生的理論基礎和教學能力基礎
馬克思主義(yi) 理論專(zhuan) 業(ye) 學生是未來“思政課”教師的預備隊。要使“思政課”教師成為(wei) 合格的“兩(liang) 家”,馬克思主義(yi) 理論專(zhuan) 業(ye) 學生應當按“兩(liang) 家”模式培養(yang) 。回顧以往,馬克思主義(yi) 理論專(zhuan) 業(ye) 學生的素質較高,能力較強,但也存在某種不足和短板——“兩(liang) 家”的素質和能力培養(yang) 不夠突出。一個(ge) 時期以來,所謂思政課“熱點失語”“解題低效”“實效不高”等現象,究其原因主要在於(yu) “兩(liang) 家”素質和能力不足。因此,馬克思主義(yi) 理論專(zhuan) 業(ye) 建設,應當在大力提升學生的馬克思主義(yi) 基礎理論和教育教學素質能力上下功夫,不斷進行專(zhuan) 業(ye) 培養(yang) 方案的反思和超越。
(作者係吉林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教授、中央馬工程項目首席專(zhuan) 家 陳秉公)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